腰痛,是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84%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背痛历史,多数腰背痛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腰痛需要就医,平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分清腰痛症状腰背痛其实非常常见,但是起因不同。所以对于腰痛的病人,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腰痛是怎么发生的,有无扭伤史,腰部有没有受凉、受潮等情况。同时就诊时,需要明确自己腰痛的部位和性质:是单纯腰痛还是合并下肢的放射性疼痛(串痛),有没有伴随下肢的麻木。此外,还要注意是否会影响步行,简单来说就是,是不是行走一段以后会出现下肢酸痛、乏力,无法继续行走,休息一会儿又可以继续行走(间歇性跛行)的情况,以及此前有无类似腰痛的发作史。因为医生会根据病人病史做一些必要的物理检查,以便查清腰痛的原因。普通腰痛不用太担心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腰痛病人经过适当的休息或者辅以一些药物、按摩等治疗就可以得到缓解,只有少数病人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脊柱疾病非常重要,但仍然要在必要性、费用和放射性损害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一般情况下,腰痛患者经过医生的问诊、查体,辅以X线检查,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即便如此,也不要随便应用腰椎X线片检查。CT、核磁一定更好吗?腰椎CT和核磁共振尽管理论上更加先进,在病人眼里是“更好的”检查,但实际上X线平片可以提供很好的基础信息,在反映脊柱序列等方面反而更有优势。作为病人而言,要摆脱“贵的就是好的”误区,听医生的建议,选择合理的检查项目。腰椎CT的放射线暴露要高出X线片许多,从放射线暴露的角度,腰椎CT腰椎X线平片,核磁共振没有放射线的暴露。所以从减少放射线损伤的角度来看,腰椎X线平片+核磁共振是一个不错的组合。腰椎CT在显示骨性病变的时候优于核磁共振,在制定手术计划时也需要参考腰椎CT,例如CT在显示椎间盘钙化方面优于核磁共振。这时,建议有选择地应用腰椎CT。腰痛的八个问题1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哪些?引起腰痛的常见病因,可概括为四大类:1.由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和肌肉痉挛等。2.由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3.由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4.由精神因素引起,如癔病患者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2天气寒冷与腰痛有关系吗?有的患者腰痛症状像天气预报一样准,天气一变凉就出现腰痛或腰痛加重。寒冷,确实是诱发腰痛的一个原因。腰背部受凉,会让血管收缩、缺血。患者多是由于在寒冷地区长时间停留,或在寒冷地面、风口处睡觉而出现腰痛。3打麻将会引起腰痛吗?长时间地打麻将,腰背挺直、椎间盘和棘间韧带长时间地处于紧张僵直状态,日久就易使腰背疼痛僵硬,不能仰卧和转身。而且,久坐会使骨盆和骶髂关节长时间负重,腰部缺少活动,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出现两腿麻木,久而久之可导致肌肉萎缩、僵硬,稍一活动就可能扭伤或引起其他损伤,出现腰痛。4吸烟和腰痛有关系吗?许多吸烟的人容易患腰背痛,其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吸烟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而咳嗽时引起椎间盘内压及椎管内压增高。此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可能会减低椎体血容量,从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使椎间盘容易发生退变。5骨质疏松引起的腰痛有什么特点?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尤以60岁以上女性多见。患者多全身疲乏,喜卧床或仰坐位而不愿活动;全身酸痛,尤以腰部为明显,可由腰向臀部和下肢放射,亦可由背部向肋骨和腹部放射。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疼痛的程度,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用性激素、高蛋白、高钙治疗后,症状会减轻。6哪些内脏疾病会引起牵扯性腰痛?正如头痛一样,其原因不一定在头内。以下几个系统疾病,容易引发腰痛。1.泌尿系统。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肾肿瘤、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结核、肾下垂、肾周围脓肿、前列腺炎、前列腺瘤等;2.消化系统。如消化道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癌、直肠癌等。3.生殖系统。妇科疾患,如附件炎、子宫体炎、子宫后倾、盆腔肿瘤、子宫脱垂、盆腔充血、经期紧张等。另外,如膈下脓肿、腹膜后肿瘤等,也可引起腰痛。7腰痛患者能穿高跟鞋么?人穿上高跟鞋(4厘米以上)后,因骨盆的前倾增强,重力线通过骨盆后方,使腰部为支撑体重而增加负担,随之后伸增强,长期持续,会因腰背肌过度收缩而出现腰痛。鞋跟高度每增加1厘米,腰椎的后伸及腰背肌的收缩就会成倍增加,腰痛的几率会越大。建议选择鞋跟高度为3厘米左右较为适宜。8“倒着走”能治疗慢性腰痛么?慢性腰痛,很多是因为腰部肌肉力量、韧带强度不够,腰椎稳定性差引起的。“倒着走”的锻炼,可增强腰背肌群力量,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同时,腰部血液循环得以较好地改善,提高腰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风湿阻络,则使人头晕体乏,周身困重,关节酸楚疼痛,或麻木不仁,疾病迁延难愈。冬季,是项背筋膜炎,腰肌劳损,肩周疾病等的好发时节。医院推拿科副主任郑胜明副主任中医师向大家推荐一个自我保健治疗方法——棒击法。什么是棒击法?郑胜明介绍,棒击法是内功推拿流派的特色之一,源自明代出现的《易筋经》,主要是揉法结合木杵、木槌、石袋击打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称为振梃法,所用振梃是类似于擀面杖的木棒。治疗时用木棍微微振击软组织损伤四周,“使气血流通,得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硬渐消”。后因木棒、竹棒拍打声音响,内功推拿流派将其拍打工具改进为桑枝棒。桑枝棒刚柔适中,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拍打能促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并有一套四肢和全身击打的常规套路。其力量大,刺激强,用于肢体麻木,浅表感觉减退,肌肉疲乏,软组织损伤等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身体强壮,病情迁延日久,对一般手法刺激不敏感的患者尤为适宜。棒击法可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等部位。
桑枝棒操及使用方法第一节:上肢部击打第二节:颈肩部击打第三节:背部击打第四节:下肢外侧击打第五节:大腿前部击打第六节:小腿后侧击打建议提醒郑胜明建议患者可在家中与亲人用桑枝棒相互治疗。治疗前需排空大小便,饭后两小时。最好取卧位,术者手持桑枝棒一端,用棒体前三分之二部分着力平击治疗部位,用腕力有节律地击打,如蜻蜓点水状,击打方向与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腰骶部除外),不可用棒尖击打,击打时避免抽击,力量由轻到重,适可而止,以病人能忍受为限。一般一个部位击打3~5次,使击打处微微发热即可。击打部位以腰背(肾区禁用)四肢为主。郑胜明提醒大家,骨折、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皮肤破损、软组织急性损伤等情况请慎用。
专家提醒:
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不代表腰椎间盘突出症,如同指南里面提到的,超过50%的腰椎间盘膨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也不在少数。因此,即使在CT、核磁共振上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也不要随随便便戴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一定要结合临床。夏季伏天是治疗骨关节病的最佳季节,一方面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之阳气亦随之欲升欲旺,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此时利用中医传统的膏药贴敷治疗方法,阳虚者予以助阳,内寒凝重者予以温里祛寒。可以疏通经络,扶助阳气,温里祛寒,从而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