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女性,从外地转过来的,一脸憔悴与淡漠,陪同一起来的家属焦虑不安。
病人通过外地送至急诊,然后由急诊收治进入神经内科二病区。
入科前急诊科医师电话告知患者是癫痫,反反复复发作,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医院转诊。
发病多久了,我问她,没有回应,一起来的母亲说有一个星期了,母亲坐在床沿上,精神不大好,黑眼圈很厚,估计没休息好,也是,女儿这个样子,哪能睡得着。
医院医生说不除外狂犬病,要是狂犬病就没得治了,医生,她以前被猫抓过,我没给她打狂犬疫苗,都怪我.....母亲非常自责的说到这里,神色感伤,不愿意继续说下去。
不像,要是她是狂犬病,会有明显的怕光、怕声现象,我们说话的声音就会导致她病发,况且在我院急诊科也排除了狂犬病的可能,我说。安慰她,乐观一点,在疾病没有确诊以前不要胡思乱想。
在医院上班的时候突然倒地、抽搐,喊不应,医院里,给插了尿管和气管插管才救过来,一旁的父亲补充说。
我们那里管这个叫羊癫疯,听说不好治,要吃一辈子的药,她才17岁啊,都没成家......父亲神情悲伤的说。
对,我们把这个病叫癫痫,羊癫疯太难听了,我说。安慰她,不要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中国很多人都有癫痫,只要控制好,都活得好好的。
这个时候病人睁开了眼睛,还记得第一次发病是什么情况吗,我进一步问。
她想了想,说记得,医院的实习护士,当时在给住院病人配药,突然间,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ICU了,还被插了导尿管和气管插管,说到这里,她有点不好意思,年轻姑娘,无意识的情况下被插了导尿管,回想起来是有点难堪。
我望着他父母亲,问当时你们在不在场。
不在啊,我们都在广东打工,是电话里她的同学打电话过来告诉的,我们听了以后腿都软了,赶紧买了高铁票去看她,这辈子都没坐过高铁,没想到摊上这个事情坐了一回高铁。
医院的病历,描述的是旁边的同学当时发现病人有四肢抽筋(抽搐)、意识不清这些表现,但没有两个眼睛往上翻,露出白眼珠子,口吐白沫的现象。
我有点疑惑,典型的癫痫发作应该是这样的: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发作后一般神志转清楚。
眼前这个病人跟我见到过的癫痫病人不大一样。
她发作时没有那种口吐白沫、翻白眼的表现。但我也知道,疾病都是千变万化的,病人不可能按照教科书来生病。
再说,癫痫的类型也是非常多的,不同病人症状不一样也无可厚非。
医院,医生做了什么处理知道么?我问他们。一般情况下,患者是不知道医生用了什么药的,但我还是要多问两句。
听说是推安定针,他妈妈马上回答。
有效果么,我问。
有的,推了之后,手脚就不抽了,安静睡了好一阵子,才慢慢醒过来,醒过来以后很暴躁,谁跟她说话或者碰到了她,手脚就又开始抽了。
这种情况一天得发生多少次,这几天来。我问病人妈妈。
很多次,很频繁,看得出她很焦虑。
医院,还去过哪里看病?我问。我要多了解一些情况,方便记载病例。
医院看过,还做了头颅MRI,医生说没看到什么异常。给开了些药。她妈妈说,说完后从包里噼里啪啦掏出一袋子,装着很多药盒,递给我看,有地西泮片(安定),丙戊酸钠片等,都是治疗癫痫类用药。
吃这些药效果怎么样,间隔多久发作一次,我问。
一般般,还是会有发作,几分钟就发一次,有时候还感觉到出气不通畅。他妈妈望着我说。
癫痫频繁发作,间隔时间还比较短,这提示癫痫持续状态,可能会累及到呼吸,可以转ICU,顺便完善一下视频脑电图检查,我想,要不要转,还是找余医生看。
余孝君医生是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也是当时我的上级医生,同时还是神内二科副主任,从医多年,对神经内科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有很深的造诣。
头颅MRI正常,基本可以排除一些颅脑肿瘤、血管病变引起的意识丧失,曾经见过几个颅内肿瘤的患者,也是有癫痫发作,但那都是肿瘤或者脑出血后继发的癫痫,另外病人没有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当地的腰穿脑脊液都正常,颅内感染的可能性也不大,余主任说到,眼前这个病人,考虑痫性发作可能,但对光反射体查时发现患者有眼球躲避现象,癔症也不除外,需明确病因。
关键是怎么样治疗,患者用了这几个药物效果都不好,估计得想法子调整治疗了。
接下来准备体格检查,一触碰到患者的下肢,患者突然大叫起来,然后全身抽搐,意识不清,旁边的父母急得满头大汗,这回我在现场,确实没有看到患者有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的现象,医院的病史描述是准确的。
先推一支安定,闻讯而来的余主任跟护士说,病人此时接上了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血氧情况还可以。如果反复发作,推注安定,最怕的不良反应就是抑制了呼吸,导致患者呼吸暂停。
安定还没来得及推,病人突然不抽了,也醒了,这回问病人,刚刚发生的情况都不知道,只是现在有点累。
病人痫性发作,癔症不除外,发作频繁,可转神内ICU完善视频脑电图评估发作时的脑电波情况,余主任说道。
余主任想的是很周到的,痫性发作时,视频脑电图可同步观测到患者发作时的场景及相对应的脑电波,从而给诊断疾病带来客观的依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这样,跟家属商量后,转入神内ICU观察,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入我们普通病房治疗。
再见到这个病人,已经是2天之后了。
病人安静的躺在床上,表情平静,精神状态还不错,据旁边的父母说,病人近一天都还好,只抽过2次,有时候可以跟他们交流了,另外,神内ICU的医生反应说患者血氧一直正常,没有呼吸抑制的情况。
生活虽然不完美,但此刻大家健在,已经很幸福。这是我当时的感想。
余主任查看了患者入住神内ICU的资料,头部磁共振、腰穿脑脊液检查、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等都没有问题,视频脑电图显示患者刚入住神内ICU时有肢体抽搐现象,但脑电图无异常,没有看到癫痫波。
能做的检查都没有问题,考虑癔症的可能性极大。余主任说到。
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发作具有戏剧性,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其中的转换,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包括肢体抽搐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这时的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当然,转换症状的确诊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
我听了之后感到愕然,如果病人真的是癔症导致的意识不清、四肢抽搐,那么抗癫痫药当然不会有效果。有效果才奇怪!
这个发现,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患者近期发生的意识不清、抽搐,是癔症发作引起的。
而患者这段时间来,断断续续有意识障碍、抽搐发生,极有可医院考虑的癫痫,而是癔症引起来的。悲剧的是,患者一开始被诊断为癫痫,还吃了抗癫痫药。
除了要忍受乡里人的指指点点以外,还要吃一些不起作用的药物,自家人也是提心吊胆。
好消息是,如果真的是癔症引起,只要我们予以相应的心理治疗,必要时给予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患者痊愈的可能性极大。这点比真正的癫痫好太多了。一旦被诊断为癫痫,那么这辈子都要被扣上羊癫疯的帽子了。
经过充分评估,请精神亚专科医师会诊,患者最后做了暗示治疗,效果出奇的好,再也没有抽过,也没有突然意识不清了。
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更为关键的是,随访至今,患者再也没有抽搐发作。
可以说这个病例虽然曲折,但是结局还是让人开心的。如果患者持续得不到正确诊断,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要承受相应的药物副作用,背上羊癫疯的名声,恐怕婚恋都会受到影响。
偶然间在网络上看到有类似的病例,让人不得不感叹,临床工作真的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很有可能因为医生的一个失误,患者就会面临无妄之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