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症的一种病症。一般昏厥时间较短,醒后无后遗症,但也有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者。昏厥、暴厥、低血糖昏迷、癔病性昏迷和休克、虚脱等,均可参照本节论治。〔病因病机〕厥证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气厥:恼怒惊吓,以致气机逆乱,壅阻清窍,而致昏仆;或由于元气素弱,偶因过劳,或遇悲恐,气虚下陷,清阳不升,突然昏厥。血厥:肝阳素旺,又加暴怒,气血并走于上,闭阻清窍,突然昏倒;或因失血过多,气随血脱,亦能发生晕厥。寒厥:元阳亏损,不能温行经络,寒邪直中于里,发为寒厥。热厥:邪热过盛,阳郁于里不能外达,发为热厥。痰厥:素体肥胖,嗜食肥甘,运化失常,聚湿生痰,又逢恼怒气逆,痰随气升,上蒙清窍,突然昏倒而厥。〔辨证论治〕体针(一)实证症状气厥:患者素体健壮,偶因恼怒,突然昏倒,口噤握拳,呼吸气粗,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沉弦。血厥:病起暴怒之后,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沉弦。热厥:初病身热头痛,胸腹灼热,渴欲饮水,便秘尿赤,烦躁不安;继则神志昏愦,手足厥冷,脉沉伏,按之数。治则苏厥开窍以救其急。取督脉、厥阴经为主。处方主穴:水沟内关配穴:气厥配太冲,血厥配行间、涌泉,热厥配十二井穴,痰厥配巨阙、丰隆。方义水沟为督脉经穴,督脉入络于脑,又总督诸阳,故针刺水沟既有醒脑开窍之功,又有泄热启闭之效;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醒神宁心,二穴相配有苏厥开窍的作用。气厥配太冲疏肝理气,调理气机;血厥配行间以降肝火,配涌泉导血下行;热厥配十二井穴,调节阴阳,泄热启闭;痰厥配巨阙、丰隆开窍豁痰。牙关紧急加颊车、合谷以止抽开噤,抽搐加合谷、侠溪以止抽,喉中痰鸣加天突以清痰,身热加大椎、曲池以清热。治法毫针刺用泻法,不留针。(二)虚证症状气厥:素体虚弱,疲劳惊恐,而致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质淡,脉象沉微。血厥:病起失血过多,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目陷口张,自汗肤冷,呼吸微弱,舌质淡,脉细数无力。寒厥面青身冷,踡躯而卧,口不干不渴,下利清谷,四肢厥逆,意识朦胧,苔薄白,脉沉细。治则回阳救逆。取督任经穴为主。处方主穴:百会气海配穴:气厥配足三里,血厥配关元,寒厥配神阙。方义百会为督脉经穴,气海为任脉经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任脉总任一身之阴,二穴相配,有调节阴阳的作用。又百会能醒神升阳,气海能回阳固脱,二穴相配,可达回阳救逆之目的。气厥配足三里益气升阳,血厥配关元益阴固脱;寒厥灸神阙温阳散寒。下利加天枢以调肠道气机而止泻,多汗加复溜以止汗。治法针灸并用或单用灸法。耳针取穴心、神门、下脚端、脑。刺法实证用强刺激,虚证用轻刺激。每次取2?3穴,留针30分钟,每5分钟捻转1次。〔应用例案〕一妇人时时死去,已二日矣,凡医作风治之,不效。灸中脘五十壮即愈(《扁鹊心书》)。张XX,男,38岁。因在烈日下劳累过度而突然昏倒,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手足厥冷。查:血压70/40毫米汞柱,脉细微。诊断为休克。治取人中、内关。人中用提插捻转手法,内关用捻转手法,持续行针约15分钟,血压升至/65毫米汞柱,手足转温,神志清醒(《针灸临证集验》)。〔文献摘录〕尸厥:列缺、中渚、金门、大都、内廷、历兑、隐白、大敦(《针灸大成》)。针刺治疗休克例,男例,女60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76岁,其中绝大多数为20?50岁。在病因方面,感染中毒性休克例,出血性休克7例,过敏性休克2例,心源性休克3例,药物中毒性休克8例,慢性衰竭所致休克6例,原因不明休克4例。除针对休克病因及一般抗休克治疗外,均采用针刺升压,升压无效时,则改用升压药物。取穴:主穴素髎、内关,配穴少冲、少泽、中冲、涌泉,耳针升压点及呼吸点。操作:一般先采用主穴,如半小时无效或1小时内收缩压未到80毫米汞柱,则另加1?2个配穴。手法用中强刺激,留针,持续或间断捻转。收缩压稳定在80毫米汞柱以上连续3小时出针。疗效:例中,显效者例,占76.3%;好转者18例,占11.2%;无效者20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针灸临床经验辑要》)。针刺治疗各种感染所致的中毒性休克50例。取穴:主穴涌泉、足三里,备穴取耳穴、脑、下屏尖、屏间。操作:开始用强刺激,血压上升后逐渐延长捻针的间隔时间,血压稳定数小时后起针。疗效:在50例中,经用上法治疗(其中41例单用针灸治疗),有效者48例。另2例因严重败血症及心脏病死亡(《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复习思考题1.何谓厥证?2.厥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3.简述气、血、寒、热、痰厥的临床表现。4.厥证有虚实之分,试述其针剌处方和治法。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面链接
当年为什么办光明函大?年吕炳奎校长的讲话(节选)
纯中医教育与光明中医及网校
光明中医教学体系探讨
光明中医的办学方法:自学?答疑?实践?拜师
合格临床中医师能力大纲(光明中医网校)
忆光明中医函大,聚光明中医精英,展光明中医前景
祝贺北京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与光明中医网校达成战略合作
国医大师李今庸:揭秘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郝万山老师谈学习内经伤寒该使用什么工具书
什么是训诂?为什么学习中医要了解训诂学?
光明中医教材与其他中医教材的区别及阴阳五行答疑
热烈欢迎光明中医网校校长范竹雯及副校长一行莅临深圳视察指导工作
中医基础理论之滴水石穿系列
学医要学古汉语
中医四大经典辨析
浅谈《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
怎样认识阴阳学说
感冒
感冒患者用药十忌
七?分?钱?中?药?立?奇?功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上)(望、闻、问诊部分)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下)(切诊部分)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温病条辨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金匮要略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伤寒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黄帝内经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方剂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中医药学概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本草备要讲解》
李聪甫治学方法拾掇
背?诵?口?诀?有?方?法
方剂口诀学习辅导
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学习中医必须寓医理于临床
点击在看,传承中医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jc/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