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某,女,31岁。年5月6日急诊。
神昏不语2天。
2天前,患者气恼过甚,昏倒于街道,牙关紧闭,口眼歪斜,不省人事,注射强心剂及葡萄糖等无效,水米不下。
初诊
查体:患者两手扪胸,以手指喉,口流黏液尺许,两目直视,举手作欲语状,但不能出声,舌已缩至喉间,舌尖向下弯,仅看到一横指许,四肢厥冷、不能动转,全身知觉消失,喉中痰声如锯,不能下咽、亦不能吐出,两手脉搏皆无,面色青紫,眼球凸出,瞳孔散大,用强光直射不能反应。
西医诊断为癔病。
此乃怒气伤肝、肝风内动、风痰上扰、阻塞清窍。
治宜涌吐顽痰、祛风开窍。
取穴及刺法:
先取傍廉泉,用导痰法(以拇指食指紧切左右两穴,候至患者作呕时,点刺右穴。经刺右廉泉穴后,患者作呕,但未吐出黏液,复刺左穴,患者呕力很大,但喉中堵塞,仍未吐出。
休息5分钟,再点刺天突穴,同时切紧左右廉泉;患者努力作呕,黏液流出很多,急将患者猛力扶起,先以两手用力撑肋,复以右手拇指食指努力切紧肾俞穴,始吐出大量痰液)。
再休息10分钟,又点刺风池、哑门,针时让患者喊“一、二”,欲使其舌上翘发音。复泻合谷、少商,针后患者即张口想言,唯音哑喉干,不能出声,以手指喉作势,又指小腹,体会其意喉间所堵之物已下降。
此时患者瞳孔即恢复正常,向大夫点头欲笑。
复诊
5月7日复诊,又点刺风池、哑门、中脘、气海,患者当即说话,自述胸腹通畅,四肢运动自如,查其脉搏已转为正常,唯逆气打嗝,有时气闭,饮食咽物发堵。
三诊(5月8日)
又点刺肩井、照海而治愈。为了巩固疗效,于5月10日、11日、15日又针治3次,情况良好,已恢复正常。
年1月20日随访未复发。
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就是病邪在上,胸满脘胀,应用吐法催吐急救的治疗法则。
《医学入门》曰:“吐,针内关入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提气上行,又推战一次,病人多呼几次,即吐…”
针灸治病之“吐法”就是遵循其旨,利用针刺手法与经穴的配合,催吐,引导有害物质吐出的方法。
本案证属痰厥,系怒气伤肝、肝风内动风痰上扰、阻塞清窍所致。
郑老临证时用导痰法针刺傍廉泉,欲使其激起内脏反射作用上涌作呕,使患者吐出大量痰液,复针泻合谷、少商,次日又点刺风池、哑门、中脘、气海,共奏涌吐顽痰、祛风开窍之功。三诊而愈。
徐大夫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