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讲故事一粒补脑药引发的癔症

今天,丽小编讲的这个故事比较长,它是发生在我院急诊科的一个真实病例。虽然这种病例不经常发生,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怎样让亲情爱得深,爱得适合,爱得贴切,这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和需要学习的课程。

一个寒冷的冬夜,急诊室匆匆赶来两位焦急的家长和一个初中生。急诊室照例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医生护士们在抢救病人之间穿梭忙碌着。

“赶快,赶快,我小孩吃药了,人不好了。”妈妈焦急呼喊着。听见呼喊声,急诊室的病人和家属们都投去惊讶的目光。那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两眼枯槁、木讷站立着,这么点的小孩会吃啥药了?吃错药还是自杀吃药?大家互相猜测着。

护士急忙赶到:“爸爸赶紧去挂急诊号、妈妈快扶小孩上诊疗床检查、徐护士赶快电话通知急诊儿科医生……”。身经百战的急诊护士有条不紊地下达着工作指令,虽然戴着口罩,眼里还是流露出焦急的神情。

儿科谢医生匆匆赶来,接到电话的时候,他刚抢救完两个早产儿,体内的肾上腺素稍稍平复,又再次上升。“吃啥药了?情况怎么样?有家属陪同吗?……”边走边问着护士一连串的问题。虽然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吃错东西的小朋友,但是每逢遇到急诊小病人,总还是感觉到困扰。

谢医生匆匆赶到诊疗床边,看见小男孩僵僵地躺在床上,面无表情。在经过一番检查后,生命体征还是比较平稳,谢医生的心情稍稍放松些。男孩家长焦急的上前,把谢医生拉到墙角,神秘的拿出一盒药,医院配的,晚上临睡前小孩吃了一粒后,就情绪难控,莫名哭泣然后全身麻木,不愿和人说话。

谢医生好奇的把药拿过来一看,这是一种颅脑损伤患者使用的药物,主要作用是增加脑血流量,营养大脑促进脑功能的药物。妈妈说:“这个是营养大脑、补脑的药呀,说明书上也没有记载什么特殊的毒副作用,而且也不过只吃了1粒,就变成这样了。”谢医生心里暗自忖度,单凭这一粒药是不会引起小孩这样的反应啊。

“难道小孩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一听医生这么问,原本沉默的爸爸开始说话了。原来当天家里领来一只小狗,小孩特别喜爱,晚上爸爸到家后觉得这个类型的小狗将来长大,体型会变得很大,不适合家里养,准备把小狗送走,父子两个因此而发生了争执,争执后小孩吃了这粒补脑药,洗漱准备睡觉的时候,就症状发作了。这下,谢医生明白了,或许起因还是小孩的情绪波动后所导致的癔症情况。

插播小知识

癔症也称为歇斯底里,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发疾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和家长交谈了一会,了解到小男孩从小是由外婆外公带大的,父母带的比较少,平时在学校里学习也很好,性格开朗活泼,爱好唱歌跳舞。谢医生回到小男孩身边,试着和他沟通,想用一些心理方面的技巧来引导一下。小男孩刚开始还是相当抗拒,眼睛蔑视着朝外看着。谢医生耐心的询问他:“是不是需要喝点水、吃点东西?”,扶着男孩起来坐一会后,小男孩的情绪稍稍平复下来。

这时外婆外公也闻讯赶来,有外婆在,小男孩的情绪好转很多,他哭着喊出了一句话:“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话?”喊的声音相当大,周围的病人和家属都吓了一跳。

谢医生赶紧拿起小孩的手轻轻拍着,这个时候竟然发现小男孩的十个手指甲全部啃得只剩下半个了。

学了一点心理知识的医生意识到,这个父母眼里的优秀开朗的小孩,其实他的内心是充满着焦虑和不安的,这次养狗的事件只是一个应激,导致了他的情绪突然爆发。小男孩因为平时缺乏父母的关爱,当心爱的小狗也要被剥夺,而父母又是一副不通情达理的态度,使得他极度愤怒,可自己又无力摆脱这种又爱又恨的情绪,平时只能通过自我伤害来平衡自己。

谢医生和男孩父母说了这些情况,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希望父母能了解小孩的这种心理状况,并能够改变亲子的方式,让小男孩健康地成长。

12

谢医生感言:

儿童的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呵护,还需注重精神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和心灵上的慰籍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x/21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