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先生在上海去世,享年80岁。
提起他的名字你可能不知道,但你一定被他的春晚小品逗笑过。
比如,年,他在春晚小品《爱父如爱子》中,饰演一个事事听女儿话的乖爸爸。
被损友拽着去钓鱼,结果鱼没钓着,人先掉河里了,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小品《讲故事》,如洗脑一般的“粮票故事”,还有《张三其人》中同样活灵活现的张三。
当时小,只是跟着乐。如今才深刻体会到,父母开始依靠自己,才给自己讲述那些听烂了的故事。
他的阿Q更是永远的经典。
年,《阿Q正传》一经问世就有人找到他想翻成影视作品,搬上银幕。
但鲁迅先生拒绝的很干脆利落:目前中国,没有演员能胜任阿Q。
因为一上演后,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
《阿Q正传》从此束之高阁,直到遇上严顺开。
第一次演电影,严顺开非常紧张,阿Q的度很难把握,幅度大了,容易把他当成精神病人,但演成正常人又不出彩。
但他凭借自己多年对小人物的理解与精湛演技,将“哀其不幸”的阿Q演绎的淋漓尽致。
阿Q除了自己自创的“精神胜利法”以外,连姓都不许有,孤身一人住在土谷祠。
他想女人,心里毛躁不安,借着昏暗的光像是得了癔症,胆怯却又充满希望的对吴妈说:吴妈,我要和你困觉。
被打了一顿不说,还要赔二百文酒钱。
深得“精神胜利法”真传的他辫子一甩,鼻子一哼眼睛斜着露出些许得意的神情:
哼,这个女人,不过是假正经。
可笑,阿Q的自我麻醉,可悲,底层人物的卑微。
背后大骂官僚地主,见到老爷膝盖不自觉的就软了下来,唯唯诺诺。
严顺开的阿Q身上有种底层人民的卑微尊严,在乐阿Q可笑的同时,又能看见他骨子里的无知与可悲。
凭借阿Q一角,严顺开成为中国唯一获得卓别林手杖奖的演员,还受邀去卓别林家做客。
在回忆那段荣誉时,他觉得自己是“碰上了”:“鲁迅的原著,陈白尘的剧本,岑范的导演,捧了我一个严顺开!”
其实,小眼睛,小个子,两条一起范就往上飘的粗眉毛,他的长相并不给他加分。
虽然自小爱好文艺,但上海戏剧学院,青海话剧团却因为长相平凡将他拒之门外。
大学四年,他没有当过一次主角。
由于个子不高,哈姆雷特、奥赛罗这样高大伟岸的人物他轮不上。
《哈姆雷特》《奥赛罗》有我的戏份,《雷雨》有我的角色,古装戏、现代戏,中国人、外国人,好人、坏人,商人、农民,我都演过。
总是演不上主角,排练没有少一场,台下观众叫好声却不是给自己的,失落之心肯定是有的,但严顺开却很会安慰自己。
有些人一学期只能演一种角色,但是我演绎不同的配角人物,会有不同的形象感。
在校期间的严顺开大多扮演喜剧中的小角色,但他一点都没有懈怠。
他的长相本在正剧中是劣势,在喜剧中却成了优势,加上自身的喜剧天赋,他的表演成绩常常满分。
毕业就被分到了上海滑稽剧团做演员。
严顺开就是一块天生的喜剧材料,首个剧目《一千零一天》火遍上海,迅速赢得观众的喜爱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耷拉着眉毛,眯缝着眼睛,一脸苦笑的样子,像在哭,也在笑。
年第一届春晚,那段只有1分多钟的春晚节目《阿Q的独白》,有点即兴表演的意思。
严顺开将滑稽戏与大段的独白结合,逗笑了在场的观众。
小品《弹钢琴》,他的甩头,也能逗乐大家。
他的无实物表演,丰富的肢体语言与表情,表演功底大家有目共睹。
严顺开在滑稽戏《GPT不正常》说明书上写的话:我爱观众的笑,我更爱观众在笑的同时能沾上一点眼泪。
严顺开的戏剧表演对底层小人物充满了无限爱心与同情。
不但让人笑也让人掉泪,还让人深思。
多年的配角,他在喜剧中体验到小人物的心酸与欢喜。
有人说,老天不给你别人拥有的,是正在给你准备更好的。
老天给严顺开准备的就是鲁迅先生的阿Q。
在舞台剧上,他特别认真,从来不说错词,不给别人添麻烦,就算对戏烂熟于心,也从来不抢别人的戏。
在剧组也从来不耍大牌,就算得过国际奖项,碰到谁都很有礼貌。
在电视剧《我的丑爹》中,他更是不惜一切的去演好丑爹汪木根。
遇见下水的戏,平时游泳池都不敢去的他,也从来没含糊过。
不光我怕,导演也很怕,每次我下水,导演都会亲自去试水温,还把水里的石头弄干净,怕我摔着,我很感动,咬牙都要干下去。
那时,严老已经72岁了。
年在拍摄完《我的丑爹》后回到上海后,因脑梗突然中风,虽脱离了生命危险左侧身体却瘫痪了。
之后他就淡出了观众们的视野,对于年严老徒弟的爆料,老艺术家缺少团里照顾,上海滑稽剧团站出来辟谣。
与严顺开相识三十多年的挚友国家一级导演江平也站出来说话,“上海滑稽剧团还是有人关心他的,去年生日前后很多人有去看他。对于这么一个活泼好动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折磨,走了也可能是种解脱。”
坦白讲,人去了,现在说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去世,微博转发,留言人数却凄凄惨惨的一万来人。
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微博坏掉了?
毕竟之前,表白出轨离婚人设崩才是微博真正的实力啊。
不知何时开始,所有人都赤果果的向钱看。
不知何时开始,活跃在人们眼前的永远是几个当红的艺人。
但是我还是想借这篇文章,为这位老艺术家,说几句话,道声走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圈钱的艺人明星,有的只是赵丽蓉、马季、严顺开等老艺术家。
那时候没有娱乐圈,也不存在什么“流量为王”,观众爱看,就是他们最大的乐事。
也许老爷子也想静静的来,悄悄的走。
从此,天堂又多了一份欢乐,人间也多了一份空虚浮躁。
一篇拙文,只想对这位曾经带给我们无数欢乐回忆的老爷爷说声:
谢谢严老,一路走好。
电影工厂天津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