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流感来袭,预防措施要做好

冬天是流感的多发季节,3岁以下婴幼儿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流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流行性,不及时治疗,引发的并发症十分危险。

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得了流感后,会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达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鼻塞、流鼻涕,咽喉干痛。儿童常有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发生惊厥。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患流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冬季流感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1、流感是怎么传染的呢?

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病人咳嗽、喷嚏等飞沫直接传播,发病三天内传染性最强。

2、流感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预防措施还包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3、什么人最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呢?

6个月以上的所有人群预防流感均可考虑接种疫苗。特别建议以下人群:60岁以上人群;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糖尿病),胰囊性纤维化变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流感疫苗也推荐使用于由于职业原因使感染危险性增加的人群,如医务人员;慢性病患者的家属;幼儿园小朋友,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在重要岗位及为公众服务的工作人员,如公交、商业、银行、警察等;在人员相对集中且通风条件欠佳环境的工作人员,如写字楼内的工作人员等。实际上,任何想避免感染流感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4、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正处在急性发热或急性感染患者;对鸡蛋蛋白或疫苗中成分过敏者;脱髓鞘病患者;慢性病发作期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晚期癌症患者;心肺功能衰竭者;怀孕早期的孕妇。

5、流感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地,流感流行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突然爆发,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影响面广,并有季节性。团体的一次流行,发病率可达80%--90%,甚至全部发病。流感除有流行高峰(冬、春两季)外。另一个特点是周期性,这主要取决于病毒的变异程度和人群的免疫水平。

6、“流感”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流感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潜伏在病人鼻涕、痰和唾液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污染物的接触等方式传播给健康人。流感临床表现有畏寒、头痛、高烧、咳嗽、流涕等症状。

7、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均易发于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普通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更常见的则是细菌等,所以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见于冬春季节,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则是各自危害不同。普通感冒如没有并发症,1周内可自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流感则会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从而增加了死亡率。

流感

普通感冒

致病原

流感病毒

鼻病毒、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传染性

季节性

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

季节性不明显

发热程度

多高热(39~40°C)

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

发热持续时间

3~5天

1~2天

全身症状

重。头痛、全身肌肉痠痛

轻或无

病程

5~10天

5~7天

并发症

可合并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

少见

判断流行性感冒把握3个要点

 1.流感全身症状严重,上感呼吸道症状明显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流行性存在差别。普通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喉以上)感染,简称上感。上感的主要表现是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及咳嗽,而全身症状较轻,如发热、头痛、乏力及全身不适等,传染性不强,多在受寒受凉后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而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高度传染性及流行性。流感的特点是全身症状严重,如寒战、高热、头痛、四肢酸痛、倦怠、恶心、食欲差等,而上呼吸道症状如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表现较轻。

  2.单纯的吃饭冒冷汗不能认为是流感

  流感的症状和病因上面已经介绍过,单纯的吃饭冒冷汗症状不能认为是流感。引起出冷汗、汗多的病因有很多种,缺钙,微量元素缺乏等皆可引起,需进一步检查。

  3.胃肠型流感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

胃肠型流感,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请注意监测患儿体温及精神状态,多喝水及休息,如有不适,请及时复诊就医。

8、预防流感的策略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对流感无特效治疗药物,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力。我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鼓励公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国内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有三种,包括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其中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只能用于成人接种,12岁以下的儿童不能接种。另外的两种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儿童和成人都可以接种。一般2岁以下儿童需要接种0.25毫升小剂型疫苗,接种两次,之间相隔一个月时间。每年9—11月是我国流感疫苗接种时间,目前一些城市高危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但接种率比较低,约占总人口的2%。

9、往年接种过流感疫苗,今年是否还需要再接种?

  由于流感病毒几乎每年都发生部分变异。因此,每年都应按新的流感病毒株组成的疫苗进行免疫,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

10、接种流感疫苗须知4个注意事项

  流感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应该在流感流行高发期到来之前。注射后一周就可以产生抗体,二周后抗体可达高峰,一般可以保护一年以上。

  1.流感疫苗接种年龄在6个月以上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流感接种年龄是在6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宝宝从母体身上携带的抗体水平还比较高,感染传染病的机会较少。

  2.流感疫苗接种时间为9-11月份

  卫生部年发布的《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指出,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保护作用,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份。②接种流感疫苗可保护老年人、幼儿、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者等易感人群,避免与其接触机会较多者感染流感病毒后,传播给这些人群。

  3.建议在宝宝健康的状态下接种流感疫苗

百白破疫苗临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神经炎、皮疹、过敏性休克、发热、低张力、低应答反应、脑病、局部硬结、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反应等现象。建议在小儿健康状态下接种流感疫苗,宝宝出现发热症状,不建议此时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有效保护期限约为1年,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为机体提供抗体,抵抗力低的小儿更应接种。

  4.不良反应集中在疫苗接种后72小时内

接种流感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其中局部反应主要为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而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寒战、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另外神经性癔症、急性间质性肾炎肾衰竭、脊髓脱髓鞘病、溶血性贫血、急性脊髓炎、过敏性紫癜、严重胃肠道反应、诱发房颤和皮肌炎,仅有个案报道。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接种后72小时内,较少见于接种后10天。

在流感多发季节如何预防流感呢

(1)防寒保暖

冬季天气变化无常,寒潮频频,所以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如及时添加衣服和被褥等,避免因着凉而诱发疾病。由于足部离心脏较远,血液运行不畅,因此,应特别注意足部的保暖。

(2)合理膳食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保持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β-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3)坚持锻炼

加强身体锻炼,多做户外活动。每天可进行一些活动量比较适宜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养成冷水洗脸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4)居室通风

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清新。每天除定时通风换气外,也可用食醋进行密闭熏蒸。墙壁、地板、用具可用0.5%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擦抹。由于流感病毒的生存还与环境湿度有关,条件允许可以调整小环境湿度,以降低病毒活性。

(5)少去公共场所

避免相互传染在流感流行期间,要尽量减少或不参加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尽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若家中已有流感病人,要采取防护性措施,与病人密切接触时应戴口罩。

(6)接种疫苗

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可用中药板蓝根、贯众、大青叶、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用(连服3~5日,儿童用量减半,孕产妇、哺乳妇忌服),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家中也要备些常用感冒类药品。

(7)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后要洗手。

(8)患者应居家隔离治疗,一般隔离7天,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隔离就可解除。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x/17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