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发育阶段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精神动力学的治疗目标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发育-激发创造力的充分展现和增强自身存在意识的不断完善。
神经症性来访者的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类治疗特别适合这类来访者
埃里克森:相对健康的人群具备基本的信任感,适度的自主性,可靠的认同感
治疗的目标移除潜意识的障碍,使得来访在爱,工作和娱乐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的疗愈等同于自由,相信真理最终将引领我们获得自由
神经症来访者相信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是可企及的,使得他们具备足够强大的咨询能容忍治疗的挫折。
开放式精神分析疗法高频次,每周3-4次,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人格
低频次2次或以下,以问题为中心,聚焦于帮助来访识别问题的主题和模式
都具有挖掘,探究,表达的特征,要求来访者敞开心扉,聚焦于自身感受,并改变去过不恰当防御。促进内省和领悟也被称为洞察式疗法
短程或非动力学疗法短程聚焦对于边缘型可能并不合适,对于神经症来访因具有足够冲击力有成效。
对治疗充满依从和希望,边缘型即使获益也会对治疗师无情的抨击或者阿谀奉承
有条件或者经理青春发育转折的年轻人都应该体验这种分析的洗礼
精神病性患者的治疗
最重要的是理解缓和内心的惶恐,许多药物的功用在去除焦虑和恐慌对这类来访限定在支持疗法范围内,强调对患者尊严,自信和自我力量的积极支持,给患者提供必要信息和指导从支持性到表达性是一个连续谱
挖掘式鼓励来访者充分表达内心冲突,引发顿悟解决问题
支持性则支持自我在包容和压制内心冲突时所作的努力,进而阻止症状的出现
表达安全尊重和坦诚治疗师的可信赖程度
顺从不代表充分信任,恰恰意味着怀疑,担心权威会因为她们离经叛道置她们于死地
将治疗师视为敌对或无所不能,提心吊胆
对神经症性偏执来访可用移情来解释敌对行为,对重性精神障碍无用。
两种方法:相反直面患者恐惧心理,必须积极反复的主动表达接纳,更像平等伙伴关系,
让来访信任的方法持之以恒的以诚相待,明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理解对方的意图
引导来访探索自我认识,必须提供特性的信息消除他们的潜在恐惧和不安。来访能嗅出治疗师的虚伪
向来访解释治疗原理是十分必要的如对金钱的态度很少建立在合理推论基础上。对精神病性来访直接了当:帮助人们解决情感问题是我的谋生知道,收费是我的付出回报。如果收费过低,会造成我心理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治疗毫无益处。不仅道出社会规则,也表明心理治疗的互惠本质,有助于矫正中兴精神病患者的人际边界不清的认知,也有助于表达治疗师的坦诚。即使对费用仍有异议,也不妨碍治疗。区分类型共生型患者:移情毫不保留不加掩饰,只有现实客观铁证如山才会认识到对现实的扭曲
独立型患者:相对隐蔽与潜意识下,只有在治疗师的镜映作用下,才可能浮出水面
有时候不得不提出具体建议,替代权威,更加权威而非专制
敢于提出异议是帮助朝向心理独立的真正回报教育
教育是支持性角色不可或缺的,多有认知缺陷
多数早年生活家庭的情感交流变幻莫测,要直接了当的教育,使他们学习理解自己的感受,认识自己的自然反应,自己感受和行为的去着力气。
教育方式普同化,说出来访者心中关切之事,将他们忧虑重新构建成正常人的情感反应,对于严重困扰的个体十分有效。
精神病患者也有防御,倾向于原始防御,使创伤经历普同化。可能帮助他们克服困扰。
积极教导有利于平复精神病性个体的焦虑情绪十分关键,引领他们了解心理活动的复杂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正常的一面。避免过于绝对,使用很可能是,暂时可以这样理解等折中句
对于神经症来访一般采用由浅入深的诱导性干预,有限处理靠近浅意识的防御方式。在教诲过程中往往采用单刀直入,直击问题要害。并解释来访者的想法是由当下的刺激所触发的儿童期的创伤体验。
导火索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