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眠者酣然入梦ldquo神穴rd

失眠症越来越多......。

年龄增长,却不知怎么睡好觉......。

根据国外调查结果,青年人失眠症患病率为10%,中年人为20%,而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则为35~50%。

现在一般认为,我国中年以上约过半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脾主生血以养心,失眠的主要病机是心脾失调,心失所养,神不守舍。

因此,宁心安神,补益心脾,是失眠最主要的治疗原则。

按摩是治疗失眠的良好方法。

长期的临床实践,应用“神”穴,加上三阴交穴,应用恰当的按摩手法,可调治失眠症。

1、神门穴

(1)腧穴定位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2)穴位图示

(3)取穴方法

取仰位或坐位,仰掌,手微屈,在腕横纹小指一侧摸到一条肌腱(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外侧凹陷处。

(4)穴位功效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具有宁心安神,调节心气,协调阴阳之效。

按摩神门穴治疗对于失眠有特殊效应。此外,还可以调治与失眠相关的心系疾病,如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等神志异常的疾病。

(5)按摩要领

用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指尖,掐按神门穴,或作按揉,有明显酸胀感。每次操作3-5分钟左右。左右手交替按摩,早晚各一次。睡前半小时按摩更助于入眠。注意用力轻柔,动作和缓,防止指甲过长掐破头皮。

(6)调治机理

心藏神,心主神志。神门穴是属于手少阴心经原穴,是心气经过与留止的部位,对于清泻心火,调节心神,补益心气,具有好的作用。多按摩此穴,也是配合医生作正规治疗的补充。失眠还可引起较多症状,如心悸、心痛、高血压、心绞痛、癫痫、神经衰弱等症。神门穴调治,既对相关病因引起的失眠有效,且对相关伴发症状皆有治疗作用,故有很好的调治效果。

2、神庭穴属督脉。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

(1)腧穴定位

神庭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2)穴位图示

(3)取穴方法

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左右。取穴从眉心直上,入发际线内约半个大拇指的宽度即是。

(4)穴位功效

宁心安神,醒脑镇静、清利明目、调阴和阳。主治失眠、脑部疾病、神志疾病等。

(5)按摩要领

用一手拇指或食指指尖,掐按神庭穴,或作按揉,要有明显酸胀感。每次操作3-5分钟左右。每天2-3次。睡前半小时按摩神庭穴对入眠有帮助。注意用力轻柔,动作和缓,防止指甲过长掐破头顶部皮肤。

(6)调治机理

神庭穴为督脉经穴,为督脉经气之所过之穴位。有清利头目、宁心安神,醒脑镇静、调阴和阳作用。失眠也伴有其他较多临床症状,例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鼻病、惊悸、失眠、癫痫、精神性其他疾病,高血压等。通过神庭穴调治,可显著改善前述伴随症状或相关病症引起的失眠。

3、四神聪

本穴为经外奇穴。为一组穴位所组成。是头部疾病与神志疾病调治要穴。“脑为元神之府”,四神聪穴位正好位于巅顶周围,是直接调节大脑这一元神之府之要穴。

(1)腧穴定位

位于人体头部巅顶四周,其穴定位是分别位于百会穴(即入后发际直上七寸)前后左右各一寸处。

(2)穴位图示

(3)取穴方法

四神聪穴位于人体的头巅顶部,共四穴。先定取百会穴(当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然后在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各一寸。此一寸,可以用大拇指横量一指宽定取四神聪。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因位于百会穴四周,就像四路神仙各守一方,保护着百会穴。四,基数词四;神,神志;聪,聪明。此穴一名四穴,能主治神志失调,耳目不聪等病证。故名。

(4)穴位功效

四神聪有开窍醒脑,安定神志,增长智力,调节平衡等作用。主治有关神志性疾病,如失眠、意识混乱,癫痫、焦虑抑郁等神志失调等病证。

(5)按摩要领

用一手拇指或食指指尖,分别掐按四神聪中的各个腧穴,或作按揉,或用爪法,使诸穴有明显酸胀感。每次每穴操作2-3分钟左右。每天可按摩2-3次。睡前半小时按摩四神聪穴,有助于脑细胞睡眠波的产生,有利于入眠。临证注意无论用哪种方法按摩四神聪,都要用力轻柔,动作和缓。特别是用爪法,更要以指腹为主。

(6)调治机理

四神聪因在于百会穴四周,恰像四路神仙各镇一方,拱护百会穴。神,因“脑为元神之府,与神志相关;聪,聪慧、聪明。此穴一名四穴。四神聪按摩可以调治脑功能失调,镇静安神,聪脑慧智、调和阴阳。加之影响失眠的病症较多,而且失眠也常常伴有其他临床症状,例如头痛、眩晕、惊悸、失眠、癫痫、神经衰弱、精神性其他疾病等。通过四神聪穴按摩调治,可显著改善前述伴随症状或相关病症引起的失眠。

4、三阴交

三阴交穴足三阴经交会穴。足部的脾、肝、肾三条阴经经气本穴交会。

(1)腧穴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2)穴位图示

(3)取穴方法

用骨度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可有一夫法,即将自己的第二、三、四、五手指伸直,平中指中节处横量,作为3寸。在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4)穴位功效

三阴交有“五调”作用:调脾胃、调肝肾、调冲任,调经带、调神志。具有调理脾胃、补益肝肾、安神助眠、畅达冲任等作用。

(5)按摩要领

用一手拇指或食指指尖,掐按或揉按三阴交,使穴位有明显酸胀感,或使其有放射状感觉从穴位处沿小腿内侧向上传导。每次操作3-5分钟左右。每天可按摩1-2次。睡前半小时按摩更有助于入眠。临证注意用力轻柔,动作和缓。

(6)调治机理

三阴交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但属于特定穴中的交会穴,是足三阴经之肝、脾、肾交会处。

脾肝肾失调,则可表现为较多病症。其中可影响神志,出现失眠及其他病症。

因三阴交属于脾经,脾胃相表里。健脾可以和胃。对于一些因胃不和而卧不安的失眠,调治三阴交,可以起到健脾和胃以安神之效。

脾主生血,其气宜升,在志为意。调治三阴交,能起到健脾生血以养心安神助眠的作用。

同时,因肝、肾经气交会于三阴交,故按摩三阴交调治,可利于肝气疏泄,肾精充填,按摩一穴调三经,一穴治三经、一穴治多病,对于失眠等病症有很好作用。

诸穴合用、常作按摩,既有助于失眠症调治,还有利于相关影响睡眠的病症消除。标本兼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f/70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