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的名字是怎么改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年的大吉片儿现已拆除图源猫儿胡同

胡同,作为北京名片之一,不仅见证着封建社会的兴衰变迁,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柴米油盐,孕育出了北京特有的京味儿文化。

此前,我们曾写了28期“名说北京”,以胡同,以地名来描述北京城,此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条胡同的名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他们都是什么时间、什么原因、什么历史条件下改变的?又能反映了什么?

胡同的名字一目了然

首先,要讲一下北京胡同的名字。

北京胡同的名字,自元代以来一直都是靠百姓们口耳相传,因此名字大多一目了然。

如李阁老胡同内有明李东阳旧居(现力学胡同),

力学胡同西口可见广州大厦年9月

石驸马大街原有明正德年间驸马石震的府宅(今新文化街),

太仆寺街内有明代官署太仆寺,刑部街内曾有明代刑部(后改称旧刑部街,今已无存),

太仆寺街西口红绿灯远处白色瓷砖大楼是西单商场

观音寺胡同则是胡同内有建有观音寺(今东冠英胡同),

羊肉胡同内有卖羊肉的,

赶驴市胡同是出租驴(出行用)的地方(今香炉营头条西口)……

毕竟,抽象一点的名字平民百姓们也叫不开。

胡同的数目浩繁几千条

其次,要讲一讲北京胡同的数目。

鼓楼图源vcg

在没有专门机构作周密调查的古代,北京胡同较早的专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明代学者张爵·年)中,也都只是说:“五城胡同浩繁几千条……内城有九百多条,外城有三百多条”,共一千二百多条。

其后清代学者朱一新在光绪十一年(年)所著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列有胡同一千八百六十多条。这比年旧内务部职方司所制的《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和年天津中东石印局的《北京地图》中所列胡同名要少。

年天津中东石印局的《北京地图》(局部)

解放初期,统计北京共有胡同四千一百条。此后几次普查,直至上世纪末,北京城内共有三千零六十七条胡同。

胡同名称变革集中在民国和建国后

胡同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时间上来看,明清两朝同一胡同名称的变化多为音转,如烂面胡同清代谐音懒眠胡同,但总体变化不大。

民国初期名称雅化

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社会上改良风气大盛,北京胡同名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雅化。不少原本或粗俗不雅的胡同被替换为发音相近、用字文雅的新名字。

比如广内的棺材胡同改为光彩胡同,宣外的烂面胡同雅化为烂缦胡同,臭水河胡同改为受水河胡同……

烂缦胡同

当然也不只是谐音替换,还有的直接以较为文雅的名字替换了,比如西单路口北的舍饭寺胡同就直接改为了民丰胡同……

民丰胡同南北两侧分别是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和君太百货

除此之外,还有因政府机构的设立而直接改名的,像东铁匠胡同的东段,民国初期因街内的礼部旧址改为当时的教育部,街名也就改为了教育部街。国民党统治时期,因教育部改为市党部,街道也就更名为市党部街。日伪时期,市党部改为教育总署,街名又恢复为教育部街。

年北平市全图(日新舆地学社出版)上的市党部街

如此折腾,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和行政机构的频繁变化。

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就是一些达官显贵想要扬名,将自己住的胡同名换成组词文雅、寓意吉祥的名字。像北洋军阀段祺瑞将自己住的鸡罩胡同改为吉兆胡同;东北大军阀万福麟将他住的馓子胡同改为槐里胡同,这位万福麟曾在年建福寿商场,是今西单商场的一部分。

北伐之后重名、易混名整改

据《北京街巷胡同分类图志》记载,年北伐之后,国民党统治北京期间,不仅将北京改为北平,也对那些重名或易混淆的胡同名称加以改变。

因胡同起名本来就是居民自发行为,因此重名的胡同可以说十分常见了。椿树胡同、扁担胡同等城区内都有不下十条,据统计,城区两处以上重名的胡同竟有多条,此次整改就涉及了其中的90多处。

东椿树胡同

如狗尾巴胡同,清《京师坊巷志稿》中就有九条,多是因小巷弯曲形似狗尾巴而得名。据《北京街巷胡同分类图志》记载,此次整改就将当时的三条狗尾巴胡同分别该为高博胡同、高谊胡同、高义胡同。其中的高义胡同应为西单北大街以东的高义伯胡同,年北京市内外城分区地图中就有高义伯胡同了。

东官房、中官房、西官房都在厂桥,西黄城根路北,三个胡同相邻易于混淆,于是改西关房为五福里(今西福寿里),中关房为福寿里(今东福寿里),只东关房保留原名。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把原来以衙署命名的胡同用借言或谐音改为新名,如定府大街改为定阜大街(今定阜街),内官监改为内恭俭胡同(今恭俭胡同),赃伐库改为永祥里(90年代初拆除后并入地安门西大街)等。

据了解,民国时期有多条胡同改了名字,其中不少都沿用至今。而胡同名字首次被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就在年。

兵马司胡同标牌

对于这一时期胡同名称雅化的现象,钱钟书在《容安馆札记》说过一些看法:“北京坊巷名此类尤多,以余所知,如狗尾巴胡同改为高义伯胡同,羊尾巴胡同之改杨仪宾胡同,王寡妇胡同之改王广福胡同,羊肉胡同之改羊溢胡同,牛蹄筋胡同之改留题青胡同,皆欲盖弥彰,求雅愈俗。尤奇者,臭屄胡同(西四)之改受璧胡同,几如文学家之改称文学工作者矣。”

建国初期地名整顿

建国初期,城市大规模建设,随着一座座地标建筑的拔地而起,原有的胡同街巷则是成片地消失了……

年,长安街拓宽,庆寿寺双塔被拆;年,复兴门内大街打通,原本的报子街、旧刑部街等消失了……

年西单路口东向长安街正在拓宽

远处隐约可见庆寿寺双塔

除了这些大建设时期消失的胡同,建国初期,年前后,北京市公安局为了群众识别便利,决定在各重要街道设置路标,并在各胡同口钉设路牌,因此,对北京胡同街巷的历史沿革及现状作了调查,并对胡同名称进行了调整。

据当时统计,北京城内共有四千多条胡同,其中约有四成都进行了整顿(包括名称变更和胡同合并)。

此次整顿区分了一些重名的胡同,保留一条为原名,其他的,或者改称别的名字,或者用东、西、南、北、大、小等加以区分。如羊肉胡同除西四的保留原名外,前门外延寿寺街东的羊肉胡同改为跃武胡同,牛街中段路西的羊肉胡同改为牛街四条,宣外骡马市大街路南的羊肉胡同改为南大吉巷。

西四羊肉胡同东口

一些胡同名称中的寺、庙被去掉。如兴化寺街改为兴华胡同,宝禅寺街改为宝产胡同,延寿寺街改为延寿街……

还有一些胡同,原名取消,代以新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四北大街以西的礼士胡同(原驴市胡同)、帅府胡同、报子胡同、受璧胡同、石老娘胡同、南魏胡同、泰安侯胡同、武王侯胡同共八条胡同由南向北更名为西四北头条—八条。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西四北头条—八条

同时,一些小胡同被合并到大的街巷胡同之中。经过合并,胡同数量减少了五百多条。

此次整顿,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原名取消,代以新名”的胡同,原来的名字可能简单,但也易懂,蕴含的是历史典故,而改后的名字,可能整齐了,统一了,却总是感觉丢掉了原来的历史。

文化大革命短暂乌云

前面说到民国时期教育部街数度更名侧面反映了政权机构的更迭,文化大革命时期诸如“东方红大街”“延安路”“红旗路”“红云路”等四百多个胡同名的短暂出现,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朵乌云。

注:其中四个地名分别是现在的长安街、西单北大街、宣内大街和西四北大街

改革开放高速建设意味着老城消失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二十一世纪初,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背后消失的胡同街巷难以计数。

比如西单商业区消失的白庙胡同、藤牌营、大门巷、大沙果胡同等;

因建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白庙胡同被拆

金融街的开发建设,据资料记载消失了51条胡同,其中就包括原来辟才胡同附近的辟才头条—六条,中、南、北半壁街,中、南、北千章胡同,中、南、北沈篦子胡同等。如今只剩跨车胡同的一截——白石老人的故居,被周围的高楼大厦包围,好似一座“孤岛”。

齐白石故居跨车胡同15号

这样的“孤岛”并不少,像年拆迁的“大吉片儿”地区,地处南城腹地,据数据统计有30多条胡同、78家会馆。

骑车的夫妻俩在年的大吉片儿现已拆除图源猫儿胡同

前段时间去西草厂街,只剩西段南侧的两百多米,尺寸之间,就有荀慧生故居、萧长华故居和施愚山故居(宣城会馆)三处文保单位。

西草厂街南侧的铁门胡同南端四周被高楼包围

但就在大吉片儿拆迁的前几个月(年1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获批,其中明确提出对北京旧城要进行“整体保护”,“停止大拆大建”,“坚持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但却没能阻挡推土机的脚步。

年,东、西城一起出台了街巷胡同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责任落实到名街巷长,诸如违章建筑、车辆乱放等“胡同病”都会有较大改善。

北京城,曾经的天子脚下,那些或重于泰山或不为人知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那些或曲折或平直的胡同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北京胡同作为居民住所,开墙打洞、车辆乱停、私搭乱建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心头大患”。想爱却爱不起。

胡同,作为北京的符号,现在开始保护,消失的胡同已经回不来了,减少遗憾的最好方法,就是要保护好现在的!

说说您看到的胡同有什么好的变化?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文章参考:

[1]老北京地名消失这些年,北京晚报

[2]北京街巷胡同分类图志19—24页

传统味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f/69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