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致使人们得病的有六大自然邪气,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在这六大致病中,属湿邪为最。除此之外还有着两大病理因素型邪气,分别是瘀血和痰。而我们现代人所患的疾病基本上多属于慢性中毒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癌症、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等。致使这些疾病的病理因素多是火邪、湿邪和瘀邪。它们之间相互合并,而湿邪则是其中最难缠的邪气,因为湿气黏滞,就像胶水一样容易粘在外物上,因此湿气侵袭身体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很难治愈。
由于湿邪侵犯的部位不一样,可以把湿邪分为五级寒湿,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症状来判断体湿存在的位置。
祛除湿气,不妨使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它是集道德智慧、人文理念、中医理论、精神物质、现代科技相统一的,具有特殊显著的保健康复理疗艾灸产品。
一级寒湿在表皮
现代人体质虚弱,体内湿气横行,从上到下,由里及外无所不入,当湿气外抵皮表后,就会降低皮肤的抵抗外邪的能力,使皮肤敏感度增加,极易产生过敏;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红晕和皮疹等。
艾灸取穴:风池、肺俞、膈俞、曲池、血海、足三里
膈俞穴: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穴位的作用
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
②贫血;
③瘾疹,皮肤瘙痒;
④潮热,盗汗。
现代常用于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动过速等。
血海穴: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血海穴位的作用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证;
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膝关节疼痛等。
二级寒湿在肌肉
有些人每天早上到该起床的时候仍觉得很困,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这是因为湿邪侵袭人体的肌肉组织所致。中医所言“湿重如裹”。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艾灸取穴:命门穴、养老穴、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白穴、
养老穴: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养老穴位的作用
①目视不明;
②肩、背、肘、臂酸痛,腰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视力减退、眼球充血、半身不遂、急性腰扭伤、落枕等。
三级寒湿在骨骼,
即是骨寒湿
湿邪犹如肮脏的水气一般,它具有腐蚀性,会改变器官的性状和降低组织的功能,特别是侵袭骨骼时会使骨关节变形,产生多种不适,如现在中老年人容易患有的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
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关节痛
艾灸取穴:
:肩髃、肩贞、肩臑、天宗、曲池、阿是穴
:大椎、肩井、曲垣、曲池穴、后溪穴;
:血海穴、梁丘、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委中
肩髃穴: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髃穴位的作用
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
②瘾疹。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
肩井穴: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乳中。
肩井穴位的作用①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②瘰疬;③乳痈、乳汁不下;④难产,胞衣不下。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曲垣穴:位于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上侧
曲垣穴的作用:
①使身体感到轻松,稳静情绪;
②肩胛疼痛。
③沉降小肠经之浊。
天宗穴: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折点处取穴。
天宗穴位的作用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气喘。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四级寒湿在脏腑
(子宫、卵巢、睥胃、肺)
这是很严重的一种了,比如寒湿在子宫,造成宫寒,继而造成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
在脾胃,造成脾胃虚寒,
在肺上,造成肺虚寒,导致咳嗽气喘,畏冷肢凉,吐稀白痰,声低懒言等;
在心上,造成心阳虚,容易出现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艾灸取穴:
:命门、八髎、气海、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
:脾俞、胃俞、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
: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肺俞穴:第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穴位的作用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
②骨蒸潮热,盗汗。
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
心俞穴: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穴位的作用
①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
②咳嗽,吐血。
现代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五级寒湿在身上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然后就会发生於堵,"淤"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会长瘤,长"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症。
症状:(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
艾灸:
:阿是穴、膏肓、痞根、八髎穴、关元、气海穴、子宫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阿是穴(肿瘤处、头部疼痛处)、百会、大椎、脾俞、命门、肾俞、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绝骨(悬钟)、涌泉
子宫穴: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寸。子宫穴位的作用阴挺、痛经、崩漏、不孕、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证。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脱垂、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等
曾经央视4套这样报道过艾草:艾叶中硒含量很高,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10倍,具有抗肿瘤,延缓衰老的效果。并且,艾叶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仅植物本体具有药效,而且其燃烧时产生的短波辐射还具有超强渗透性。《本草从新》说:"艾叶辛苦,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络,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具有治病、寻病、养生三效合一的特点。
通过艾灸器产生的热力、药效、烟熏渗透肌肤穴位,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温经止痛,平衡阴阳。起到有病治病,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机能,防病健身的作用。
北京中斯太和文化有限公司生产经销的“七星老斗”牌黄金艾柱采用南阳40:1三年陈艾绒精制而成,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气味芳香,无新艾的青草味,细软如棉无枝梗无杂质,火力柔和不刚烈无灼痛感,渗透力强,艾灰细腻如泥不松散。
中医理论的精髓“《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
身体并不是病了才去治,
而是要在“未病”之时来养,避免生病。
艾灸就是补阳气,治未病的最好办法。
《扁鹊心法》里讲“扶阳之法,艾灼第一”
所以,我们日常一定要注意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千万不要等到了五级寒湿的时候再去艾灸!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如有以上1~2种症状,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
寒湿进入人体的五个通道
身体里有几个穴位是很容易进入“寒气与湿气”的,比如肩颈部的“大椎穴”,胸前的“膻中穴”,肚脐部位的“神阙穴”,腰部的“命门穴”,脚底的“涌泉穴”。
1、颈肩部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2、胸部
从“膻中穴”进入人体的寒湿气易引发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阻塞等症状。
、腹部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4、腰部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5、脚部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