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来自地狱的生存报告3

浴火重生

(关于重度抑郁症的一手生存报告)

文/赵向阳

对待抑郁症的正确态度

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人对抑郁症的知晓率却比较低,尤其是在农村。调查显示,60%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我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有万至万人。在自杀人群中因为抑郁症没有得到及时、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死亡的占40%。

试想想,如果你得了癌症,你绝对不会怕别人知道,你一定会积极地寻求医生的帮助,吃药、化疗或者动手术。但是,为什么得了抑郁症,或者其他精神类疾病,你却怕别人知道,医院就诊呢?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精神类疾病患者受到最多的歧视,总是被冠以“疯子”或者“傻子”的称呼。这就导致在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过程中,患者本身的求助障碍成为最大的障碍。所以,正确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最难以传授的。即使像我这样心理学博士毕业的人,知道精神疾病比肉体疾病更加痛苦的人,也曾经在患病的某些阶段,采取回避和隐瞒的态度,更何况他人?

正确的态度是:首先,别把自己当做疯子,想当疯子也没有那么容易,你需要有家族性的遗传基因。其次,要认识到精神疾病和肉体疾病一样很常见很普通,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有大脑的化学反应、电活动,甚至结构性生理基础。精神类疾病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一定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最后,开句玩笑,就像《失恋三十三天》中的那句台词一样:“在这个年代,你要不得个什么抑郁症的,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丘吉尔得过抑郁症,梵高得过,华为的任正非得过,搜狐的张朝阳得过,万科的毛大庆得过,北师大的赵向阳也得过。没抑郁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得一次抑郁症,只要能走出来,就是一次心灵大扫除,就是一次顿悟和飞跃,就是操作系统的升级换代,简直爽呆了。

所有人都需要具备关于精神疾病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正确态度。因为你根本无法预料,病魔会何时突然抓住你或者你的家人或朋友。

关于抑郁症的检测

我以一个学过心理学的人的全部知识,和穿越抑郁症地狱的人的亲身经验,向大家提供如下建议,请大家尽量遵守。

第一,千万不要去“百度知道”上用那些垃圾量表来测量,也不要建议别人去测量。

第二,医院测量一次,尤其是SCL—90量表。即使你转院就诊,你也要坚持这一点,尤其是在你的自我感觉没有明显变化的时候。因为一旦你被确诊患上了抑郁症之后,你就会越测越高,因为这里面存在“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选择性注意和“自我证验预言”等心理学机制。换句话说就是说,测量题目中有许多题目所反映的情况,例如,幻听幻觉,你可能现在根本就没有,可是你会下意识地记住这些题目,然后对号入座,不断升级。一旦你觉得自己有病,你就会感觉越来越有病,这叫癔病。

第三,除了使用自评量表以外,一定要有客观指标,可能是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PET、也可以是皮肤电等等,因为这些生理指标会更客观,更稳定,不容易受你的意识控制。

第四,SCL-90症状自评量表会给出两个分数,一个是焦虑指数,一个是抑郁指数,哪一个高就代表你是以焦虑症主要呢,还是以抑郁症为主呢?这个对于医生开药很重要。

患病之初,有个朋友好意地建议我上网自己测量一下,我愚昧地听从了。测完之后,我就傻眼了,重度抑郁症。然后,我只能去了北医六院。当我看着他们用SCL—90来测我的时候,我觉得人生非常荒诞。因为这套软件就是当年我们实验室(北大心理系实验心理学实验室)最早电脑化,卖给他们的,如今他们竟然收我块钱来测量我。我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世事无常。

尤其令我心惊肉跳的是,旁边那两个中年护士竟然旁若无人地在谈论,“上次来做测验的那个小伙子昨天跳楼了”。她们的职业素养怎么那么差呢?!你这不是在给我明确的心理暗示吗?所以,我毫不客气地说“你们能不能别说话,这样很影响我的测量。”

事实上,只有当我作为一个患者亲自使用SCL-90的时候,我才发现这种自评量表在设计上非常有问题。我们正在与世界心理测量大会主席张华华教授合作,开发一个基于病人口头报告的诊断方式(patientreportout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f/16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