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又痛了”,相信您的身边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凡是颅内疼痛敏感的结构如动脉、静脉、静脉窦硬脑膜、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以及颅外的骨膜、动脉、头皮、肌肉韧带等,受压、牵拉、移位、炎症以及血管的扩张和痉挛等因素皆可以引发头痛。
每个人也都会有头痛的经历,但一般情况下,这些头痛都是一过性的,在病因解除后头痛就会自动消失。但有一种头痛,却会在没有明显病因的情况下慢性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那就是——偏头痛。
如何认识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以发作性中重度、波动样片侧头痛为主要表现。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交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晓平教授在接受常笑健康采访时告诉记者,在我国约有5%女性和1%的男性遭受偏头痛困扰。
同时王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多年前欧洲的油画作品,画面显示了房间内,40多岁的女主人头痛症发作,他手扶额头、神情痛苦。男主人手提着鞋子,踮起脚尖走路,生怕吵到妻子,房间内还有三名仆人,一位正用帘子遮住屋外照射进房的光线。一位正在哄孩子,还有一位在铺床。这幅画形象地表现出了偏头痛的几个特点:女性多发、发作时难以忍受、怕吵闹、怕光线,而睡眠之后往往就能好转,也说明了多年前人们对偏头痛已经有所认识。
偏头痛有哪些引发因素?
王晓平教授表示医生会通过向患者了解头痛的起因、病程,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加重和减轻的原因,综合进行判断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头痛。
他介绍说,通常发生头痛后,首先必须排除原发占位性疾病,包括肿瘤、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根据临床特点:
表浅的针刺样锐痛多为颅表神经痛;
一侧的搏动性痛或胀痛系血管性痛;
因头位、体位改变诱发的发作性头痛,常为低颅内压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性”偏头痛、低血压、脑室系统肿物等引起;
晨起或夜间发作性头痛,可由高血压、早起颅内压增高、心功能不全、前额窦炎和癫痫引起;
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癫痫和癔病等引起的头痛和情绪、劳累等有关;
受寒或受伤后短暂的锐痛发作,多为神经痛。
除了单纯表现为头痛,头痛还可以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伴有呕吐者,应注意有无颅内病变、偏头痛、青光眼、癫痫、丛集性头痛等,五官及口腔病变常伴有流泪、鼻阻、鼻衄、流涕、视力减退等症状;还要了解头颈部意外躯体疾病。
特别对非初次发作病者,医院会要求患者做些必要的检查。如头颈CT检查了解有无脑内占位病变及脑室系统扩大;脑电图检查了解有无异常脑电波;腰穿了解颅内压,查脑脊液细胞学、生化及寄生虫抗体等;X线副鼻窦摄片了解有无鼻窦炎,检查眼压有无升高;颈椎平片了解颈椎情况等。
偏头痛是怎样一种病?
王晓平教授指出,根据典型偏头痛发作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和神经系统检查,通常诊断不难。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采用麦角胺实验治疗,或通过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头痛。王教授介绍说,根据国际头痛协会的分类,偏头痛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无先兆的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
2、有先兆的偏头痛
有先兆的偏头痛约占偏头痛患者的10%。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打哈欠等前驱症状。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先兆多成面-手区域分布;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先兆症状一般在5~2-分钟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分钟;不同先兆可以连接出现。头痛在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发生,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苍白或出汗、多尿、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头面部水肿、颞动脉突出等。活动能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可缓解头痛。疼痛一般在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4~6小时或十几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无力和食欲差等。
3、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这一类相对比较少见,包括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晚发型偏头痛、偏头痛等位发作等。
如何治疗偏头疼?
偏头痛的治疗应根据个体严重程度进行相应治疗,或者先给予普通镇痛药,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行调整。王晓平教授介绍说,通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如下:
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偏头痛发作时,搏动性头痛往往让人难以忍受,还可以伴随有恶心、呕吐、畏光等一系列症状,为了尽快缓解不适,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有:
1、镇吐药和止痛药:如灭吐灵、阿司匹林、消炎痛、颅痛定等;
2、麦角胺类药:麦角胺咖啡因(头痛开始服2片,半小时后无效再服2片,每天剂量不超过6片);
3、非类固醇抗炎药:萘普生(发作时口服毫克,根据需要4小时后可重复毫克);
4、5-HT受体激动剂:如英明格(口服或注射),曲普坦类药物(口服半小时内可迅速缓解)。
中医药治疗
除了西医,中医对偏头痛也有自己的灌点,中医认为,头痛多数是气滞血瘀型,其治则主要是祛风活血化瘀。王晓平教授介绍了几则中医方供读者参考,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散偏汤: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芷15克、郁李仁3克、柴胡15克、白芥子9克、香附6克、甘草3克,水煎服。
祛风活血止痛:川芎30克、白芍30克、白芷12克、细辛6克、葛根40克、柴胡15克、苍术15克,羌活12克、蝉衣6克、地龙30克,水煎服。
活血化瘀熄风止痛:桃仁10克、红花9克、川芎30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芷15克、黄芩15克、元胡15克、钩藤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甘草10克,水煎服。
神经封闭治疗
王晓平教授告诉记者,临床上面对一些难治性偏头痛患者,实施一些神经封闭、局部注射疗法也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他说,神经封闭一直在神经科是较为常用的实用技术,但种种原因近期应用有所减少。
其实神经封闭作用机制是切断病理过程中的恶性循环,同时由于气温和的刺激使局部组织的营养机能得到恢复,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并能通过阻断疼痛刺激的传导达到止痛的目的。如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还是非常安全的。
内毒毒素注射治疗
内毒毒素注射治疗偏头痛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慢性偏头痛的适应症,英国年7月获得批准;美国FDA年10月15号批准;中国指南年推荐使用,当然,由于药物在注射治疗偏头痛方面尚未列入国内医保目录,使用药物费用属自费处理,除了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还要签署自费同意内容。
预防偏头痛饮食有宜忌
对于已经发生过偏头痛的患者,可以采用预防性治疗的方法缓解期再次发作。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作用于5-HT受体的药物、三环抗郁药、双氢麦角碱类药。除了药物,饮食预防也是很重要的。
王晓平教授指出,早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便已有医生发现,偏头痛的发作与患者本身的饮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把类似状况命名为“饮食性偏头痛”。
诱发偏头痛的食物:
奶酪和巧克力
这是引起偏头痛的最常见食物,都富含氨基酸中的酪氨酸。部分偏头痛病人由于分解酪氨酸能力降低,使体内的酪氨酸增多,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则直接作用于头部血管引起强烈舒张,最终导致头痛发作。其他富含酪氨酸的食物还包括:柑橘、菠萝、蚕豆、西红柿、红葡萄酒、金枪鱼、动物内脏,及各类乳制品。
酒类
酒精本身就具有扩张血管、刺激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而啤酒、白酒、水果酒等含有丰富酪氨酸,相较奶酪、巧克力,更是双管齐下加剧头痛的发作。
酱油及味精
国外报道指出,西方人使用中国菜后约有3%会出现头痛和面部的紧缩感,称之为“中国菜综合征”作祟的便是酱油里的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所以对谷氨酸盐敏感的偏头痛患者,切忌过量使用酱油或味精,以免诱发头痛。
咖啡和浓茶
不少人发现,头痛时饮用一杯咖啡或浓茶可以缓和疼痛感。不幸的是,咖啡、浓茶中所含的咖啡因也可能带给你头痛,尤其当你经常摄取咖啡因却一阵子不喝的时候。同时,大量咖啡因将过度收缩血管,刺激神经系统,并影响睡眠。
冰淇淋
偏头痛病人中大概有90%在食用冰淇淋或迅速吞服冰镇饮料后会出现短暂性的头痛,更敏感的甚至可以通过将压碎的冰直接置于上颚或后咽诱发特定部位的疼痛。由于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又被人形象地称为“冰淇淋头痛”。
与前几类食物略有不同的是,冰淇淋并非借助体内特殊的生物物质发挥作用,仅仅因为患者血管的调节机能障碍,对冷刺激的反应过度,导致痉挛。夏季人们常会吃冰淇淋,如果发现之后发生偏头痛,一定要牢记在心,学会“管住嘴”。如果一定要吃冷饮,应注意避免让上颚部位直接接触冷饮,也不要吃得太快。“冰淇淋头痛”一旦发作,可用手反复进行局部按摩,缓解突然的冷刺激引起的头部血管、肌肉的收缩,减轻疼痛。
王晓平教授建议,由于每位偏头痛患者对食物的敏感性不同,实际的饮食宜忌情况因人而宜。偏头痛患者不妨记录饮食日记,写下每天吃的食物,一旦偏头痛发作,之前24小时内的食物就成为“嫌疑犯”。如此重复几次,往往便能找到那个真正诱发偏头痛的食物了。
对于预防偏头痛有帮助的食物:
如B族维生素能够保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可纾解压力、缓和情绪,因此进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例如瘦肉、谷类、黄豆、花生等,对防治偏头痛会有一定好处。
维生素C的抗氧化等功效,也能够在紧张状态下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有利于减少情绪紧张诱发的偏头痛。
矿物质中的镁同样具有调节血流和放松肌肉及松弛血管的作用,可通过进食谷类、坚果种子(如葵花籽、杏仁、腰果、榛子)、花椰菜、豆腐等加以补充。美国头痛基金会建议偏头痛病人应当每天补充~毫克的镁。不过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摄入过多的镁会引起腹泻。王小平教授还指出,疲劳、紧张时往往诱发偏头痛,而保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预防。
常笑健康温馨提示:
建议偏头痛患者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精神紧张及压力过大。一旦偏头痛有发作趋势,不妨找个安静幽暗的房间睡上一会儿。
专家介绍
王晓平
医院医院
神经内科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专家简介: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先后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及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学位,任交大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和南京医大神经科博士生导师/教授。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会诊专家。中国卒中学会(CSA)的移动医学分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同行专家,世界(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协会(MDSMembership)会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治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健康促进会(华夏)全国神经科委员,CDMA帕金森全国委员,中国老年协会认知障碍ACDC委员,上海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下属两个专家委员会委员,
年就发表第一篇SCI的文章,作为主要作者发表国内核心杂志论文99篇,参加学术专著撰写7部。临床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会议《世界神经病学大会9》和《世界帕金森和运动障碍大会》发言交流。
擅长:脑血管病、头痛、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耳鸣与脑鸣,神经痛封闭,癫痫,睡眠、记忆障碍及等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治疗。
互动提示:
点击左下角,可以参与,在线免费向专家提问。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