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放血疗法是一种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副作用小、起效迅速的医疗手段,有着很好的推广价值。
放血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镇定、止痛、泻热、消肿、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普通病情放血疗法只需放出几毫升的血液就可达到治疗的效果,一些严重的病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全的放出近百毫升的血液,从快速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
一些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有的病人问,几天放血一次好,那么这还是要看出血量,出血量大在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一次。小于50毫升,可以一周一次,小于30毫升,可以3-5天一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操作,方便治疗,可以分期分批治疗。还有另一说法就是放血疗法是中医早已淘汰了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物理医学角度出发来思考,放血疗法最多也就是对高血压、血液粘稠过高有一些帮助,说放血疗法包治百病是绝对不存在的,采取此疗法需慎重。
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上星: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
水沟: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等;
龈交:主治齿龈肿痛;
内地仓:主治面瘫;
金津、玉液:主治口疮,舌肿,呕吐;
十宣:主治昏迷,癫痫,癔病,乳娥,小儿惊风,中暑;
四缝:主治小儿疳疾,百日咳;
八邪:主治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肿痛;
八风: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
曲泽:主治烦热,胃痛,呕吐;
少商:主治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肿大,鼻衄,发热,昏迷;
商阳: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齿痛,手指麻木,昏迷;
委中:主治腹痛,吐泻,腰痛(急性腰扭伤疗效好),丹毒;
高血压:太阳、印堂点刺出血1-2毫升;曲泽、委中,电磁出血各1-2毫升;大椎、肝俞,点刺出血约2毫升,加拔火罐。
头痛:在患侧太阳穴刺破静脉放血2毫升;偏头痛:点刺双侧太阳,率谷。
后头痛:点刺大椎、百会。多在穴位周围显露静脉处刺破血管。
发热:十宣、鱼际,点刺出血10-20滴;大椎、委中,点刺出血2毫升。
流感:点刺风门、肺俞、少商,各出血3-5滴;如伴热者,可在耳尖点刺放血3-5滴。点刺双侧中冲、少商,可预防流感。
中风闭症:胭静脉、耳背静脉、或颞静脉放血50-毫升。后遗症:百会、十宣、委中点刺,每穴出血5-10滴。预防:足三里、曲池、大椎点刺出血3-5滴。
咳嗽:点刺尺泽、丰隆,出血3-5滴,点刺肺俞,加拔火罐。久咳者,鱼际可见静脉呈青紫色,点刺放血如珠;痰滞不出者,公孙、然谷可见青紫色脉,点刺出血如珠,加刺丰隆,拔火罐。
胃痛:足三里点刺3-5滴,中脘、梁丘点刺加拔火罐;内关、公孙,点刺出血各0.5-1毫升。
癫痫:风府至长强,每一脊椎棘突之间点刺2-3滴;中脘、巨阙、鸠尾、神庭点刺出血2-3滴。
癫痫:风府至长强,每一脊椎棘突之间点刺2-3滴;中脘、巨阙、鸠尾、神庭点刺出血2-3滴。
肩周炎:肩三针(肩髃穴,肩贞穴,肩后穴)、阿是穴,点刺出血3毫升左右,加拔火罐。
腰痛:委中局部显露静脉处,点刺放血3毫升左右。肾俞、阿是穴点刺出血1毫升左右,加拔火罐。
落枕:患侧天柱,大杼点刺出血0.5毫升;风池、肩井、阿是穴点刺加拔火罐,出血0.5毫升。
丹毒:血海、地机、隐白、少商点刺出血数滴;病灶处及周围怒张的小静脉,点刺加拔火罐,出血数毫升;沿红线分段点刺出血数毫升。
痔疮:龈交穴或唇系带上小结节,点刺出血1-2滴;委中、长强、大肠俞,点刺出血5-10滴。
软组织扭挫伤:局部淤肿疼痛处点刺出血,酌情加拔火罐。
麦粒肿:曲池太阳、肝俞、点刺出血5滴;耳尖点刺出血10滴左右;在背部肩胛区寻找反应点点刺出血数滴,若无反应点,则取膏肓俞。
放血注意事项:
1.放血前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2.放血前必须吃东西,待休息平静。3.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4.随时白殿疯是怎样引起的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