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十二原穴,断全身疾病吃透它们,自己

原穴:首见于《灵枢》,其含义: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阴经以输代原,阳经排列在输穴后。分布:腕踝关节附近。应用:帮助诊察疾病,脏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治疗脏腑病变。《灵枢》五脏有病当取十二原。

五俞穴—井荥输经合(详细解说,非常重要)(点击标题阅读)

有一个成语——“病入膏肓”,然后我们知道了病入膏肓并非没的治了。那么今天,我们再来聊一个成语,它叫做“元气大伤”,我们常把元气大伤挂在嘴边当口头禅,却不知道,元气大伤了真的会要命!

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个手机,元气就是人体的电量,它就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来源,如果元气大伤了,元气不足或没了,人也就要生病或死亡了!

元气又叫“原气”,包括元阴之气(精、血、津、淑)和元阳之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乃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后天摄入之营养不断滋生。

原气自命门发生之后,通过三焦→五脏六腑→原穴这一路线完成的,原穴是反映脏腑原气盛衰的一个重要穴位,可以体会为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

所以中医巨著《难经》一直强调原气的重要性:

《难经·八难》云:“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

《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名曰原。”

《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上文大意为:双肾之间、肚脐以下,为元气生发之处(就像中国的三江源!),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头,十二经脉经气的根本。

元气通过三焦(就像调度官)疏布、分配到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在每条经脉上,都有一个元气留驻的穴位,叫做原穴(古人善用通假字,事实上,原穴也可以称之为元穴)。当我们五脏六腑有病了,都应取用所属经脉的原穴。

元气大伤,就找原穴!

十二条正经在腕关节或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

由于原穴是原气在五脏六腑腧注、经过、留止的穴位,

所以我们元气大伤了,都可以通过刺激原穴来补原气!

正如《难经·六十六难》所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十二原穴位置口诀

阳明大肠合谷强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任脉膻中乳中央

古代先贤与灸疗大师都极为重视“原穴”灸治,认为:五脏六腑有病了,你不知道具体艾灸穴位不要紧,先取原穴,然后再找配穴!搞懂原穴,你就能自己配穴艾灸!

吃透十二原穴,

你就是半个医生!

下面是十二原穴主治与配穴大全,吃透它们,你基本就能做到自行配穴了。

1、肺经原穴:太渊穴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配伍:

配列缺穴、孔最穴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配内关穴、冲阳穴、三阴交穴,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文献摘要:《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金鉴》:主治牙齿疼痛,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

2、大肠原穴:合谷穴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配伍相关阅读]

人体的止疼“万能穴”,艾灸人必知

文献摘要:《铜人》: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资生》:风疹,合谷穴、曲池穴。《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3、胃经原穴:冲阳穴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配伍: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文献摘要:《素问》: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甲乙经》: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搜索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如何治疗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hl/57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