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临床,拙见成长

是一种美德

分享

见习分享

门诊医师助理活动自开展以来,深受同学们推崇,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我们开展了两期活动,各有特色,尽管考核制度严格苛刻,但同学们依旧兴趣不减,勤奋踏实,如今活动已进尾声,大家都有所收获,或感想,或技巧,或心得,或思考,小青在此提供平台,供大家分享交流!

一期见习

附院内科-黄太基-彭钰蓉

黄太基老师是一位很可爱的“老头”。在中医学院,“老头”好像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们或博学广识,通情达理;或妙手回春,手到病除;或高深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江湖流传着他的传说。

黄老师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医生,他对病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喝热水,多吃新鲜蔬菜!”听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消化科的病人大多就是因为生活饮食不规律,又感受些外邪,内外合邪,因而客之。他强调不能依靠药物恢复健康,而应该从日常饮食处调理。

我学习到,要做一个好医生,不仅能减轻病人当下的疾痛,更应该教给他们健康生活的方式。

附院内科-郭庆云-冉茂锦

消化科的郭庆云老师真的是一位非常关心病人的医生。每半天三四十个病人,不为了赶时间而敷衍,对每个病人都耐心诊治,宁愿慢慢看完所有病人,到晚上八九点才下班。老师对病人很有耐心,病人有不懂的地方,就算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了也还是要给病人交代清楚;跟病人交谈也很幽默,经常跟病人说说玩笑话,讲点小故事;偶尔遇到脾气不太好的病人,也不会跟病人吵,老师给我们说的是,病人生了病不舒服,心情也不好,让他们发泄出来就是了,不要跟他们计较,也不要往心里去;对那些有心理压力的病人老师也会对他们进行开导。最后一次跟诊的时候,有一位腹痛较严重的中年男性病人,就算他挂的号排在靠后,老师还是先给他看了,在给这个病人填写病历本上的基本信息时我因为没有让病人坐下,没有让他保持舒适的体位,而被老师批评了。

附院皮肤科-周继福-席晓荣

本学期初的时候,有幸加入了十二桥学生会活动部,参与了这次一期活动的筹划,故而我深知联系每一位老师的不容易,更加珍惜这次见习的机会。我跟诊的皮肤科周继福老师是一位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老师,在他所诊疗的病人中,反响普遍都很好,有很多都是老病人推荐来的新病人。周老师在治疗疾病时处方用药偏向补益之法,他最常用的三味药是黄芪、黄精和熟地黄。尽管成都地区病人一般体内都有“湿”,但周老师并不主张多用除湿之法,这样治疗下来效果都不错。在跟诊周老师的几周时间里,我对于皮肤科的常见疾病等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这对于我未来专业方向的选择帮助很大。非常感谢学生会创造这个机会给我们,也很感谢周老师的悉心指导。

附院儿科-郭军军-蔡鑫翼

先讲一个小插曲吧。一天有个婆婆带着她五岁的孙女来看感冒,老师习惯每次问诊时会在草稿纸写上一些病情重点,然后小菇凉看到了,就直接喊出来“叔叔你的字好丑啊,老师说要好好写字的”(老师的字体是行草,小孩子看不懂很正常)老师笑了笑继续问她病情情况,后面看病结束时,小女孩又对她奶奶说“奶奶他的字真的很丑啊”我们几个跟诊的同学忍不住笑出来了(当然不是嘲笑老师的字丑)就是觉得,这小菇凉太可爱了,也特别耿直活泼。

上儿科课的老师说,接触儿科会让你的心态变得年轻,变得美好。可不是吗,要用小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问诊,去拉近他们心理上的距离,让他们不会对白大褂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这也是一门学问。包括摸脉、看小二指纹以及看咽喉、舌象等操作,也得哄着才能更好更快地进行(针对比较小的孩子而言)。

连续跟了八次门诊,就是觉得,虽然小儿生理病理都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发病容易,病情变化迅速,在用药和剂量上都得特别注意,但是小孩子活力充沛,正气旺盛,对药物反应灵敏,只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病情恢复得都很快,所以儿科并不像大家所认为的是个特别高危的科室,其实氛围还是比较轻松愉悦的,当然正确的医患沟通很重要。

附院儿科-郭军军-张媛

转眼两月已过,从深秋到寒冬,西安北路道旁的银杏树,满树繁荣的玲珑金叶褪去,露出原本挺拔苍劲的躯干风骨。一教学术报告厅墙角的曼陀罗也经历了一场花开花败。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跟诊郭军军老师的儿科门诊,感悟颇多。回顾这短短八周,每周一次的跟诊见习虽然听起来有点乏味枯燥,但跟人打交道的职业怎会如所想的无聊?跟学校大多都是同龄人的生活不同,门诊每天面对的都是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经历的的人们。所以,我认为这次跟诊见习的经历不仅仅是学习临床知识,也是为以后的临床生涯打下良好的临床沟通基础。

可能是因为长期跟小孩子相处的原因,郭军军老师自身自带温柔光环,他的语调和笑容都会让人感觉平静,值得信任。这一点从来看病的小孩子就可以看出,不管是调皮的、活泼的或者是因为生病难受不舒服的小朋友会乖乖接受老师的检查,很少哭闹。在面对我们层出不穷的问题,老师也没有一点不耐烦,都会耐心专业地回答。除此之外,我们在闲暇时也会讨论与医学有关的时事,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求同存异,亦师亦友。

郭老师有自己擅长治疗的病种,如小儿急慢性咳嗽、反复感冒、紫癜、遗尿、厌食、抽动症等疾病。在跟诊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知识,老师也毫不藏私的给我们讲解了咳嗽的不同辩证思路、验方以及四川特有的道地药材的用法,例如张仲景的六安煎与现在的新制六安煎加减运用和矮地茶、猫爪草、兔耳风等药材的运用。

除了临床知识的学习,我们也见识到了很多有趣的病例,例如一个让我们感觉“惊心动魄”,最后却有惊无险的病例。当一对神情紧张的年轻父母将婴儿车内层层包裹的婴儿暴露出来时,我们也小小的在心里吸了一口气。只见那尚未睁眼的小宝宝面色绯红,露出来的肌肤上有着一粒粒红红的小疹子,看起来十分可怜。如果此时有第三方视角,一定会看到我们和新生儿父母一样炽热的眼神同时望着郭老师。结果郭老师面不改色地一边查体一边问诊后,向新手父母解释了这一看似可怕,实际上只是新生儿常见的新生儿粟粒,并不严重,甚至不用服药,适量减少衣物,注意室内通风,继续观察就好了。于是,一对以为天都要塌下来的父母甚至连医院。当我们事后问郭老师的时候,郭老师说只是因为新生儿的父母经验不足,给小盆友保暖做的太充足了(过犹不及),加上热极动风,疹子会痒,小婴儿只能不停哭闹,把没有带娃经验的新手父母给吓住了。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风波”被郭老师不动声色的化解了。从那以后,郭老师在我心里的形象也越加高大起来。

从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我们在跟诊郭老师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很多临床知识和技能,还收获了一段温暖的师生情。我一直认为人与人的相遇是一场美丽的缘分,就像那树上的银杏树叶不小心飘落下来,正好被树下的你接在手心,当你选择将它夹在书中珍藏的那一刻,那段美丽的缘分也会珍藏在你的记忆里。

二期见习

附院眼科-李晟-杨卓娣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眼科学,很幸运通过学生会举办的临床跟诊活动,我跟诊了我校中医附院眼科李晟老师,三周的时间里,我见到了很多书本上的典型病例,加深了对于疾病的认识,然而这三周里,让我获益最多的是学会与患者交流,仔细地观察,营造愉快的就医氛围。

1.学会与患者交流

临床工作中,与患者的交流是必要而且重要的,首先充分的交流能够帮助收集患者信息。作为医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抓住患者谈话内容中的重点信息。有的患者在叙述病情时,由于缺乏一定医学知识,所以叙述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信息,这时候,作为医生应该学会抓重点,并且引导患者讲重点。其次充分的交流能够取得患者信任,李晟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善于将医学知识化为简单生动的比喻,给患者充分交代疾病的发展预后,以及现阶段的治疗手段,让患者自主选择,展现出充分耐心,因此每次跟诊,我都发现很多病人是经人推荐,慕名而来,病人在临走时很满意,纷纷对李老师表示感谢。

2.仔细观察

这里提必须提到一次我的失误。一次,我们接诊了一位西昌的老年彝族妇女,该患者不会说汉语,由其女儿带其就诊。李老师交代我做一个视力检查,我给病人交代一番后开始检查,结果发现患者视力极差,只有手动。这时候李老师发现了问题,患者进入诊室是自己步入,无需搀扶,视力应该没有大问题,结果最后发现,是该患者没有听明白这个检查该如何做,结果导致了错误的结果。后来经过其女儿翻译,测出了其真实的视力。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充分沟通的重要性,并且仔细的观察也是医生的一把钥匙。

3.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

初见李老师,我心里有些紧张,后面相处发现李老师风趣幽默,对同学也很有耐心,和患者交流也很幽默,诊室里经常充满欢乐的气氛。有时候患者很多,有的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心里非常烦躁,但李老师总能使其得到满意的诊治。李老师经常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例如外地病人住院不太方便,李老师在合适的条件下会考虑安排日间手术,一来可以尽快,二来也为患者节约了医疗开支。因此,李老师的医德在患者之间是有口皆碑的。

通过三周的跟诊,我越发感到临床医生是一个责任很大,同时也很有成就感的职业。在以后得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好知识,更要培养责任心与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做好临床工作。

附院骨科-江蓉星-李嘉敏

此次见习,学习到了太多课本上没有学习到的知识,在此之前没有跟诊过,现在深刻体会到临床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

记得刚去见习的第一天,老师便问了我好多问题,战战兢兢,还好答对了,当时感觉老师好严格,人都快被吓傻了,但老师挺和颜悦色的,一直鼓励我大声说出来,说错没关系,后面便慢慢开始找到了信心,而第二次去见习的时候,老师表扬了我,说我比第一次,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还夸了两次,虽然当时故作镇定,但其实内心是非常惊喜的。

在课堂上,经常听老师说骨科需要练功,而考试的时候没怎么考,我也就没怎么重视,结果这次上临床,发现老师看病的时候,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都十分重视练功,犹记得他说的经典动作,飞燕点水,回家的时候遇到家人也出现了颈椎问题,我立刻想起了这个经典的动作,便教家人做,忽然才觉得练功的实用性非常强,当没条件开药,轻松的一个动作,经常练习便可以改变,心里还是有小小的成就感。

此次跟诊活动中,综发现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很多的欠缺,骨科的CT检查等,对CT的判读也没有十分准确,而我对骨科也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做到临床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排版:彭港

审稿:姚瑶

你扫或者不扫

我就在这里,不离不弃

彭港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在哪里
白癜风早期能够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hl/49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