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用植物动物的区域分布

药用植物、动物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们生长发育和自然分布均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影响药用植物,动物分布的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海拔高度等均可将我国的陆地划分为7个自然区域。

一、东北寒温带温带区域

本区域位于我国东北部,北有大、小兴安岭,东南有长白山,中部为松辽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全部及辽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大部分区域属于寒温带和温带区域的寒温带和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区域。

(一)大兴安岭山地

本区位于我国最北部,是我国最寒冷的地区,一般海拔高度~m,年平均气温0摄氏度以下,全年无夏季;大陆性气候显著,年降雨量~mm;土壤类型有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草甸土等。

本区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芍药、龙胆(龙胆、条叶龙胆)、防风、远志、金莲花、草乌、升麻(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黄芩、紫菀、秦艽、地榆、苦参、桔梗、百合、草苁蓉、红景天、黄芪、关苍术、山杏(苦杏仁)等;药用动物主要有梅花鹿、马鹿(鹿茸)、黑熊(熊胆)、原麝(麝香)、中国林蛙(蛤蟆油)等。

(二)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本区大部分为山岭和丘陵,小兴安岭地势起伏较大,谷地宽阔,森林茂密;长白山地坡地较平缓,雨量充沛。本区海拔多在m以下,长白山最高峰达m,冬季气温低,寒冷期长。年降水量较多,最高可达mm。土壤类型有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等。

本区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人参、五味子、辽细辛、黄檗(关黄柏)、刺五加、桔梗、平贝母、关苍术、山楂、膜荚黄芪、黄花乌头(关白附)、赤芍、粗茎鳞毛蕨(东北贯众)、玉竹、延胡索、木通马兜铃(关木通)、草乌、猪苓、远志、东北天南星、槲寄生、牛蒡子、天麻等;药用动物主要有梅花鹿、马鹿、原麝、水獭(水獭)、中国林蛙、黑熊、棕熊、中华大蟾蜍(蟾酥等)。

(三)松辽平原

本区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与辽河下游平原相连,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米之间,年降水量~mm,属于半湿润地区。土壤类型以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

本区分布的药用植物有多种,主要有防风(关方风)、柴胡、甘草、桔梗、麻黄、龙胆、知母、远志、杏仁、苦参、黄芩、白头翁、狼毒、南沙参、徐长卿、米口袋(地丁)、蒺藜(刺蒺藜)、罗布麻、地榆、棉团铁线莲、(威灵仙)、蒲公英、穿龙薯蓣(黄姜)、马勃等;药用动物有中华大蟾蜍、东亚钳蝎(蝎子)、梅花鹿等。

二、华北暖温带区域

本区域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及山东、北京、天津。北为冀北山地,西为黄土高原,东北有辽东和山东半岛东南为黄淮平原,东临黄海渤海,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一)黄淮海辽平原及渤海和黄海

本区域位于华北区东部,东临渤海、黄海,南至淮海和苏北灌溉总渠,西抵太行山及豫西山地,北达坝上及科尔沁草地。本区西部为山地,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为丘陵,其他地区均为平原。位居位居我国温暖带东部,年降雨量~mm,辽东半岛达0mm。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和褐土,平原地区分布有潮土、盐碱土和砂礓黑土。

本区的华北平原,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菊花(祁菊花)、紫菀(祁紫菀)、木香(祁木香)、漏芦(祁漏芦)、地黄、枸杞、山药、紫苏、牛膝、丹参、栝楼(天花粉、瓜蒌)等。燕山山麓平原地区的药用植物主要有丹参、菘蓝、珊瑚菜(北沙参)、白芷、桔梗、党参、芍药、白术、地黄、玄参、黄芪、紫菀、薏苡、山药、牛膝、金银花、槐等。位于平原中部的河南生产传统的四大怀药即:怀地黄(地黄)、怀山药(山药)怀菊花(菊花)和怀牛膝(牛膝),以及金银花(密银花)、栝楼(安阳天花粉)、白芷(禹白芷)、红花、、白芍、菘蓝(板蓝根)、结根、红花、丹参、半夏(颍半夏)、紫菀(辫紫菀)、薄荷、槐(槐米)等。江苏北部有较大规模栽培的菊花和银杏。平原的水域主要有香蒲(蒲黄)、三棱、泽泻、芦苇(芦根)、灯芯草、芡实、莲等。滨海平原分布有珊瑚菜(北沙参)、草麻黄、蒺藜、芦苇、香蒲、白茅(白茅根)等。山东半岛丘陵区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金银花(济银花)、珊瑚菜、栝楼、皂荚(猪牙皂)、酸枣(酸枣仁)、黄芩、银杏、杜仲、紫草、草乌、北苍术、藁本、穿龙薯蓣、卷柏、石韦、远志、丹参、黄精、葛根、地榆、知母、防风、徐长卿、丹参、桔梗、黄芩、藁本、升麻、玉竹等。太行山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酸枣、知母、柴胡、地榆、仙鹤草、茜草、地榆、远志、穿龙薯蓣、关黄柏、黄精、玉竹、北苍术、黄芩、山楂、草乌、独活等,河北易县出产著名的地道药材西陵之母。豫西黄土丘陵台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沙参(南沙参)、北苍术、前胡、白头翁、柴胡、桔梗、槐(槐米、槐实)、杜仲、花椒、酸枣(酸枣仁)、连翘、黄檗(关黄柏)、侧柏(柏子仁)、合欢、杜仲‘山茱萸、辛夷、天冬、远志等。本区域药用动物以驴(山东阿胶)、牛)牛黄、为著名、另外还分布东亚钳蝎(全蝎)、中华大蟾蜍(蟾酥)、土鳖虫、蜈蚣、大刀螳螂(桑螵蛸)、复齿鼯鼠(五灵脂)、刺猬(刺猬皮)等。

渤海、黄海、分布的药用植物以海蒿子、羊栖菜(海藻)、海带、昆布为主,药用动物有多种鲍(石决明)、多种牡蛎(牡蛎)、无针乌贼、金乌贼(海螵蛸)、毛蚶、泥蚶、魁钳(瓦楞子)、斑海豹(腽肭鲚、海狗肾)、海马、海龙等。

(二)黄土高原

本区位于华北地区西部,东起太行山,南至秦岭北坡,西接河西走廊,北达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广义的黄土高原中、南部,可分为北部的晋东山地、西部的陇东高原,晋陕高原南部的汾渭平原。处于我国东南季风湿润气候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地带,具明显的大陆性气候。高原部分年降水量~mm,汾渭平原年降水量~mm,地带性土壤有棕壤、褐土、黑垆土。

黄土高原的晋东山区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素花党参(台党参、潞党参)、猪苓、连翘、款冬(款冬花)、小茴香、黄芪、麻黄、秦艽、北苍术、黄芩、赤芍、远志、杠柳、甘草、关黄柏、酸枣、知母、柴胡、黄精等;药用动物有复齿鼯鼠(五灵脂)、梅花鹿、马鹿(鹿茸)、马麝、元麝(麝香)、土鳖虫等。晋陕高原分布的药用植物有甘草、麻黄、柴胡、枸杞、银柴胡、远志、黄芪、锁阳、款冬、酸枣、杏、连翘、山楂、地黄、大黄、北苍术、黄芩、沙棘等、药用动物有梅花鹿、马鹿、麝等。陇东高原药用植物有大黄、款冬、党参、黄芩、柴胡、当归、沙棘、羌活、秦艽、猪苓、杏仁、牛蒡、酸枣、远志、郁李、独活等;药用动物有元麝、马麝等。汾渭平原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连翘、远志、柴胡、防风、红花、山药、丹参、玄参、地黄、山药、扁茎黄芪(沙苑子)、栝楼、黄芩、酸枣、白术、菘蓝等。

三、华中亚热带区域

本区域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区域,包括浙江、上海、江西全部,江苏、安徽、河南、福建、湖北、湖南的大部及广东、广西北部地区。东临东海,西靠巫山、雪峰山,北为秦岭(东段)、淮河,南靠南岭,跨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两个气候带。

(一)江淮丘陵山地

位于本区域的北部,在熊耳山、伏牛山分水与淮河以南,武当山、荆山以东,洪泽湖、宝应湖高邮湖以西,荆山、大洪山、大别山及淮阳诸山系南麓以北。该区域属于北亚热带,并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特征。年降水量~mm。土壤以山地黄壤为主。

河南西南和湖北东北的熊耳山、伏牛山南坡、南阳、襄阳盆谷地区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山茱萸辛夷、杜仲、柴胡、款冬、射干、半夏、蔓、皂荚、山麦冬、酸枣、鄂北贝母、桔梗、丹参等;本区药用动物主要有少棘巨蜈蚣、东亚钳蝎等。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之间的桐柏山、大别山地,分布有珍贵的药用植物霍山石斛和珠子参,还有茯苓、天麻、茅苍术、皖贝、杜仲、桔梗、蔓荆、绵毛马兜铃(寻骨风)、风轮菜(断血流)、厚朴、栝楼、葛、黄精等。该区还分布林麝、灵猫等药用动物。安徽中部的江淮丘陵岗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花(滁菊花)、酸枣、丹参、桔梗、柴胡、明党参、茅苍术、龙胆、猫爪草等;该区药用动物有少棘巨蜈蚣、中华大蟾蜍(蟾酥)、龟、鳖等。

(二)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和湖泊

位于本区域中部,在荆山、大洪山、大别及淮阳山系以南,宜昌、常德以东,南京以西,洞庭湖、鄱阳湖南侧丘陵山地以北,是长江中游江、河、湖泊区。大部分地区为北亚热带。年降水量0~1mm。

安徽省境内的皖中沿江丘陵平原,分布的药植物主要有牡丹(凤丹皮)、明党参、太子参、桔梗丹参、延胡索、夏枯草、柴胡、黑三棱、芡实等;药用动物有龟、鳖、蜈蚣、土鳖虫、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珍珠)等。湖北的长江中游湖泊洼地与岗地平原,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艾、射干、白芥、抚芎(茶芎)、薏苡、芡、莎草(香附)、茅苍术、茵陈、益母草、半夏、酸橙(枳壳、枳实)、半枝莲、瞿麦、地肤、香蒲(蒲黄)、猫爪草、红花、蔓荆等;药用动物有龟、鳖等。江西的赣北鄱阳湖平原,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酸橙、蔓荆、半夏、芡茵陈、栀子、鸡血藤、白术、抚芎、香薷、吴茱萸等;药用动物有鳖、龟、银环蛇(金钱白花蛇)。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酸橙、芡、莲泽泻、三棱、蒲黄、蔓荆、芦苇(芦根);药用动物有龟、鳖、水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珍珠)等。

(三)钱塘江、长江下游山地平原

本区位于洪泽湖与鄱阳湖以东,苏北灌溉总渠南,怀玉山、仙霞岭、括苍山以北,东与东海相邻。平原占60%以上,山地丘陵分布在本东南部和南部。地处北亚热带东部,年降水量~1mm。平原地区以水稻土为主,沿江、沿湖为灰潮土。

江苏中部的水网与滨海地区,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半夏、蒲黄、芡、泽泻、栝楼、菘蓝等;药用动物有龟、鳖、刺猬。江苏南部和浙江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与浙东平原,有著名的“笕桥十八味”,如乌元参(玄参)、杭白芷、笕生地、杭麦冬、杭荆芥、薄荷、千金子、决明子、冬瓜子、冬瓜皮、桑叶桑白皮、火麻仁、丝瓜络、地桔髅(莱菔根)、莱菔子、白芥子,还有杭菊花、牛蒡子、浙贝母、灯心草、地肤子、垂盆草、百合等;药用动物有龟、鳖、珍珠、土鳖虫、乌梢蛇、僵蚕。浙江的浙中、浙东丘陵山地及金、衢盆地,是“浙八味”主产区之一,有延胡索、白术、玄参、白芍、乌药、海桐皮、桔梗、半夏等优质药材。安徽南部、浙江西北、江西东北与江苏西南的黄山、天目与宜溧低山丘陵,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菊花(徽菊花、贡菊花)、贴梗海棠(宣木瓜)、茅苍术、太子参、山茱萸、明党参、前胡、辛夷、厚朴、白术(祁白术)、短萼黄连、八角莲、延龄草、竹节人参、石斛等;药用动物以安徽祁门的五步蛇(蕲蛇)为最有名。

(四)江南低山丘陵

本区位于洞庭湖、鄱阳湖平原和怀玉山、仙霞岭、括苍山以南,武陵山、雪峰山以东,北回归线与戴云山以北,东海以西,为华中亚热带区域最南端。丘陵山地占总面积75%以上,地处中亚热带东部,年降水量1~mm。土壤以红壤为主。

江西、湖南境内的江南丘陵盆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栀子、白术、酸橙、橘(陈皮)、玄参、玉竹、贴梗海棠(木瓜)、零陵香、乌梅、荆芥、薄荷、香附、抚芎、香薷、前胡、使君子、芍药等。浙江南部和福建中部以北的浙闽丘陵山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厚朴、泽泻、温郁金、樗叶花椒(浙桐皮)、白术、茯苓、莲、防已、鸡血藤、土茯苓、前胡、黄精、伸筋草;药用动物以五步蛇、银环蛇为多。赣南、湘南和粤北的南岭丘陵山地,药用植物主要有厚朴、钩藤、鸡血藤、狗脊、葛、郁金、姜黄、茯苓、罗汉果、巴戟天、红大戟、藁、盐肤木(五倍子)、绞股蓝、黄精、玉竹等;药用动物主要有银环蛇和穿山甲等。

四、华南亚热带热带区域

本区域位于我国最南端,包括福建东南部、广东南部、广西东南沿海、云南西南部,台湾及周边全部岛屿,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北以南岭与武夷山为界,东南濒临南海和太平洋,西与云贵高原相接属南亚热带、热带。本区域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盆地、台地、平原。

(一)台湾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地跨北回归线,受台湾暖流影响,属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mm左右。山地占全岛面积2/3,台北与台中为山地,台南为丘陵与平原。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樟树(樟脑)、葛、槟榔、大风子、胡椒、苏木、石斛、香茅、巴戟天、檀香、儿茶、沉香、通草益智、高良姜、金线莲、使君子、香附、姜黄等;药用动物有穿山甲等。

(二)岭南沿海及东海、南海

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北有南岭、武陵山等山脉,西与西部山原相连,南临南海。地貌以丘陵为主。属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地带,年降雨量1~m,土壤以砖红壤为主。

岭南沿海是“广药”的集中产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广藿香、广防己、巴戟天、阳春砂(砂仁)、肉桂、广豆根、化州柚(化橘红)、山柰、佛手、何首乌、莪术、郁金、草果、益智、高良姜、石斛、安息香、槟榔、沉香橘、钩藤、海南龙血树(血竭)、天南星、鸡血藤、木鳖、红豆蔻、枫香(枫香脂、白胶香)、广州相思子(鸡骨草)、姜黄、刺桐(海桐皮)、巴豆、槲蕨(骨补)、华南龙胆(广地丁)、金果榄、白花蛇舌草、穿心莲、三七等;主要药用动物有蛤蚧、银环蛇(金钱白花蛇)、穿山甲等。

东海海区主要的药用动物有文蛤(蛤壳)牡蛎、紫菜、海参、羊鲍、耳鲍(石决明)、昆布、珍珠贝(珍珠)、金乌贼(海螵蛸)、羊栖菜(海藻)等。南海海区药用动物有马氏珍珠贝(合浦珍珠、珍珠母)、白贝齿、紫贝齿、玳瑁、珊瑚、海龟、海马、牡蛎、文蛤等。

(三)海南岛和南海诸岛

位于我国最南部,包括海南岛以及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等。地处热带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海南岛东部年降水量近2

土壤类型山地为红壤,平原为冲积土,海滨为盐渍土南海诸岛为磷灰质黑色土等。

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高良姜、益智、阳春砂、槟榔、巴戟天、胡椒、紫苏广藿香、降香檀(降香)、蔓荆、鸦胆子、石斛、芦荟、伸筋草、大血藤、两面针、木蝴蝶、草豆蔻沉香、白豆蔻、丁香、檀香、马钱子、胖大海、藤黄、肉豆蔻、苏木、大风子等;药用动物有金丝燕、(燕窝)及水鹿(鹿筋、鹿鞭)等

(四)滇南山间谷地

位于云南南部,大部分为低山和中山,树枝状的谷伸入其间。地处亚热带南缘,是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带,谷地、台地属北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0~mm。

土壤类型有砖红壤、山地黄壤等滇南山间谷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儿茶阳春砂、大高良姜(草果)、槟榔、木蝴蝶、诃子苏木、千年健、荜茇、芦荟、相思子、金鸡纳、白木香、石斛、鸡血藤、龙胆、蔓荆、肉桂、云南马钱、云木香、安息香、佛手、巴豆、广藿香、三七、萝芙木等;药用动物主要有马来亚熊、穿山甲、马鹿等。

五、西南亚热带区域

本区域包括贵州全部及四川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和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云南大部。北以秦岭并向西北陇南山地为界,南至桂北山地丘陵,东与鄂西北及湘西山地相接,西到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南麓,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个气候带

(一)秦巴山地、汉中盆地

本区位于秦岭、大巴山以及汉水中、上游地区、北抵秦岭山麓,南至四川盆地北缘,东邻鄂西北西至甘肃东南角。有亚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及山间盆地。秦岭山脉山势险峻,西高东低,海拔多在~m,主峰为太白山(m);大巴山蜿蜒于川、陕边境,向东延伸至鄂西北,主峰为神农顶(海拔.4m)。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0mm。土壤以黄褐土、黄棕壤为主。

甘肃东南的陇南山地是著名的植物药材当归、党参、红芪、西大黄的产区,还分布杜仲、黄柏、辛夷、山茱萸、川楝、黄连、猪苓、甘肃贝母(岷贝)等;药用动物以马鹿、原麝最为珍贵。陕西南部秦巴山地、秦岭北坡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太白贝母、九节菖蒲、侧柏(柏子仁)、半夏、山楂、黄精、金银花、杜仲、黄皮树(川黄柏)、山茱萸、党参、藁本等,秦岭南坡的药用植物有杜仲、猪苓、花椒、木贼、柴胡、秦艽、细辛、党参、大黄、桔梗、丹参、白术、地黄、山茱萸等;药用动物有麝、熊、复齿鼯鼠(五灵脂)。汉中盆地药用植物有天麻、杜仲、黄皮树、厚朴、山茱萸、栀子、贴梗海棠(木瓜)桔梗、党参、芍药、乌头(附子)、辛夷、黄连、玄参、牛膝、川芎、薏苡、款冬、重齿毛当归(独活)等;药用动物有麝、牛(牛黄)、熊、鳖、龟、复齿鼯鼠等。四川盆地北缘山地的药用植物有杜仲、黄皮树、厚朴、党参、当归、栝楼、桔梗、大麻(火麻仁)、金银花、牛蒡、款冬、天麻、川贝母、柴胡等。湖北鄂西北山地分布有黄连、杜仲、天麻、川断续、重齿毛当归(独活)、金银花、山茱萸、辛夷贴梗海棠(木瓜)等;药用动物主要有林麝、黑熊、东亚钳蝎、银环蛇、五步蛇(蕲蛇)、乌梢蛇等。

(二)四川盆地

位于四面环山的四川盆地底部,周边是海拔~0m的高山,北为秦巴山地,南接云贵高原,东为滇、黔、桂山原丘陵,西抵川青藏高山峡谷。地貌以丘陵为主,兼有平坝和低山,最大的平原是成都平原(川西平原)。本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0mm。

土壤为富钙磷的紫色土和紫泥土本区分布的药用植物很多,主要有乌头(附子)、川芎、郁金、麦冬、芍药、白芷、泽泻、红花川明参、酸橙(枳壳、枳实)、薄荷、荆芥、川楝、黄皮树(川黄柏)、厚朴、丹参、川木通、川续断牡丹、佛手、栀子、云木香、延胡索、栝楼、薏苡、牛蒡、补骨脂、橘(陈皮)、使君子、巴豆、乌梅石斛、天冬等;药用动物主要有复齿鼯鼠(五灵脂)、乌梢蛇、蚕(僵蚕)、土鳖虫、水蛭、马鹿等。

(三)云贵高原

位于青藏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地带。北至川宝兴、泸定等地,南达云南楚雄、路南、罗平;东起贵州毕节、盘县,西抵云南华坪、永胜。地貌有高原、山地、盆地、河谷,以高原、山地为主,属亚热带—热带高原型湿润气候区,年均降水量00~1mm。土壤以红壤为主。

本区西北为川西南、滇西山地盆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连、川贝母、天麻、珠子参、半夏川牛膝、川续断、茯苓、龙胆、草乌、天南星、重楼、黄精、红大戟、秦艽、葛、柴胡、猪苓等;药用动物有麝、熊等。东南为滇东北、黔西和滇中高原山地,药用植物主要有天麻、茯苓、半夏、三七、云木香、杜仲、川牛膝、珠子参、雪上一枝、重楼、黄连、党参、川芎、厚朴、吴茱萸、当归、姜(于姜)、狗脊、雷丸、骨碎补等;药用动物有麝、穿山甲、鹿等。

(四)川黔湘鄂山原山地

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及其延伸地带,北起城口、巫山及神农架林区南麓,南至湖南新宁与贵州从江东抵湖北宜昌及湖南石门一带,西达贵州普定、习水及四川南川等地。地貌以山原丘陵为主,间有河谷盆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mm。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

川黔湘鄂山原山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黄、杜仲、厚朴、黄皮树、吴茱萸、茯苓、木香、款冬花、五倍子、山苍子、紫金牛(矮地茶)、落新妇、淫羊藿、龙胆、白及、白芥、金果榄、钩藻、石珠子参、竹节人参等;药用动物有麝、熊、穿山甲、银环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复齿鼯鼠(五灵脂)、梅花鹿、马鹿、大刀螂(桑螵蛸)、牛(牛黄)等。

(五)滇黔桂山原丘陵

位于云贵高原东南缘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北抵贵州的兴仁、罗甸及广西全州等地,南至广西梧州、百色,东起云南文山、岘山及广西灌阳、富川,西至云南弥勒、石屏等地。是我国最典型的岩溶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mm。

土壤主要为红壤、黄壤及石灰土滇黔桂山原丘陵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石斛、木蝴蝶、三七、艾纳香、肉桂、金银花、罗汉果、灵香草、八角、栝楼、葛、天冬、杜仲、厚、黄皮树、吴茱萸、蔓荆、半夏、术、郁金、姜黄、栀子、广金钱草、广州相思子(鸡骨草)、山柰、使君子、两面针等;药用动物有穿山甲、麝、乌梢蛇牛(牛黄)、鹿、鳖、龟、复齿鼯鼠(五灵脂)、水蛭等。

(六)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北起西藏八宿、左贡和云德钦一带,南至西藏察隅及云南贡山、泸水,东起云南宁蒗、丽江和四川康定、木里,西达西藏朗县、墨脱,西南与印度、尼泊尔、锡金等国相邻。本区为世界屋脊”东南缘倾斜地带,为高山峡谷区。气候属于藏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

土壤有红壤、黄壤等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当归、丽江山慈姑、甘青青蓝、地不容、岩白菜、川贝母、云木香、珠子参、雪莲花、重楼、冬虫夏草、天麻、胡黄连、石斛、雪上一支蒿、雪茶等;药用动物有麝、熊、鹿、牛(牛黄)、穿山甲、水獭、复齿鼯鼠(五灵脂)、五步蛇(蕲蛇)、乌梢蛇、斑蝥、灵猫等。

六、西北干旱区域

本区域位于我国西北的欧亚大陆腹地,地处中温带至暖温带。由于远离海洋,暖湿气流很少进入形成干旱特征。该区域自东向西降水量速减少,而干燥度逐渐增大,由半干旱区过渡到干旱区。植被类型分为干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该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的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北部以及内蒙古、宁夏和新疆。区内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较少,但优势种突出,植物药蕴藏量较大,资源集中,特产药材突出。本区域分为5个二级区。

(一)内蒙古草原

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东接东北平原,西连拉善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北靠蒙古人民共和国,南以阴山山地为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区,年降水量~mm。地带性土壤为黑钙土。

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向南至锡林郭勒草原东部,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知母、芍药(赤芍)、远志山杏、黄芪、银柴胡、柴胡、黄芩、秦艽、北苍术、防风、白鲜、桔梗、草乌、地榆、威灵仙、瞿麦升麻、狼毒、漏芦、金莲花、麻黄、甘草、薤、茵陈、白头翁、菖蒲、泽泻、马勃等;兴安盟北部、锡林郭勒盟东南部为山地,在林下分布有喜阴湿药用植物,如黄精、玉竹、贯众、升麻、龙胆、铃兰草乌、茜草、苦参、五味子、白鲜、黄芩、北苍术、秦艽、金莲花等;草原的主要药用植物有甘草、柴胡、猪苓、黄芪、地榆、防风、桔梗、芍药(芍)等;西部的乌兰察布高原向西至巴彦淖尔盟北部为半荒漠、荒漠及沙地,常见的药用植物有麻黄、狼毒、甘草、北苍术、远志、黄芩、苦杏、郁李、防风、芍药(赤芍)、秦艽、锁阳、发菜等。药用物有牛(牛黄)、鹿、刺猬、东方蝙蝠(夜明砂)、野兔(望月砂)等。本区还是民族药蒙药的主产地,如常用的蒙药沙棘、蒙古山萝卜、香青草、文冠木金莲花、草乌、野猪粪等均有一定的蕴藏量。

(二)阴山山地及坝上高原

本区地处华北北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接黄淮海辽平原西缘,西连鄂尔多斯及阿拉善荒漠草原东部,北靠内蒙古高原中部,南以黄土高原东部及华北平原为界。属于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年降水量~mm。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

东部坝上高原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甘草、麻黄、黄芩、黄芪、防风、柴胡、芍药(赤芍)、黄精玉竹、北苍术、远志、知母、白头翁、苦参、威灵仙、茵陈、地榆、狼毒、草乌、金莲花等;中部阴山山地的药用植物有麻黄、甘草、黄芩、黄芪、知母、远志、狼毒、苦参、百里香、防风、银柴胡、芍药(赤芍)、山楂、郁李、茵陈、地榆、北苍术、百合、黄精、玉竹、白头翁、草乌、升麻、白鲜、龙胆威灵仙、漏芦等;西部黄河中游东鄂尔多斯高原,分布的药用植物有柴胡、款冬、知母、篇蓄、狼毒远志、黄芪、甘草、王不留行、益母草、旋覆花、薤白、紫草、罗布麻、党参、宁夏枸杞等。药用动物有马鹿、牛(牛黄)、狗(狗肾)、家鸡(鸡内金)、土鳖虫、刺猬、各种蛇(蛇蜕)等。

(三)祁连山地

位于甘肃西部和青海北部,东接黄土高原,西邻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北靠河西走廊,南与青藏高原相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mm。土壤类型有高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灰褐土等。

东部的祁连山东段山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有秦艽、羌活、甘肃贝母、甘草、麻黄、雪莲、红花等;药用动物有麝、马鹿。中部的青海湖环湖地区分布的药用植物有甘草、麻黄、大黄、黄芪、羌活、秦艽、柴胡、防风等。西部的祁连山西段、阿尔金山山地分布的药用植物有羌活、大黄、黄芪、秦艽柴胡、重齿毛当归(独活)、川芎、红景天等;药用动物有牛(牛黄)、鹿、麝等。

(四)阿拉善、西鄂尔多斯高原及柴达木、塔里木盆地

位于我国西北部,东接鄂尔多斯高原中部,西邻帕米尔高原,北界为天山山脊线,南界为黄土高原、祁连山麓一线。其东部为干旱中温带,中、西部为干旱暖温带,南部为高原温带,年降水量一般在mm以下,从东向西逐渐减少。土壤有棕钙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等。

东部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甘草、麻黄、银柴胡、马勃、黄芩、远志、知母、狼毒、宁夏枸杞、葶苈、蒺藜、益母草、茵陈、杠柳(北五加皮)、漏芦等。阿拉善高原主要的药用植物有肉苁蓉、锁阳、麻黄、甘草、柽柳、蒲公英、蒺藜、漏芦、茵陈等。吐鲁番盆地药用植物主要以维药品种为主,如索索葡萄、黑种草子、刺糖等。天山南坡、西昆仑山分布的主要药用植物有新疆软紫草、麻黄、阿魏、新疆党参等。南疆盆地绿洲平原分布的药用植物有甘草(胀果甘草)、肉苁蓉(管花肉苁蓉)、麻黄、锁阳、罗布麻等。药用动物主要有刺猬、牛(牛黄)、复齿鼯鼠(五灵脂)、马鹿、赛加羚羊(羚羊角)等。

(五)阿尔泰、天山山地及准噶尔盆地

位于新疆境内,东、北、西三面与蒙古及哈萨克斯坦接壤,南以天山山脉为界,本区属于典型的干旱中温带荒漠气候,山地高海拔地区年降水量可达mm左右,准噶尔盆地仅50~mm。土壤类型有灰棕漠土、棕钙土、灰钙土、栗钙土等。

北部的阿尔泰山地区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芍药(赤芍)、麻黄、新疆贝母(伊贝母)、秦艽、肉苁蓉、白鲜、莨菪(天仙子)、甘草、柴胡等,常用民族植物药有泰冬虫草、阿尔泰灵芝、岩白菜、阿里红、丘陵老鹳草、准噶尔乌头、垂花青蓝、阿尔泰金莲花、多裂阿魏、准噶尔郁金香、包茎独行草、块茎糙苏等。中部的准噶尔盆地及西部山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甘草、肉苁蓉、锁阳、阿魏、麻黄红花、新疆贝母(伊贝母)、新疆软紫草、雪莲、新疆党参、巴旦杏、秦艽、芍药(赤芍)、塔城黄芪牛蒡子、苍耳子、白蒺藜、王不留行、菟丝子、泽泻、蒲黄,民族植物药有勿忘草、兔耳草、耧斗菜缬草、悬钩子、婆婆纳、棘豆、多种乌头等。南部的天山北坡及伊犁谷地,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雪莲、伊贝母、新疆党参、新疆软紫草、新疆藁本、阿魏、秦艽、甘草、麻黄、芍药(赤芍)、黄芪、紫菀、珠芽蓼、羌活、柴胡、牛蒡、乌头、雪上一枝蒿、瞿麦、老鹳草等。药用动物有马鹿、驴(驴皮)、麝、河狸(河狸香、海狸)、羚羊、四爪陆龟、复齿鼯鼠(五灵脂)等。

七、青藏高寒区域

本区域位于我国西南部,海拔一般均超过0m,许多山峰海拔达0~m,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本区域的特点是:地势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光照充足,太阳辐射量大寒冷而干燥,气候是明显而独特的高寒类型。本区域东邻四川盆地,西与克什米尔及印度等接壤,北至昆仑山与新疆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分界,南接喜马拉雅山脉,包括西藏大部、青海西部、四川北部及甘肃东南部,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是我国低纬度自然区域。本区域可分3个二级区。

(一)川青藏高山峡谷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包括川西北高原、青南高原、甘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地区。属青藏高寒气候区,气候高寒、半湿润,年降水量40~mm。土壤随垂直分布而变化,如南部地区由低到高依次为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漂灰土和高山草甸土。

北部和东北部的青南、甘南高原,分布的主要药用植物有冬虫夏草、大黄、黄芪、秦艽、芍药(赤芍)、羌活、藏茵陈、雪莲、防风、龙胆、党参、川贝母、草乌、黄精、玉竹、马勃、柴胡、红景天沙棘、山莨菪等;药用动物有马鹿、麝、复齿鼯鼠(五灵脂)等。东部和东南部的川西北高原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川贝母、暗紫贝母(松贝)、南坪党参、当归、黄芪、大黄、羌活、柴胡、川木香、冬虫夏草、秦艽、甘松、芍药(赤芍)、雪莲、猪苓、红景天、黄芩、连翘等;药用动物有麝、马鹿、熊等西部的藏东高山峡谷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穿越其中,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川贝母、冬虫夏草、大黄、党参、甘松、丹参、竹节三七、龙胆、秦艽、羌活、雪莲、铁棒锤、柴胡、川木香、山莨菪、黄芪、沙棘等;药用动物有麝、马鹿、熊、牛(牛黄)、复齿鼯鼠(五灵脂)等。

(二)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原坡地

本区在西藏和青海境内,以雅鲁藏布江地段为主体。东为青藏高山峡谷,南与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为界,西、西北为羌塘高原。气候属于温暖半干旱气候区,但地区差异和垂直变化明显。年降水量~mm,干湿季特别明显。土壤以亚高山灌丛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为主。

东北部藏东高原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川贝母、大黄、秦艽、甘松、胡黄连、雪莲、独一味、红景天、铁棒锤、羌活、山莨菪、黄芪等;药用动物有麝、鹿等。中部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为藏南条件最为优越的区域,药用植物有川贝母、大黄、秦艽、甘松等;药用动物有麝、熊等。

(三)羌塘高原

本区在西藏与青海境内,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以羌塘高原为主体,东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原坡地,北与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西尔多斯高原相接,西与克什米尔及印度相邻,南连喜马拉雅山。本区深居高原腹地,气候寒冷而干燥,属于典型的高原寒带。年降水量~mm。土壤类型有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等。

西北部的藏西高原,是西藏最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mm。药用植物资源十分贫乏,主要有雪莲花、西藏中麻黄等;中部及中北部的羌塘高原,常见的药用植物有冬虫夏草、马勃、川贝母、雪莲、大黄、狼毒、紫菀、蒲公英、山岭麻、乌奴龙胆等;西南部有阿里高原,分布的植物药有大黄红景天、龙胆、独一味、小檗、中麻黄、中亚阿魏、甘松、雪莲等。药用动物有马鹿、麝、羚羊熊等。

和剂堂药业主要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及药食同源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原材料来源于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生产设备先进,工艺技术成熟可靠,对质量关键点的严格控制,从而做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及产品质量的可持续性,以卓越的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满意。

“和剂堂”取意于“和风细雨润万物,剂调苍生祛病疾”

欢迎







































白癫风治疗医院
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hl/39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