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诸平
来源:科学网
乳腺癌现状简述
乳腺癌是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但是,乳腺癌也并非就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有患乳腺癌的,不过男性乳腺癌并不多见,发病率在乳腺癌中占1%,为男性恶性肿瘤的0.1%;而且发病年龄较女性乳腺癌平均高出6~11岁。根据世界乳腺癌研究基金会网站报道,全球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Top20)列入表1。
表1乳腺癌患病率最高的前20名
排序
Rank
国家
Country
患病率/10-5
Ag-StandardisdRatpr,(World)
1
Blgium比利时
.9
2
Dnmark丹麦
.0
3
Franc(mtropolitan)法国(大都市)
.5
4
ThNthrlands荷兰
99.0
5
Bahamas巴哈马
98.9
6
Icland冰岛
96.3
7
UnitdKingdom英国
95.0
8
Barbados巴巴多斯
94.7
9
UnitdStatsofAmrica美国
92.9
10
Irland爱尔兰
92.3
11
FrnchPolynsia法属波利尼西亚
92.2
12
Grmany德国
91.6
13
Italy意大利
91.3
14
Finland芬兰
89.4
15
Luxmbourg卢森堡
89.1
16
NwCaldonia新喀里多尼亚
87.6
17
Australia澳大利亚
86.0
18
Malta马尔他
85.9
19
NwZaland新西兰
85.0
20
Switzrland瑞士
83.1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认为下列因素可能是乳腺癌的诱发因素:
(1)其他乳房疾病。
(2)月经初潮年龄过早: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3)绝经年龄过晚: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4)第一次怀孕年龄不宜太晚: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5)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6)口服避孕药。
(7)食物影响: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饮酒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9)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啤酒花有助于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除了注意上述诱发因素之外,还有那些预防或者降低乳腺癌风险性的方法呢?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啤酒花有助于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关研究结果于年6月7日,在美国化学会主办的《毒物学化学研究》杂志网站发表——ShuaiWang,TarishaL.Dunlap,CaitlinE.Howll,ObinnaC.Mbachu,EmilyA.Ru,RasikaPhansalkar,Shao-NongChn,GuidoF.Pauli,BirgitM.Ditz,andJudyL.Bolton.HopExtractand6-PrnylnaringninInducPA1CatalyzdEstrogn2-Hydroxylation.ChmicalRsarchinToxicology().DOI:10./acs.chmrstox.6b
在美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年,估计美国浸润性乳腺癌新增病例为人,其中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60人。而且美国女性一生中,每8人当中就有一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发病率为12%左右。年估计有名男士会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率为1/0。尽管自年以来乳腺癌死亡率在一直下降,但是年美国仍然有名女士死于乳腺癌。更多信息请浏览:乳腺癌组织网站统计结果。不管怎样,暴露于雌激素一直被认为是诱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正处于更年期的女性经常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或者被称为荷尔蒙替代疗法,来缓解更年期症状,如潮热等。但HRT与乳腺癌和心脏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所以一些女性转向含有植物雌激素(phytostrogns)的啤酒花补充剂作为一个自然的选择。然而,这些补充剂对癌症的风险性影响尚不清楚。伊利洛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初步实验研究表明,某些来自啤酒花的活性化合物具有保护特性。此项研究是由朱迪·L·博尔顿(JudyL.Bolton)和他的同事们合作完成的。他们使用了一种浓缩的啤酒花提取物来进行测试实验,观察其对雌激素代谢的影响,因为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就涉及到雌激素代谢。
研究人员将这种啤酒花提取物应用于两种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系,研究其对雌激素代谢的影响如何。一种特定啤酒花化合物即6-异戊二烯基4,5,7-三羟基黄烷酮(6-prnylnaringnin简称为6-PN)提高了癌细胞的解毒途径,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此途径与降低乳腺癌风险有关。因此,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6-PN可能具有抗癌效果,当然对其是否真正具有抗癌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啤酒花简介
啤酒花,别名:忽布、蛇麻花、酵母花、酒花,拉丁文名为HumuluslupulusL.,是大麻科、葎草属(HumulusGnus)一种多年生草本蔓性植物,啤酒花蔓长超过6m,通体密生细毛,并有倒刺。叶对生、纸质,卵形或掌形,3~5裂,有粗锯齿。啤酒花原产欧洲、美洲和亚洲。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有野生分布。还有一个蛇麻变种为啤酒花的近缘种称华忽布,野生于秦岭一带,是啤酒花的代用品。
欧洲栽培最早,远在公元年就有关于啤酒花的记述。作为药材,我国《本草纲目》上也有记载。
但作为啤酒工业原料始于德国,年,德国人首先在酿制啤酒时添加了酒花,从而使啤酒具有了清爽的苦味和芬芳的香味。从此后,酒花被誉为啤酒的灵魂,成为啤酒酿造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中国先后从前苏联和日本引入啤酒花,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黑龙江省尚志县种植。年前仅有少量栽培,现已遍及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各地。
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有商品性的啤酒花生产。主产美国、德国、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南斯拉夫等国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质量以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最负盛名。中国主产新疆、甘肃、宁夏、黑龙江、山东等地。
啤酒花的药用价值,果穗供制啤酒用,雌花药用。药用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树脂和挥发油,而树脂其中有葎草酮、异葎草酮、蛇麻酮等;而挥发油中有香叶烯、葎草烯、芳樟醇、蛇麻醇、黄腐酚、月桂烯醇等。此外,尚有鞣质、黄酮化合物、胆碱、果糖、蔗糖、葡萄糖等。所含蛇麻酮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兔试验性动脉粥样化改变有治疗作用,并使血压轻度下降。提取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啤酒花的功效包括治疗麻风病、治疗肺结核、治疗矽肺、治疗淋巴结结核、治疗痢疾。健胃消食,利尿安神。治消化不良,腹胀,浮肿,膀胱炎,肺结核,失眠等。其药理作用可以概括为如下:
(1)抗菌作用
啤酒花浸膏、蛇麻酮、葎草酮试管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如炭疽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无抑制作用,对结核菌亦能抑制,对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及放线状菌抑制效力极弱,或无效。蛇麻酮无论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或结核菌的抑制效力均较葎草酮强。蛇麻提取液中除去蛇麻酮及葎草酮后的残渣仍有抑菌作用,蛇麻酮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分布系数较大,较易进入结核秆菌的蜡膜而起特殊的亲和作用,试管内,其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与链霉索无协同作用,青霉素略能增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红霉素则可增强4倍。室温下放置10d,抑菌效力降低4倍左右,pH为5~6时较pH为7~8时作用强,曾有报道10%马血清及人血清试管内不影响蛇麻酮的抑制结核菌作用,但另有实验证明血清存在时明显的降低其效力,马血清存在时,蛇麻酮对草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亦减弱,此影响与血清中所含磷脂有关。蛇麻酮对小鼠感染化脓性链球菌无治疗效果,对小白鼠的实验性结核无论口服或肌肉注射均有效,但有不少报道否定此项效果,而临床则认为有效。将蛇麻酮氢化为六氢蛇麻酮(Hxahydrolupulon)室温中可保持数月不变,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对抗菌素已产生抗药性均有抑制效力,青霉素、红霉素可增强之,而血清则取消其作用。
(2)镇静作用
国外民间将蛇麻用于癔病、不安、失眠,蛇麻提取液对中枢神经系统小量镇静、中量催眠、大量麻痹,蛇麻酮、葎草酮具镇静作用。亦有称此项作用系由于所含异缬草酸(Isovalricacid)所致。
(3)雌性激素样作用
采集蛇麻花的妇女大多于接触蛇麻花2~3d后即月经来潮,并能解除痛经,树脂中的β-酸具有较强的雌性激素样作用,每克为O单位(以子宫称重法测定,每单位相当于求偶素0.1μg),α-酸部分无作用。
(4)其他作用
酿造啤酒时加入蛇麻花不仅由于其挥发油具有香味,而且有防腐作用。蛇麻花的乙醇提取液,对离体兔空肠、豚鼠十二指肠、大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大的解痉作用,并能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的致痉作用,其解痉作用系直接松弛平滑肌。蛇麻浸剂及挥发油对犬(静脉注射)有较轻及短暂的降压作用,对角叉菜胶(Carragnin)所致大鼠足跖水肿无预防及治疗作用,蛇麻酮静脉注射可增强呼吸。用啤酒花的提取物-酒精浸膏(称为三合素或酒花素)制成多种剂型,用于治疗麻风病、结核病、菌痢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尽管啤酒花有许多药用价值,但是对于其毒性万万不可忽视。与蛇麻花有接触者,90%~95%发生皮炎,皮炎主要由鲜花粉所引起。蛇麻酮对人的副作用最常见者为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烧灼感、恶心、腹痛、呕吐、腹泻等。有个别人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皮肤过敏等。治疗后除个别有转氨酶升高外,肝、肾功能,心电图全部正常,血、尿常规检查亦未发现异常现象。动物急性毒性实验,于死亡前有兴奋及抽搐现象,死于呼吸困难,肝、肾、肺有明显的充血或出血现象,小鼠慢性毒性实验,肺部有明显的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