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世界献血日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WorldBloodDonorDay,WBDD)。历史来源
世界献血者日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年5月24日,在第五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通过决议,决定认可“世界献血者日”为国际性纪念日。每年各有关组织会选定一个主题和一个城市作为宣传中心。
宗旨
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全社会对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无偿献血
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每年帮助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而且能帮助罹患危及生命病症的患者延长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支持复杂的医疗和手术程序。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在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方面以及在天灾人祸中也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
但是血液和血液制品在许多国家供不应求,采供血机构面临的挑战是,既要提供充足的血液,又要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只有通过自愿无偿献血者定期献血,才能确保血液的足够供应。世卫组织的目标是各国到年实现所有血液供应均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
目前只有62个国家接近全国血液供应%来自自愿无偿献血的目标,而有40个国家仍然依赖于家庭献血者,甚至是有偿献血者。
献血前的小贴士
1、出于对自己身体负责,对献血机构工作人员负责,作出献血的决定之前,一定要看看自己的条件是否满足。目前对于自愿献血者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体素质都有限制。首先自己不能生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女性最好不是在经期或临近经期献血,此外,孕妇、儿童、老人和体重小于90斤的人士都不能参与献血。
2、出于对血液用者负责的角度,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饮食,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
3、同样出于对自己身体负责的角度,要保持献血前一晚的良好睡眠,献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一些反应。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腹泻、咳嗽等,或者一星期内服过药,或女性在月经期,均应暂缓献血。准备献血前还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以解除和减轻思想负担,减少献血中不必要的反应。
4、出发前不要忘记携带必要的证件。
5、出于对献血机构工作人员负责的角度,献血时,始终需要保持心情愉快,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双臂肘部的卫生清洗。将肘部血管暴露比较好的手臂放好,被采血的手臂放置位置尽量与心脏呈一水平线,以保持血流通畅。在采血进程中,全身放松,避免造成皮肤或肌肉收缩而影响进针所产生的过度痛感,同时可主动向护士咨询有关献血方面的知识,以增进对献血知识的了解。
献血后的小贴士
1、注意保护针口,避免感染
献血完毕之后,要用消毒棉花长按住伤口3-5分钟,当然也可以久一点,觉得已经止血之后可以放下,如果有什么异常的话,及时告知在场的医务人员,然后回去之后,短期内也不能让伤口碰水。
2、注意休息,不能熬夜
不管你献血之后有多兴奋也好,还是有其他的紧急事要处理,都要把他们放到一边去,短期间都不建议大家熬夜,一定要休息好,只有这样,恢复的才会比较快。
3、喝酒是大忌,能免则免
还需要注意的是,刚献完血,不要喝酒,就算有朋友约出去吃饭的话,也不要喝酒,用白开水或者饮料代替,可以跟朋友说明缘由,一般朋友都会理解的。
4、可以进食一些补血的食物
献完血之后,可以正常饮食,不过还是建议少吃那些烧烤,辛辣的食物,当然还可以吃一些补血的食物,比如喝鸡汤,吃红枣和提子,以及一些肉类的食物。
5、尽量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
在运动方面,献血后除了注意休息之外,还要适当的克制自己,短期之内也不要进行一些剧烈的运动,工作的时候也不要做哪些搬搬抬抬的工作,能不做就不做,能偷懒就暂时偷一下懒。
6、短期内不要再次献血
一般献完一次血之后,都会有一段恢复期,由于每个人的体制不同,恢复的时间也有长有短,如果还想再次献血的话,小敏建议最好半年以后或者一年以后再献,这样的话,才会相对比较好。
哪些人不能献血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肺功能不全等。
2、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病、低血压、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静脉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胃肠炎、活动期的或经治疗反复发作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胰腺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4、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泌尿道感染以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5、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治愈者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6、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障碍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性疾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尿崩症等。
7、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动脉炎等。
8、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9、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等、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10、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血管病、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等,以及有惊厥病史或反复晕厥发作者。
11、精神疾病患者,如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12、克-雅(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及有家族病史者,或接受可能是来源于克-雅病原体感染的组织或组织衍生物(如硬脑膜、角膜、人垂体生长激素等)治疗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