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9682.html

疼痛的概念

什么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的。

疼痛的特点

1.与生俱来、伴随终身、遍及全身,并常随病程进展而增强和严重。

2.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患者心理上存在明显不同:人的经验、个性、情感、动机及社会因素都会对疼痛有影响。

3.个人的世界观、生活态度、情绪状态等在癌痛、慢性疼痛的预后和康复中起决定性作用、最终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学习、工作及个人发展。

疼痛的意义:积极一面是疾病的信号,疾病加重的信号,保护性、预防性功能。消极一面影响生活(尤其睡眠、饮食)并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如焦虑、抑郁、恐惧等,甚至影响治疗的实施和效果

影响疼痛及治疗效果的因素

一、生理、心理因素

1.年龄:年龄与痛阈成反比。(小儿无经验,描述不清。老人反应慢,描述不清)

2.性别:(男性耐受力大于女性,疼痛治疗失败者女性占80%)

3.心理素质::个体心理负荷能力(心理素质好的耐受力好,相反就会差些)

4.人格特征:由先天素质和后天条件形成。(一般认为个性外向并稳定的人痛阈较高)

5.既往经验:烧伤病人第一次换药的疼痛经验会影响第二次换药

6.情绪:(癔症病人,潜意识的一个反应)

7.注意力:是心理品格之一。文化素质高的人,他很可能集中在疼痛上,很难转移注意力;注意力很分散的人,往往较易转移。

二、文化背景

一些民族在特有的礼仪、习俗、信仰、宗教礼仪等影响下,人们对疼痛产生不同的行为,最明显的差异是对疼痛的耐受。(我国大于西方)

三、婚姻

婚姻幸福者,对疼痛耐受性差;治疗有效者中离婚者较多;独立生活者较多。

四、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是预测疼痛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教育不仅能提高疼痛疗效而且能延长疼痛缓解时间。

五、职业

适当的工作及精神紧张可使患者对疼痛治疗的反应性增强,反之则下降。

◆对从事的职业不满者比对从事职业满意者高。

◆与同事、上司关系不佳,工作压力大都与疼痛发生率有关。

◆脑力劳动值阈比体力劳动低。

◆职业满足感不强对疼痛耐力不强。

六、经济赔偿

有学者观察了40例患者,其中20例是因与工作有关,并能获得赔偿,另20例是无任何经济赔偿,结果显示,前者疗效明显低于后者

七、慢性疼痛的患者的心理问题

据统计,在慢性疼痛患者中有高达67%的人有心理异常,其中人格障碍31%-59%,在接受腰痛治疗的病人中70%有癔症

1.抑郁

40%-60%的慢性痛患者都伴随抑郁症,两者并存,互相影响,抑郁症慢疼痛以头痛见多,表现为情感淡漠悲观抑郁。

2.焦虑和恐惧

焦虑:是由于患者对身受的痛苦失去控制而产生的情绪反应。(代表性的紧张性头痛)表现出精神性焦虑症状,坐立不安、易激动、情绪紧张。

恐惧:是急性痛和身患绝症患者的心理问题

3.愤怒:长期的慢性疼痛会使患者失去信心和希望,产生难以排解的愤怒情绪,因而为一点小事向周围人发泄。

4.躯体形式的疼痛问题:

患者表现符合某种躯体疾病的症状,但无法用法用该疾病来解释。目前被诊断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疼痛症状”

5.自我限制活动

自我限制活动是阻碍慢性痛的治疗效果的一大障碍,同时会导致筋膜炎性疼痛。活动减少还会导致肥胖。研究发现,在那些不能顺利返回工作岗位的或恢复正常功能的患者中,78%体重超标

6.学习和暗示

疼痛是可以被学习的,也会形成条件反射

疼痛的心理疗法及护理

(一)疼痛心理药理学干预

1.抑郁状态的干预:抑郁药改善疼痛情绪,尤其对慢性疼痛有效。

2.焦虑状态的干预:通过精神药理学治疗,抗焦虑药分散注意力,提供愉悦感,增强放松效果及催眠治疗。

3.睡眠障碍的干预:研究表明,疼痛患者23%存在失眠,失眠者40%存在疼痛。慢性失眠本身也可以导致疼痛或放大疼痛——镇静剂使用

(二)疼痛的心理行为学干预

1.自我调节治疗(最重要),放松、催眠和(或)生物反馈

2.安慰剂的使用,效果高于慢性疼痛,首次使用有效性可达40%

3.暗示,通过语言、表情、姿势及其他符号刺激患者第二信号系统影响其心理与行为,可与安慰剂合用

4.认知疗法

●意念分散分散疼痛感知

●转化疼痛概念转化为压迫感、震动感、冷热感

●转移注意力

5.行为疗法:强调对患者的社会和背景因素的认定、应用强化、惩罚和消灭原则,来改变患者的疼痛相关行为。

6.认知-行为疗法:是医护人员通过经验性调研、现实性试验、以及医患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他重视患者思想,情感,信念和行为的本质及其变化。

治疗方法:

第一步,纠正不良认知

第二步:行为指导

第三步:放松和控制注意力的练习(精神、工娱治疗是一个治疗手段)

(三)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切忌在诊断中轻易扩大心理因素成分(我们工作中必须先去除基础疾病,不能延误病情)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用亲切、温和医院的环境及医疗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会患者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倾听,理解患者所表述的内容,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表现出对患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bl/71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