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是平常生活中乱吃药、私自加减剂量的人却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随意停药,多种药物混着服用,这些做法都是危险的。
多种药物混服,有些药物之间是会相互作用使药物疗效减弱或产生不良反应;
每种药物都有一个最大剂量超过这个剂量就可能发生中毒甚至严重后果;
有些药物需要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私自减量可能导致药物失去作用,例如激素不能立即停药,一旦停药十分危险......
每种药物的代谢途径也不相同,有些肝脏代谢,有些经肾脏代谢,肾脏血流量丰富,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因此肾脏对药物毒性反应特别敏感,许多人因为乱吃药导致肾脏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害。
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发展为永久性损伤。要避免乱服药物、不私自增加药量和增加药物使用时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容易产生肾损害的药物●1、非甾体类抗炎药
研究证实,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引起肾脏损害,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
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叫解热镇痛药,是指一类不含糖皮质激素而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
常见的非甾体消炎药有阿司匹林、布洛芬、保泰松、萘普生、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喜乐宝等。
2、氨基糖苷类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较为常见的抗生素,比较典型的是庆大霉素。
如庆大霉素、新霉素、头孢霉素Ⅱ、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长期服用需要检测肾功能。
3、造影剂
常用的造影剂一般均为高渗性,含碘量高达37%,在体内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吸收,脱水时该药在肾内浓度增高,可致肾损害而发生急性肾衰竭。
造影结束后鼓励大家多饮水,可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以碱化尿液,增加尿酸盐排泄。
4、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呤、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5、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6、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7、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甘露醇、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许多中药也有肾毒性●1、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木通、益母草、苍耳子、天花粉,牵牛子、士贝母、马兜铃、士荆芥、巴豆、芦荟、大枫子、山慈菇、洋金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2、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全蝎、蜈蚣、蛇毒等。
3、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如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如朱砂、升汞;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应该怎样预防药物性肾损害呢?切忌滥用祖传秘方和民间偏方,如果一定要使用某一药方或药物,应先取得其配方或成分,征询专科医师后,确定对肾脏无毒性才考虑使用。
服药前后宜多饮水,保证足够尿量以促进药物排泄,减轻对肾毒性作用。
对已知有肾毒性或暂时不清楚药理作用,但又必须使用的药物,使用时要严密观察尿液和肾功能变化,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都要重视药物肾毒性,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对于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更要谨慎。
绝大多数药物慢性肾损害是长期或超量服药造成的,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千万不能自行加大用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肾病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