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的有些人,跑厕所总是比一般人要“勤”。他们自己也感到奇怪:并不比别人喝水多,为什么尿得比别人频繁呢?
这种“频繁”有的并无大碍,有的却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警示信号。
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3-5次
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3-5次,夜间排尿不超过2次,每次尿量-ml。如排尿次数超过正常,即为尿频。
导致尿频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生理性、精神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尿频的原因较为多样,可概括为三类:首先是自身原因,性别、年龄、发育、身材、体重等各异,泌尿系器官发育有所区别,排尿次数就会不一样;其次是环境因素,如天气寒冷,排尿会更加频繁,气温降低时人体通过汗腺排出的水分减少,尿液排出就会增加;第三是食源性因素,如饮水增加,或食物本身含水量高或含有利尿作用,如西瓜、梨、冬瓜、咖啡和酒等,也会导致排尿次数增加。
精神性因素导致的尿频,多为紧张、焦虑、抑郁、失眠或癔症人群。如果尿频对生活造成了困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哪些尿频是病理性的
以下尿频是病理性原因造成的。
1、尿崩症以多尿为典型表现。它是因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后者为肾性尿崩症,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
2、糖尿病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因体内血糖过高,大量的葡萄糖从肾小球滤出,过多的葡萄糖不能全部被肾小管再吸收,形成高渗透压导致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和尿频。
3、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除了尿频,还可有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
此外,膀胱容量减少,大多因膀胱挛缩、结石、结核、肿瘤占位等导致,存储尿量少,排尿的次数就会增多;膀胱受到压迫,如妊娠期增大的子宫或卵巢囊肿等,也可以尿频。尿道口周围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源性膀胱(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盆底肌肉松弛、多次盆底手术史等也会导致尿频。
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