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是社会因素与个体易感素质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常见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当发作心理诱因不明确、病程较长、发作症状不典型或伴有精神症状时,易导致误诊,特别是“癔症性抽搐”与“癫痫”不易鉴别。
癔症性抽搐的临床表现癔症性抽搐是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一种症状表现,往往由暗示而起,即发作前有一定的精神因素诱发。
患者在情绪激动或受暗示下突然发作,四肢不规则的抽动或僵直呈角弓反张样,或双手抓头发、捶胸或辗转翻滚,常伴有呻吟、哭泣、自语、吼叫等精神症状,意识范围缩小呈朦胧状态,瞳孔对光反射正常,无遗尿及外伤,发作数十分钟或断断续续数小时,全身肌肉才松弛下来,进入昏睡或逐渐清醒,可有概括性的回忆。
在该病例中,患儿外伤后第一次抽搐可能是一次痫性发作,但之后的发作性抽搐则是精神心理障碍所致。临床表现和癫痫很难鉴别,但在查体的时候我们发现患者有眼球回避行为,提示患者意识清楚,抽搐可能与心因性因素相关,追问病史发现病人有一定的精神心理障碍,给予暗示诱导后出现类似发作表现,遂确诊为癔症性抽搐。
癔症性抽搐与癫痫的鉴别1癔症性抽搐与癫痫的相同点①两者发作时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复言语、低声自语、叫喊声或发笑,甚至恐惧和愤怒;
②均可出现吸吮、舐唇、伸舌、吞咽、咀嚼等怪异动作或行为;
③两者发作时可有解扣、脱衣等情感性动作,但癔症抽搐患者动作比较激烈,癫痫则比较柔和。
2癔症性抽搐与癫痫的不同点①癔病性抽搐杂乱无规律,不伴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而癫痫发作时正好相反。
②小儿癔病性发作多见于年长儿,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而低龄的典型患者较少。
③癔病性抽搐发作与周围环境有关,常在引人注目的时间、地点发作,周围有人时发作加重。而癫痫发作往往无征兆。
④癔症性抽搐发作时脑电图正常,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一般均有异常。
癔症性抽搐的治疗癔症发作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加之患者特殊的人格特点,如情绪不稳定,感情用事,急燥及任性等,有高度的暗示性,其情感和行为极易被别人的言语、行为和态度所影响。我们在治疗上以心理支持为主,再辅以药物等治疗,药物作为暗示治疗常可获得明显疗效。
1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解释本病完全可以治愈而不留下任何残疾,并应做好患者家属、同事等人的工作,避免周围人群的紧张及过分关心等不良气氛对其造成影响。
1.暗示疗法
指在医患交往中,医护人员通过表情、手势、态度及含蓄的言语去影响并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与行为,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及躯体上的各种疾病与痛苦。
2.心理疗法
分为解释性心理疗法或分析性心理疗法,可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克服个性缺陷,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4]。
3.行为疗法
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的患者。
2药物治疗当患者在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时,一些镇静药物的使用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可使用盐酸氯丙嗪25?50mg肌内注射;或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可促使患者人睡。
您身边的移动心理咨询师
长按扫码可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