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十二原穴背诵歌诀
阳明大肠合谷强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
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肺经太渊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配伍: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大肠合谷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配伍: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心经神门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灵道。
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痴呆,胁痛,掌中热,目黄。现多用于无脉症,神经衰弱,心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配伍: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小肠腕骨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局部解剖: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配伍: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膀胱京骨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金门。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痫证。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配伍:配风池、天柱,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肾经太溪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
配伍: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心包大陵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配伍: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三焦阳池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配伍: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胆经丘墟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外踝前动脉分支。分布着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现多用于胆囊炎等。
配伍: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肝经太冲位置: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骨背动脉。分布着腓深神经的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口喎,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配伍: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行步艰难;配气海、急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胃经冲阳位置: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脾经太白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分布着隐神经与腓浅神经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痢疾,吐泻,肠鸣,身重,脚气。现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肠鸣,腹泻;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调中的作用,主治腹胀。
▽
脾胃乃健康之本,而三伏时期天热贪凉,脾胃很容易受凉和失衡,建议大家做一下自我检测:
1.很少有饥饿感,即便肚子饿也不想吃东西。
2.过分挑食。
3.肌肉无力,懒得动,易疲劳。
4.肚子、膝盖部位的温度过低(可与旁人比较)。
5.形体过胖或过瘦。
6.容易感冒、气短,或有鼻炎、咽炎。
7.有过敏问题、皮肤病。
8.二便不正常,早起难排便,时常便秘或腹泻。
9.体寒,怕冷,手脚冰凉。
10.女性痛经。
如果你中了两条以上,建议逐渐减少或杜绝冷饮冷食。
如果忍不住吃了冷饮冷食,我们可以在中医「寒者热之」的思路下去补救:
▽
-捂肚子姜灸肠胃区-
睡觉前,把膏尚姜艾温阳贴贴在肠胃位置,并且找个舒服的姿势把双手放在肠胃区,再放一点注意力在手掌下几分钟。可保持捂的动作直到睡着。
……………………………………
▽
-动一动-
出门活动、晒太阳、站桩或打拳,适当出汗,尽量把寒湿排出去。
……………………………………
▽
-泡泡脚用完膏贴别丢弃-
晚上睡前把贴过的膏尚姜艾温阳贴放入盆中,倒入适量开水,晾到40-50度左右把脚放入,泡15~20分钟,到头部微微出汗为止。
……………………………………
▽
-遮腹膝-
穿衣和睡觉时,注意护住肚子和膝盖(同属中焦),不穿露脐装、露膝裤。
……………………………………
▽
-夏吃姜-
姜辛温,归脾、肺、胃经,能温中散寒,发汗解表,是夏季祛寒养生的不二之选。
愿大家都能更好地爱护自己,爱护身边的人!
软广硬推
-
膏尚姜艾温阳贴帮你轻松做姜灸
如有需要请找官方客服或有官方授权证明的代理咨询购买哦!
“一品膏尚”小程序有限时大额优惠券,有效期只有几天,大家可以扫描下方小程序码直接下单哈!工厂直发,物流追踪,安全快捷!
小助手4(gaoshang)
小助手3(gaoshang)
小助手2(gaoshangkefu3)
武国忠医师著名中医师,师从当代著名中医大家、针灸大师胡海牙,是胡海牙先生的入室弟子;又从师于意拳大师王玉芳,精研意拳养生,是王玉芳先生得意门生。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融仙学养生、丹道养生与武术养生等中国传统养生学精髓于一炉,构建了一套全新的适合现代人体质特点的养生治疗体系,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推崇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出版有:《慢养才有高颜值》、《为我的身体养阳气》、《美味才能养生》、《黄帝内经使用手册》系列一二辑、《一通百通治百病》、《活到天年》、《人体通补手册》、《身体自有大药》、《灵丹妙药身上找》、《养生太极桩》点校《伤寒集注》、《本经疏证》等作品。
担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健康生活》、湖南卫视《百科全说》、山东卫视《养生》、河北卫视等多个健康栏目主讲嘉宾;现任职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传统医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谦之堂医馆首席专家。
健康/养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