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

尿崩症

于文,医院内分泌科

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是由于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合成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VP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和低渗透压尿。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为中枢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脏者称为肾性尿崩症。

一、问诊要点

1.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多尿、、夜尿增多、烦渴、以及心慌、头晕、失眠、消瘦等症状。

2.询问每日尿量及尿量有无规律性的变化,以及多尿加重和减轻的因素。

3.询问并观察患者有无颅脑外伤及中枢性神经受损所致的症状,有无相关的脑部手术史。

4.询问患者起病年龄、智力及生长发育状况,有无相关的家族病史。

5.询问患者有无肾病史及相关症状。

6.询问患者以往对本病的诊治经过,有无服用碳酸锂和抗HIV药物的经历。

二、查体要点

1.注意皮肤湿度及体温、体重、血压、视力、神志等一般情况中能反映脱水程度的体征。

2.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如头痛、视野缺损、运动及感觉障碍等。

3.注意有无淡漠、嗜睡、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抽搐等高渗性脑病体征。

三、进一步检查

1.记尿量、测尿比重和同步血尿渗透压

患者尿量常大于ml/24h。尿比重≤1.。尿渗透压常小于mOsm/kg。随机血浆渗透压常大于mOsm/kg。

2.血电解质、血糖

3.性激素六项、甲功三项、生长激素、ACTH

4.精氨酸加压素(AVP)

有条件者可检测。

5.禁饮-加压素试验

禁饮-加压素试验是是最理想的尿崩症鉴别诊断常规试验。本试验应保证达到足够的脱水状态,以达到对ADH的最大刺激。

(1)禁水的程度应视患者对口渴的耐受程度、血压是否明显下降及脱水的相关临床表现而定。

(2)在轻度多尿的患者,禁水试验可从夜间开始。严重多尿的患者,禁水应在白天进行,以便密切观察。

(3)试验中应每小时测定尿渗透压和体重。当两次尿渗透压变化小于30mOsm/kg,或体重下降大于3%,立即皮下注射5U加压素。60分钟后留取尿液测定尿渗透压。

(4)在健康个体,禁水可致尿渗透压高于血渗透压2~4倍。给予加压素后尿渗透压升高小于9%。禁水后4~18小时尿浓度可达最大值。

(5)在完全中枢性尿崩症,ADH的水平和活性极低,虽然血渗透压明显升高,但尿渗透压不能上升。对外源性加压素应答明显,尿渗透压升高大于50%。

(6)肾性尿崩症的患者,血清ADH的水平正常或升高,在禁水试验中肾脏对外源性ADH无应答。

6.完善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等检查。

7.垂体MRI

垂体MRI显示健康垂体后叶T1加权像呈高信号。在中枢性尿崩症的患者,除少数家族性中枢性尿崩症以外,此信号消失。

四、诊断

1.诊断要点

(1)患者有持续性低渗性多尿,尿量一般ml/d。

(2)患者可有颅脑外伤或手术史,及相应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3)排除溶质性多尿,如糖尿病、肾衰等。

(4)尿液与血液的渗透压比值降低。

(5)禁水后反应迟钝,尿量不减少,尿比重不升高。补充抗利尿激素后尿比重升高。

(6)神经垂体MRI改变。

2.分型

(1)完全性与部分性尿崩症

完全性尿崩症

部分性尿崩症

症状

较重

较轻

每日尿量

5.0L以上

2.5~5.0L

尿比重

1.~1.

1.~1.

禁水后反应

尿量无减少,比重无增加,尿渗透压不超过血渗透压

尿量减少,比重增加(不超过1.),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渗透压

注射AVP反应

尿量显著减少,比重明显上升,尿渗透压增高50%以上

尿量进一步减少,比重进一步增加,尿渗透压增加9.0%~50%

(2)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与精神性烦渴

中枢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

精神性烦渴

发病年龄

多为20岁以下

出生后

成人

性别

女=男

女男

女男

症状

多尿→多饮

多尿→多饮(较轻)

多饮→多尿

自然病程

持续性

成年后减轻

间歇性

病因

下丘脑-垂体柄损害

遗传性

癔症、行为障碍

随机血AVP

减低

正常或升高

减低或正常

随机血渗透压

轻度升高或正常

轻度升高

随机尿渗透压

禁水后血渗透压

增高

增高

正常或轻度升高

禁水后尿渗透压

增高

对AVP反应

无反应

有时加重

对高渗盐水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图:尿崩症的鉴别诊断流程图.

3.病因诊断

尿崩症可能继发于某些严重疾病,对尿崩症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

4.鉴别诊断

须与糖尿病、高尿钙症、高尿钾症、高渗性利尿、干燥综合征以及老年性多尿相鉴别。

五、治疗

1.基础治疗

(1)针对原发病治疗:例如对肿瘤给予放疗、化疗或手术治疗。对肾病者治疗原发病,对精神障碍者进行心理治疗等。

(2)饮食治疗:口渴时引用淡水(少量多饮),低盐,限制咖啡、茶类或高渗饮料,适当补充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

2.抗利尿激素的补充治疗

(1)适应证

不同于肾性尿崩症的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的病理,中枢性尿崩症的病理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不足,所以中枢性尿崩症是补充抗利尿激素的主要适应证。

(2)用药指导

抗利尿激素种类繁多,制剂多样。长效、不良反应少、抗利尿作用单纯以及适宜长期应用是选择此类药物的标准。注意避免其共同的不良反应即水中毒的发生,需要经常检测电解质等指标。此类药物用药时间较长(一般是两年)后,可能会因产生抗体而减效,这时应换用其他抗利尿激素制品或者其他相关药物治疗。

处方(选择下列一种药物)

去氨加压素(弥凝)0.05mgpoq12h

长效尿崩停0.1~0.5mlim每周1次至2次

用药说明

①去氨加压素(DDAVP):此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精氨酸加压素的类似物,由于其结构中氨基端半胱氨酸脱去来氨基,因而能抗拒氨基肽酶的分解作用,使其半衰期延长为加压素的3倍以上;另外在其第8位上以右旋精氨酸替代来左旋精氨酸,降低其加压活性。所以去氨加压素抗利尿作用明显增强,而无加压作用,副作用减少,是目前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首选药物,可单独应用或与非激素药物合用。由于个人对去氨加压素的反应性不一样,剂量应个体化,建议每日总量应分2~3次给予,切忌每日给予一次大剂量,以免造成难治性水中毒和低钠血症。另外可能出现短暂的头痛、恶心、胃痛、鼻出血等不良反应。

②长效尿崩停:即鞣酸加压素。其作用特点是吸收慢,持续时间长,一次注射0.3ml,可维持2~6天。本药治疗尿崩症禁止静脉给药。本品大剂量可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皮疹、痉挛、盗汗、腹泻、嗳气等。注意诱发水中毒的不良反应,对于妇女可引起子宫痉挛。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患者及孕妇禁用。

3.非激素药物

(1)适应证

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

(2)用药指导

此类药物包括噻嗪类利尿剂、氯磺丙脲、卡马西平和吲哚美辛,不专用于治疗尿崩症。非激素类药物治疗肾性尿崩症往往更有效。

处方

氢氯噻嗪25mgpotid

氯磺丙脲0.25gpoqd

卡马西平mgpotid

消炎痛(吲哚美辛)25mgpotid

用药说明

①氢氯噻嗪: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提高肾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氯和钠的排泄,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常与螺内酯或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治疗肾性尿崩症。注意用药时应同时限制钠的摄入量,并防止低血钾的发生。

②氯磺丙脲:刺激垂体释放血管加压素,加强血管加压素对肾小管的作用,提高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并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仅用于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本药可恢复渴感,对渴感缺乏的患者有一定疗效。注意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③卡马西平:通过刺激血管加压素的分泌,增加肾脏对血管加压素的敏感性。仅适用于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但抗利尿作用微弱和头晕、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限制了该药的使用。仅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使用。

④消炎痛(吲哚美辛):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尿量。用于治疗肾性尿崩症。属于最后的治疗方法,常在其他治疗药物都无效时应用。注意胃肠道反应,活动性溃疡患者禁用。

参考文献

1.







































皮肤病医院
白癜风可以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x/15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