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哥小时候的故事
小学时候某天放学,踢着石头往家里走,忽见前方呼呼啦啦来了十多个同学。向来不扎堆不围观不热情的我看了一眼他们继续踢石头往前走。
“张叉青”,我脑后一声断喝,下意识站住。
“你是不是xx班人?”
我没出声。
“这事你管不管?”
我忽然有种喜当爹后被要挟认亲的百感交集。
“叉青,你不能不管。”带头的说。
“对,不能不管。”十多个人说。
我心头一点因早上吃俩油饼而富余的热血责任感和个人英雄主义跳出来指使我跟着大众人马呼呼喝喝杀将去。
如法炮制后面收编数十个同学。
到了禹门口,米皮摊子前面翘班吃凉皮的我娘在一众人马里看到了我,因为腾不出手遂伸出右脚把我差点绊了个大马趴。
“你们干啥去?”
“不知道啊。同学都去。”
“吃凉皮不?”
“吃”。我坐条登上喊老板“不要黄瓜,不要蒜,辣椒油多点。”
我掉队后,领头的女孩还要过来理论,看了一眼我妈还有她身边俄罗斯大妈一样身板的同事摆摆手悻悻走了。
后来听参与此事的机智发小说,这群人只有一个目的:打李叉敏。他讲了下事情原委:起初是有没做作业的几个女生煽动大家都不要做作业了,结果没人响应。
一个女生发现了新大陆:每次班级第一的李叉敏的作业本居然回回作业不写。于是,这个女生喊:李叉敏不写作业。应者寥寥,大多数人还没有把李叉敏不写作业和自己写作业这件事的情绪联系起来。
有个更有头脑的女生喊:李叉敏自己不写作业,为啥天天检查咱们的。
这个堪称陈胜吴广的女生踩到了大家的G点:凭什么?接下来这股情绪要引向何方是个问题。
有人提议:告诉老师。
有人提议:告诉家长。
有人说:先找到她再理论。
突然之间大家都有事干了,打弹珠的、拍画片的、扫地的、抄笔记的都有了个名正言顺的不写作业的理由:我们要代表正义去找李叉敏。
不知道在哪找到了李叉敏,也许有几个人本来就在心里把这样的事导演过好些遍,撇去了外面华丽的理论外套,里面的故事内核就是:群殴学霸。
双商在线的李叉敏舌战众人,竟没人是对手。有丰富群架经验的同学率先打出了针对李叉敏的第一拳,于是文明人的局面被打开了,李叉敏据说使用了久已失传的螺旋拳,居然能敌数人,最终貌似并没有吃亏。
我发小是在路上被他奶奶拦下来的。
他奶奶问:干啥去?
他说:不知道。
前面领头的女孩说:找李叉敏去。
他奶奶拧着他耳朵说:你蛤蟆骨朵跟着鱼浪呢。李叉敏打你啦骂你啦?
没有打也没有骂。她不写作业。
她不写作业叫你写了?
没有。
那你去吃宴席啊?
其实那天的队伍里有好些李叉敏关照过的人,我脑补当时李叉敏是不是跟凯撒看见用刀捅他的挚友后反应一样:啊,是你。
插一句题外话:朋友和刺客在背后捅刀子有什么区别:刺客在背后捅你一刀,你回头痛苦地说,啊,你是……朋友背后捅你一刀,你回头惊讶地说,啊,是你。
但是据说,李叉敏一点不含糊地用老拳招呼老熟人。多年以后,我去北大找李叉敏蹭饭西门烤翅,跟他当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说起那段公案,他老公很感兴趣什么是螺旋拳。李叉敏不屑地说:你叫她给你表演。我没见过,那里晓得。
永远的小波
二十来岁看闲书,小波说人们有一种“集体的癔症”,不管心里究竟是不是真实的思考了,反正要么大喊大叫,要么手舞足蹈,一个人感染一群人,一群人感染全体人,大家坚韧地狂热地绝不后退地而且是毫无目的地往前走着……
好多朋友是从二十岁看了王小波后开始孤僻的,跟他们一起孤僻的还有小波那头《特立独行的猪》。我已经三十四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它明显没有发癔症的经历,仅此一点就显得弥足珍贵。
癔症是一类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和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导致的以解离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解离症状又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是指病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而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精神暴发等。朋友圈盛产最大癔症群体,其中包括有:伪情感专家、知乎科学家、著名专家学者、自述者等。今天流行“喜文化”,明天流行“丧文化”,有时候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和对如同传染病一样情绪的迎合。一条假新闻,一篇毒鸡汤,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乃至群情激动,甚嚣尘上。结果你问消息啥内容,十个有八个说不出来。很多情绪不是脱口而出就是脱脑而出,情绪总能巧妙地绕过大脑直达心理最愚昧处。
纵容情绪的反智倾向很可怕
我养了一只猫,我的猫被若干长辈游说扔掉。我有一段时间每天都能收到来自长辈的伪科学文例如《养猫后她居然变成了这样》《猫是讨命鬼》《猫是胎儿致死的罪魁祸首》。这些文字完全经不起推敲,从标题到内容都透着反智倾向,但是它们踩到了老头老太太们的情绪,踩到了她们的七寸,可以用以宣泄对晚辈违背他们意愿养猫的愤怒情绪。或者有人写了地图炮文章,读者因之想起了自己被某地人欺凌的经历,于是秉承拿来主义,声援作者,叫嚣某地人xxx。或者抓住了几乎人人都有的委屈、失落、孤独等情绪,于是今夜我们都成了哭泣的小孩。
情绪最好利用,情绪也最可怕。情绪文k很多是朋友圈催生的,有些人看朋友圈就是为了茶余饭后或者马桶枕上的三五分钟的精神排泄,就如同《文学原理》所讲的读者对于文章的期待在阅读之先就有先入为主的构思:期待作者热情多于理智,傻劲近乎侠气。故事情绪大于理性,主观多过客观。跟小女孩们看韩剧之前脑子里就有一个童话预设一样,看朋友圈之前很多人也有一个吐槽预设。
情绪文的制造原理类似于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先讲一个能够充分引起共鸣的故事,承题拿出一段警句或者经典吐槽。起股抛出一个或者几个观点,用若干具体而精干的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情绪绑架读者:类似于你不赞成我,你就是智商不高,心理阴暗,水平不行,道德瑕疵。有点像早期论坛垃圾帖子最后的诅咒。
情绪是本能反应,不需要学习就能做出,而思考推理和演绎多多少少需要一些智商,一些大脑的运动,后者迎合人性的懒惰。情绪从来都不解决问题,只有思考和行为才可以。言情小说从五流到一流,是一个智商的进化过程。五流的言情小说模式是:ijump,youjump.四流的言情小说是:youjump,ijump.三流的言情小说:wjump.二流的言情小说是: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别人jump.一流的言情小说是:爱情的代价是痛苦,爱情的方法是要忍住痛苦不jump。”
人类是最会撒谎的动物,有时候疯起来连自己都骗,婴儿都学会了运用哭泣和大叫来引起家长注意。看了《脑力大挑战》后知道大脑会骗人,其实要知道情绪更会骗人,并且时间久了你都未必能分辨你的情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