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宣城
年12月21日-12月25日
叮咚??????一周合集来啦!
本周有哪些主流媒体提到宣城呢?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宣城:“智能+温情”让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更暖》
??《安徽泾县昌桥:提升人居环境绘成美丽乡村》
??《宣城市宣州区:铿锵前行筑坦途》
??《持续提高服务水平稳定就业基本盘》
12月22日丨中国县域经济报
原标题:《安徽泾县昌桥:提升人居环境绘成美丽乡村》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近年来,泾县昌桥乡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全面整治的总目标,认真对照“五清一改”整治要求、细化整治内容、明确整治范围、严格整治标准,扎实推进“五清一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任务。
走进昌桥乡新桥村麻园中心村,干净整洁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民居、清澈见底的池塘,冬日暖阳下,三五成群聚会聊天的村民,勾画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特别是村里的一处处打造别致的盆景园更是为这幅美丽画卷添色不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两委”不断加大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宣传渠道,让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充分激发群众自觉投身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情,村民自觉把家门口的杂草地打造成“盆景园”,挖掘家门口的“美丽经济”。
作为全县第一批美丽乡村,新桥村麻园中心村于年开始规划建设,历经一年多时间建成,村庄内建成了村民活动广场、景观塘、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麻园中心村还不断对照新时代的新发展标准,立足百姓视角,对麻园进行了美丽乡村再整治再提升、再打造。
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重点。农村厕所改造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方面,更是重塑农村文明新风重要举措。李大波是昌桥乡孤峰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他家使用的是旱厕,夏天蚊蝇飞舞,臭气熏天,如今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到处干干净净,面貌焕然一新,他切身体会到了改水改厕带来的好处。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村民文明卫生意识,提升贫困户生活品质,昌桥乡还将垃圾分类、红色教育、生态环保等内容上墙,这些手绘的文化墙不仅为村容村貌增添了亮色,也给村民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村民自治管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
近年来,昌桥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依靠群众、因地制宜、整合力量,结合精准脱贫,建成了3处省级美丽乡村,1处市级美丽乡村以及1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切实提高昌桥乡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2月23日丨央广网
原标题:《宣城市宣州区:铿锵前行筑坦途》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延伸,再延伸!提速,再提速!“十三五”以来,宣城市宣州区投资22亿元,新续建国省干道67.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建设公里。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翻开宣州区交通运输地图,从国道到县乡道、从城市到农村,一条条主干道路衔接有序,绵延发展。
交通发展铺就百姓“小康路”
交通建设,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
位于洪林镇鸽子山村的宣城胡桃水果种植家庭农场采摘园,高产优质的蓝莓、水蜜桃等水果,平整硬化的村道直通采摘园。这条6.6公里长、6米宽的乡村道路,一直通至村口的柏油路,如今成了鸽子山村振兴发展的新通道。
年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胡少南的胡桃水果种植家庭农场,高品质的蓝莓、桃子让不少外地客商和采摘游客慕名而来,但是通往村子里的这条几乎不能车行的路成了横亘在客商和游客面前的最大障碍。
“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村的坑洼路、石子路拓宽、黑化,修成了通到村民家门口的‘致富路’。”胡少南的思绪回到了两年前,“那时,好多客商的车都开到村口了,看到这条路又掉头回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门口的这条土路变成柏油路,现在愿望实现了。”
叶东路建成拓宽后,外面的游人进得来,高品质水果运得出去,许多村民还可以在自家门口卖一些土特产,增加收入。
在溪口镇皖南川藏线旅游公路上,盘旋向上的车道如银色丝带般镶嵌在山林间,这里载着游客前往杨家坪村旅游、买高山茶的车辆不断。
杨家坪村是溪口镇海拔最高的村落,平均海拔在米左右,以前从村里走到镇上,只能靠翻山越岭,走羊肠小道,运输物品全靠肩挑人扛,村民苦不堪言。历经多天,杨家坪村的“壁挂路”杨家坪路修成,一条长2.4公里的出山路,让该村村民的生活打开了新天地。
“新修的山路又宽又漂亮,来这里玩的游客一年四季都有,我们杨家坪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家门口路带来的变化,杨家坪村村民陈冬翠笑逐颜开。
杨家坪村的变化,只是宣州推进农村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宣州区交通运输工作稳步开展,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建制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路、农村客运物流、公路安全防护、公路养护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深度融合,加大交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1亿元,完成扶贫道路项目建设规模.公里。
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让群众的出行体验大大提升。
10月22日,杨柳镇杨柳社区居民魏帮凤早早地来到杨柳镇政府站,原来这一天杨柳镇开通了至宣城的公交车。“清一色的新车,干净漂亮,司机热心服务,一路欢声笑语到了市区……”
城乡之间,渐行渐近。一趟趟公交车成为村民通往外面世界的“桥梁”,为昔日偏远山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城乡公交一体化“纽带”联通下,广大农民在加快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迎来“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便上公交车”的好日子。截至目前,宣州区城乡公交运营总里程超过万公里,日载客量约余人次,已办理免费卡(老年卡、爱心卡)达余张,享受福利性免乘人员日约余人次。
漂亮的新农村与现代化的城镇,快速发展的农业和乡镇工业,因为交通网而融合在一起。白天或就地耕作或进城务工,晚上或栖居乡村或移居城镇,可自由选择。
家住市区的苏功平在洪林镇电商小镇有着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安徽异乡之情商贸有限公司,自城乡公交开通后,苏功平的通勤时间比原来减少了很多,“现在每天上下班都可以乘坐公交车,公交车到达站台的时间也很准时,真的是太方便。”
据悉,“十三五”期间,该区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内向阳街道、五星乡、孙埠镇等乡镇所有城市公交线路开通以及路朱桥、路油榨、路洪林、路新田、路文昌(寒亭)、路棋盘、路杨柳(高桥)、路水东等乡镇8条线路的改造。年12月31日前将开通溪口、周王、黄渡、狸桥、沈村等乡镇公交,春节前实现全区乡镇干线全覆盖。
数字印证交通铿锵步履
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间,宣州区交通运输局全面落实全区国道、省道、农村公路、城乡客运一体化及水运工程等交通重点工作建设,实现了该区交通运输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强区、主动融入沪苏浙全向对接、一体构建的综合交通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丰收答卷,数字为证:
“十三五”期间,宣州综合交通网络规模达1.5万公里,1小时通达沪苏浙的骨干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总投资7.1亿元巷口桥铁路二级物流基地配套路网启动建设,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和巷口桥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宣州综合码头二期建成加快推进。
累计投资2.6亿元,对全区公里县道、公里乡道进行了维护改造,逐力提升对县乡道路的养护水平,营造“畅安舒美”的出行环境。
截至今年12月,宣州区对国道古泉段、国道宣州段、省道朱沈路和省道宣港路,进行了扩建改造,累计投资13亿元,打造流畅的交通枢纽。
逐力完善乡村道路通畅,完成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的微循环。
强化超限超载的治理工作,启动了治超非现场执法建设,目前全区共建设4个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
一次次提速、一次次奋进,宣州区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一组组数字、一条条通途,见证着变化,也见证着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履。
“十四五”期间宣州区将强化农村日常养护工作,做好县道日常养护和病害处治工作。稳步开通全区所有乡镇城乡公交线路,综合完善城乡物流网络建设,搭建“市区-乡镇-建制村”的农村物流网络,初步形成三级网络架构。
路好走了、速度快了,“四通八达奔小康”的梦想加快实现,全区人民正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一路欢歌、逐梦前行。
12月23日丨中国劳动保障报
原标题:《持续提高服务水平稳定就业基本盘》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是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局势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各级人社部门在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上持续发力,业务办理便捷化、城乡机会均等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就业服务:牵线搭桥促进精准匹配
“现在找工作很方便,市里有定期的招聘会,就业服务大厅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大学毕业后,俞浩回到老家山西运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找工作会变得如此顺利:在就业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他前往市里的读书沙龙与几家意向公司面试洽谈,不到半个月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家住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四合村的程享平也在家门口很快找到了工作。程享平之前一直在浙江务工,今年春节回乡后,由于突发疫情,打乱了他节后返岗的计划,于是他决定在家乡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通过参加在宣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程享平成功应聘了安徽金鸿管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材料工,月工资元。
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通过开展信息摸排、提供职业指导、举办招聘会等方式夯实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服务便利化、城乡均等化、平台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实现就业。
在国家层面,年12月,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全覆盖。年9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精简证明材料和优化申办程序充分便利就业补贴政策享受的通知》,便利政策申办对象享受政策。今年2月,针对疫情影响,人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对用工集中地区和集中企业“点对点”的农民工专车(专列)运输服务,保障成规模、成批次外出的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3月,人社部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通过搭建全国统一、多方联动的网络招聘平台,集中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
在地方层面,山东省威海市人社局在疫情防控期间,上线威海市就业服务平台,开通远程视频面试、企业VR形象展示等功能。平台自今年1月23日对外开放以来,注册企业家,累计发布岗位6.49万个,注册求职者人,投递简历2.75万份。安徽省宣城市全力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完成13个“打包一件事”窗口办理,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打包一件事”,将高校毕业生报到服务、档案服务、求职服务、参保服务、补贴服务等5大类型19个事项进行归集、分类,实现一包一表、一次办结,全面提升就业服务速度。
创业服务:全程跟踪提供“一条龙”帮扶
“没有人社部门的推荐,我们的研发成果就上不了更高层次的舞台。”浙江神钢赛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这家创业公司研发的高速高精度切削刀具,经当地人社部门推介,参加了省级创业大赛,在获得桂冠的同时,还获得了一笔不小的融资,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
22岁的孙邦耀,今年从学校毕业后,创办了威海薪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孙邦耀在创业初期遇到资金周转问题,在山东省威海市人社部门与银行的帮扶下,于今年9月在市审批中心进行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办理,业务当天审核完成,20万元贷款很快便发放到孙邦耀的银行卡上,帮助他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
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稳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鼓励支持有能力的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既有利于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也能为有效应对日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近年来,人社部门持续深化创业服务改革,通过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举办创业大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给予场地、租金、水电等补贴,提供创业培训等形式,对有创业意愿的重点群体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给创业者“扶上马”再“送一程”,让有意向创业的人实现低成本创业。
今年11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的通知》,提出通过扩大创业培训群体范围、完善创业培训资源建设、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等举措,为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倍增效应提供有力支撑。
“来创业孵化园才明白,创业有这么多门道,好在大部分问题政府都帮我解决了,还有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只收40%的优惠政策,真省心!”家住陕西宝鸡的韩晓东,一直有一个开美发店的梦想。在渭滨区的美业产业创业孵化园,他接受了从制订创业计划到开办企业,从政策扶持到专家指导、从起步发展到创收盈利等全程服务和帮助,真正实现了创业梦。
近年来,人社部等部门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强对创业人员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营造了鼓励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就业创业服务攻坚,保障就业局势稳定
近年来,就业创业服务在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背景下,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苏丽锋表示,一方面,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在国家有关公共就业服务政策文件指导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的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规范服务工作推进明显,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地推行“互联网+就业服务”,通过公共招聘网络平台将全国岗位需求和招聘信息互联起来,并鼓励各地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了智慧化就业创业服务模式。
看到成绩的同时,问题和困难也不容忽视。
湖南省宁远县人社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从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同时,就业创业涉及每一名劳动者,这对就业创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落实、平台运营、业务经办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威海市人社部门负责创业担保贷款业务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由于贷款业务需要人社部门、银行及担保机构三方合作,网上经办系统目前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一部分人因操作失误而导致贷款申请不符合审核条件。
针对就业创业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人社部于今年9月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行动,着力于进一步畅通失业登记和求职创业服务渠道,提升重点群体差异化、精准化服务水平,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稳定就业基本盘。
随后,各地人社部门以开展此次行动为引领,全力做好年底前稳就业保就业各项工作。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畅通失业登记和求职创业服务渠道,建立健全覆盖就业创业全过程的帮扶机制;河北省进一步夯实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聚焦重点群体实施分类帮扶,结合本地区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优势,对有创业意愿的重点群体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山东省全面开展未就业人员信息摸排,全面掌握就业失业状况、就业创业意愿、培训服务需求。
苏丽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未来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在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同时,提高工作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第二,加强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的覆盖面。第三,要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与技能培训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匹配度。第四,拓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覆盖面,并尝试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就业创业服务的工作效率。第五,发挥政府的主体保障作用,加大对就业创业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强服务的韧性。
12月24日丨央广网
原标题:《安徽宣城:“智能+温情”让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更暖心》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安徽省宣城市人社局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式、静态式、集中式”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模式,推行“无形认证、政策找人”,不断解决为民服务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享受社保人群的获得感,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规范运行。
“静默认证”免打扰
“原先每年我需要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