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预防接种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有的宝宝在预防接种后出现了发热、乏力、腹泻、头晕、拒奶、皮疹等症状,这些症状大部分是由疫苗引起的,也有小部分是偶合症。但因在预防接种后巧合出现,易被误解。

什么是偶合症?

1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或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致使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病情加重。

此时,预防接种可能是基础疾病发作的刺激因素,与疫苗固有性质无关,这种疾病的发生纯属巧合。

偶合症常见的类型

2

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偶合症是偶合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等,最严重的偶合症为猝死,但非常罕见。

偶合急性传染病:在大规模预防接种时,该地区正值某种急性传染病流行,处于潜伏期或前驱期的患儿,有些症状与体征容易被忽略。

偶合内科疾病:患儿有内科慢性疾病,但症状不明显;或有明显禁忌症,因体检草率未能发现;或因问诊不够详细而疏忽,患儿经预防接种后不久急性发作。

偶合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和癔症。

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3

以儿童偶合发病为例。我国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0—4岁儿童两周患病率为17.4%,因此儿童接种疫苗后,即使接种是安全的,在未来两周内,每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会有约17名儿童由于患其他疾病,尽管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但由于时间上与接种有密切关联,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再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名新生儿死亡。

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起。

如何预防偶合症?

4

预防偶合症的关键是重视体检,仔细询问受种者病史,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

(1)凡有发热(特别是高热)或伴有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症状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一周内发生过严重腹泻者,均应推迟接种。

(2)过敏体质者。在准备进行接种前,家长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不能隐瞒过敏史,对含过敏成分的疫苗不予接种。

(3)各类免疫缺陷症人群,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以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类药物等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均应避免接种各类减毒活疫苗。

(4)部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抽风、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等应避免接种乙脑疫苗、流脑疫苗以及含有百日咳抗原成分的疫苗。

(5)既往接种后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如接种后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或休克、非热性惊厥等不良反应,应避免再次接种同种疫苗。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s/77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