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注:以下内容均为摘录癔症的概述

定义: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解离症状是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例如,有这种症状的病人不能记起自己是谁,来自哪里。

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例如,有的病人可能在没有任何生理损伤的情况下失明,失聪或瘫痪等。

癔症的发生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

癔症的诊断标准为:

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1项综合征,如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等;

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社会功能受损;

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癔症包括癔症性躯体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混合性癔症躯体-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癔症。

癔症性躯体障碍

癔症性躯体障碍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在诊断癔症性躯体障碍时,有5种因素需要考虑到。

病人有生理功能的丧失或变化

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

有证据显示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

病人经常漠视躯体的损伤

病人并不自愿控制症状

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主要类型和诊断标准:

癔症性躯体障碍包括三种类型:

癔症性运动性障碍

癔症性抽搐发作

癔症性感觉障碍

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如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排除器质性疾病。

癔症性抽搐发作,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在诊断时要注意和癫痫发作相区分,因为两者的表现很相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癔症性抽搐发作时病人会主动避免危险的情境,例如,如果病人的身边一面是石头,一面是沙土,这类病人通常会倒向沙土;而癫痫病人发作时却没有这种躲避危险的意识。

癔症性感觉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感觉障碍,如失声、失明、耳聋,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肤感觉(触觉、针刺觉、震动觉、热觉、冷觉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病。

癔症性躯体障碍是最难正确诊断的障碍之一,其中诈病和伪装障碍有很大的迷惑性。

诈病的症状受意识控制,病人能从中获得明显的好处。

伪装障碍,病人除了获得医疗服务外,不能得到明显的利益。

癔症性躯体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最早对癔症性躯体障碍做出心理学解释的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躯体症状是防御的结果。基于这一观点,心理动力学在解释癔症性躯体障碍时提出了三个假设:

第一,个体的焦虑是由无法接受的想法造成的,而转换是对焦虑的一种防御;

第二,个体的焦虑是一种心理能量,这种能量被释放到某个躯体部位,于是相应的器官变得虚弱;

第三,特定的躯体症状象征着潜在的冲突。

从心理动力学的观点看,转换症状会通过转换成躯体损伤来缓解焦虑或者无法面对的事实,这就使病人能平静的面对残疾、失明、失聪或失去感觉。

(二)沟通理论

沟通理论认为,癔症性躯体障碍的病人把转换反应当做一种表达工具,即通过躯体症状来表达自己隐藏在内心的痛苦,从而使自己从痛苦中分离出来,或者依靠这种方式来告诉他们所爱的人和医生,希望得到帮助。

(三)知觉阻滞理论

知觉阻滞理论能够对癔症性感觉障碍做出很好的解释。比如,癔症性失明的机制可能是视觉信息被阻断在意识之外,而这种阻断可能是由焦虑引起的,或是源于一种与他人分享苦恼的需要。

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治疗: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治疗师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面质、建议和领悟。

癔症性精神障碍

癔症性精神障碍在CCMD-3中又被称为解离症状,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在DSM-IV中又被称为分离障碍,之所以叫分离,是因为这种障碍的症状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核心是,人们在经历过巨大的心理创伤后,出现的深远而长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的一部分被撕裂或从意识当中分离出去了。

人们常说,遗忘是治疗伤痛的良药。癔症性精神障碍与癔症性躯体障碍一样,被认为是防止潜在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理论家推断,记忆的丧失使病人得以逃脱由创伤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焦虑。

癔症性精神障碍中的分离过程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

①记忆缺失:即个体生命中的一段重要时期被遗忘了;

②人格解体:个体感到自己与自己分离,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灵魂出窍”;

③现实感丧失:个体对所处的时间空间失去了真实感,像身在梦境一样;

④身份混乱:个体怀疑或不知道自己是谁;

⑤身份改变:个体显露出他本人平常没有的能力,比如突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或走钢丝。

癔症性精神障碍包括四种主要类型:

癔症性遗忘

癔症性漫游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遗忘也称为分离性遗忘症,

根据遗忘的内容可以分为广泛的或全面性的遗忘症和局限性或选择性的遗忘。

根据遗忘事件的时间可以分为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

癔症性遗忘的特点:

不能记起过去的事

丧失对个人身份的记忆

较少的表现出顺行性遗忘

常常突然反转

癔症性漫游也称分离性漫游

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癔症性漫游的主要表现:

突然意外的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

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

不是某种物质(如滥用毒品、药物)或躯体疾病(如颞叶癫痫)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

症状引起明显的痛苦或社交、职业及其他重要功能的损伤。

与癔症性漫游相似的障碍:狂乱、分离性恍惚障碍、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又称分离性身份障碍,人们在日常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病人的不同身份有着极为不同的呼吸、出汗、心率和成瘾模式。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排除分离症是由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引起的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可能原因:

生物因素

童年受虐待的经历

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

当今,对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治疗是基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功策略的结合。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有三种主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SD)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1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

可出现各种分离症状;

病人可能感到绝望、情绪低落,可严重到符合重性抑郁症的标准;

创伤可以有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率增快、出汗、瞳孔散大、面色苍白或发红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它的研究最先源于战争中士兵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后来扩展到自然灾害、疾病等创伤性事件引起的心理障碍。

诊断标准: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持续的回避;

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对未来失去信心;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且社会功能受损.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原因:

创伤性事件:自然灾害、疾病、强暴、其他人为灾难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

{遗传因素、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认知改变、经济和教育程度}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暴露、公开)

适应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适应障碍的应激源既可以是创伤性事件,也可以是生活事件,而且以生活事件居多,以明显的情绪症状为主要表现。

适应障碍的可能原因:

应激源

个性和易感素质。

适应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
白癜风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s/5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