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游苏宁最近,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在参加纪念会时,遭遇一场轰动全球的“身体门”事件。她的医生随即发表声明称希拉里在被诊断出肺炎之后,状况正在“继续改善”;全面体检结果“正常”,而且“心理状态极佳”;目前身体健康,并适合于担任总统职务。然而,公众对希拉里身体状况的担忧,毕竟是一种历史性的心病。因为无论何时,领导人的身体状况必定对国家的未来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最近读到法国著名记者皮埃尔·阿考斯与瑞士医学博士皮埃尔·朗契尼克合著的《病夫治国》一书,更是有知古鉴今之感。这是年出版的一本别开生面的名人传记特写名著。书中涉及列宁、斯大林、丘吉尔、希特勒、罗斯福、肯尼迪、戴高乐、赫鲁晓夫以及勃列日涅夫等,作者从医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等角度探究了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领袖们丰富的个性世界与政治生活。作者笔下这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疾病通过操控领袖们的个人生命、政治生涯进而对国家命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医生们在病床或手术台前进行着不懈的工作与战斗,那些成功或失败不仅关乎个体生命的安危,也可能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与轨迹。该书出版40年来,不仅早已成雅俗共赏、经久不衰的世界级畅销书,而且“病夫治国”已成为新式成语被广泛使用,书中主人公扑朔迷离的故事和作者生动的写作风格更使得读者手不释卷。润物无声的科普佳作人食五谷杂粮,难免要生病。如果这些病魔缠上了国家元首呢?《病夫治国》恰逢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出版,2位作者都是享誉世界的医学专栏作家,该书一经问世便引起全球强烈反响。作者并非闭门造车,而且广泛收集了20世纪48位举世瞩目的领袖人物,详细叙述了他们所患的疾病、对自己决策和国家以及世界的影响,并依据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妙笔生花的科普技巧,向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典型临床表现,然后将这些有机地融于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依据医学常识,作者认为,人应该把智慧和冲动统一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实干家,这两种动力如果分离则人很难获得成功。纯粹的知识分子在自己的知识中不能自拔,终至一事无成。而一个全面冲动的人,如果大脑不能有效控制必不可少的激动,必然会走向荒唐。本书要告诉读者,生命的河流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性格而改道,国家的命运也有可能源于领袖人物的疾病而发生改变,正是国家首脑的疾病创造了历史。作者从领袖个体的生理、心理学解读历史风云变幻,为读者剖析了历史阶段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让人耳目一新。作者提醒我们,不管善良的人们怎么说,贫穷使弱者更加沮丧,因为它主张了服从和对生活的恐惧。而强者的一生正如先哲所言:陵墓属于那些渺小的人,伟人只有一块石头和一个姓名。拥有权力的利弊得失作者在序言中指出:回眸历史,疯子、预言者、神经官能症患者及精神错乱者,曾经起过重大作用,而且不仅是在偶然的机会使他们生而为王。通常,他们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然而并非总是如此。某些人对他们所处及后来的时代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他们克服了自己的反常,发动过重要的文化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往往恰是因为他们性格中的病态特点导致发展的不平衡,某些欲望异常的强烈,无保留地献身于唯一的目标,使他们具有蛊惑他人的力量,并战胜世界的抵抗。对于奠定人的一生来说,神经官能症是个很不稳固的基础。尽管历史上充斥着神经官能症患者、偏执狂和精神病患者的名字,他们迅速地爬上权力的顶峰,但通常他们也会迅速地垮台。作者并没有断言我们只能把权力交给完全健康的人,罗斯福曾患过脊髓灰质炎,终身残疾,之后瘫痪,坐在轮椅上依然走完其政治生涯;但作者向世界发出警告:患病的领袖人物从来都不是普通患者,他们的疾病过去和将来一直在影响和创造着历史,而权力就像毒品一样会令人上瘾,只要一息尚存,谁都会抓住不放。与常人相比,权力占有者遭受着自我陶醉这种人类最原始且最强烈倾向更大的折磨。他们觉得自己便是一切,应该受人爱戴,不容侵犯,不可或缺,应该与世长存。众所周知,希特勒有恐癌症,也是位神经病患者,准确地说是患有癔病。癔病患者的心力和智力永远处于矛盾之中,并且矛盾随时会摩擦出巨大的力量,当这股力量更多来自心理的时候,理智便丧失了。对传统医学的畏惧使希特勒被江湖术士包围,他禁止自己的部队进行预防破伤风的接种,结果导致大量士兵死亡。第三帝国在癔病患者的带领下变得歇斯底里,世界则因为这种病态而陷入空前绝后的灾难。因此,怎样令人类尽量避免领袖人物患病所带来的政治危机和政策失误,应该成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鲜为人知的病夫治国回顾历史,多国政要都曾出于各种原因精心掩饰自己的病情。在美国历史上,总统威尔逊的地位突出,不仅因为创建联合国所做出的努力让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还因为他是个慢性抑郁症和神经官能症患者。他40岁时患上大脑衰退症,年右眼失明。在任内出现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总统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形,他在第二任期卒中致残,却没有向公众公开事实,靠夫人协助理政完成了最后的任期。在年离任之前,威尔逊始终处于显著的半残疾状态。他的情况直到去世前始终没有对外公开,这让美国人不得不开始考虑总统继任的应急方案。罗斯福总统从年起患上了一种由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高血压和并发症,如果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上是清醒的,战后世界格局也许就会改变。不仅如此,英国首相张伯伦年去职时,已经患有晚期结肠癌,在离职之前长达两三年时间里,病症已经入侵到脑部,影响了他的判断。丘吉尔首相则是一名躁郁症患者,其特点是一方面冲动、雄辩,擅长文字游戏;另一方面抑郁、沮丧。无独有偶,法国政要在罹患重病时也是能瞒就瞒。戴高乐将军饱受糖尿病折磨,年他当上法国总统前,就摘除了两眼的水晶体,严重影响其视力。即使有了前任总统蓬皮杜罹患白血病在任上辞世的先例,继任者密特朗仍然上演了隐瞒身患前列腺癌的事实,继续谋求连任的惊人一幕。当他展开新一届总统竞选活动时,已经年届72岁。总而言之,病夫治国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有的领导人战胜病魔,为人类做出了很大贡献;有的虽在其位,但因病痛而碌碌无为;也有像希特勒这样的精神病患者,不惜将人类带入深渊。保守秘密的艰难抉择作为伴君如伴虎的御医们,常常要面对良心问题,人们经常以国家的名义引导他们实施一种很恶劣的医道。于公而言,其有暂时的益处,但长此以往,这种决定对患者而言是灾难性的。依据作者的描述,20世纪那些威名远扬的政治人物,多经受着病痛折磨,他们一边患病,一边做着决策,有时甚至处于神志不清状态下,仍孜孜于国务,让人捏了一把汗。作者认为,当国家间发生重大纠纷或对立时,民主国家可以为平息危机而进行调解。然而,当大人物突遭重病袭击时,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保障。年5月21日,密特朗正式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四位总统。入住爱丽舍宫前夜,他向法国人民保证他的7年任期将与历届前任总统不同,“法国人民有权利要求他们选择的担负国家最高使命的人提供关于他的资产和健康两方面的情况”,随后发布的公报显示他身体状况正常。但他很快就在接受医生检查时发现罹患前列腺癌。密特朗选择了掩饰病情,欺骗从年12月他发布的第二次健康公告开始,直到年,公告中经常出现的用语就是“正常”。密特朗极度虚弱的身体,引发了国民对其能否继续履职的担忧。针对这一现象,作者在40年前就一语中的:领袖人物的健康状况过去一直是各国的最高机密,这一并不道德的医学道德必须予以演变。对国家领导人身体和精神状况的研究不再只是一种好奇心,将成为所有公民的合法自卫问题。时至今日,人类对人性善恶的理解日趋深化,一系列防止极少数人作恶从而危害一国乃至全世界的制度纷纷建立起来,比如选举制度、民主决策机制、人权保障和联合国等,已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效运转并深入人心。人类逐渐摆脱了由极少数人决定绝大多数人命运的那种罪恶。因此,今日看来,就算希拉里真的有病,只要上述这些制度能有效运转,哪怕她最后当选,成为一位有病的总统,也不再是大问题。中华医学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