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狂人日记》
魯迅先生是很善于描写这种微妙心理的。这是一个普通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常见的心态,既有点自作聪明,又有点忐忑不安。
▲图片一赵延年版画封面来源:网络
言其自作聪明,兼复有某种不安,即因人天生会有一种迷茫中的偏执在。佛教唯识学说称之为“遍计所执性”。
普遍地计较和执着。
佛教唯识宗讲一个最通俗的例子,讲某人走夜路,路上踩着一物,柔软而细长,其人下意识地判断是条蛇,遂狂奔溜走。第二天清晨,又走昨夜所经之路,见只是条烂草绳丢在路上而已,其人方自释怀,这哪里是什么蛇啊!
遍计所执往往是因为有经验主义在先,柔软细长之物,那应该是蛇。
首先,是因为黑夜,无光明照耀之故,胡乱瞎揣想。内心卜度,柔软细长是何物?我的妈呀!不会是蛇吧?赶紧拔脚溜走。
内心已对蛇柔软细长做了一种片面的标记。而黑夜中眼睛不能明视之,故有这样胡乱之情态出现。
魯迅先生小说中描写的“狂人”也是这样,按照他的生活经验,小心翼翼地,对一切都疑神疑鬼地生活着,而趙家的狗多看一眼,那暗示什么道理呢?
人类精神疾病者,称之为“癔病”,即过度联想。这也犯疑,那也犯疑。
医学界对癔病的定义是:在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后发病,可呈现精神、神经和躯体方面的种种症状,症状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为什么人们会对某种刺激或暗示产生过敏,而后诱发癔病呢?其实即因遍计所执。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了一种主观的认定,将其牢记心间,故能对这些类似信息产生过敏反应。有些属于伤害性经验,曾经历过一种特别强烈的伤害,心内留下痂结疤痕,难以磨灭,再次遇到同类信号时,即本能地引起强烈反应。
有些则属于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这跟占卜巫术有关。
▲图片二图源:网络
有一种属于人群集体无意识者,即人们内心总是渴望有一个超自然的主宰者在。即使是没有建立上帝信仰的中国普通民众,他们内心其实亦深切渴望,要有一个能先知先觉者,能预言各种事物,能引领自己走出迷茫者,而人生现状实在是太无奈何了。
所有迷信产生,其实早早就已经有那种鋪垫在心理了。
大多数预言者属于理性判断,只不过这个预言者比常人看事物要细致周密,还善于总结分析归纳。而这种预言其实是经过理性思维后所做的预判或揣度。
比如春秋之世吴国季扎观礼朝周途中经过鄭国对其旧交当时为政者子産说“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①后鄭国果然败亡。
什么原因能如此预料呢?其实即属正常理性之判断,见其国政治奢侈,过分讲虚饰荣耀,而不循正常道理。以虚饰荣耀之故,必透支耗费民力。另一方面,因过分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白癜风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