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一年,拥有了从3岁幼儿到8090岁

中医理论体系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以中医是不需要分科很细也不能细分的学科,基本上只分大内科和外科。大内科包括内、妇、儿、五官科和皮肤科,外科一般仅指有外伤出血和骨折等的疾患。一个优秀的中医师必须是全科医生,至少应该是大内科医生。所以中医馆的患者无论从年龄还是病种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广泛的。名中医自述

自年9月加入和顺堂以来,大内科方面的病患也治愈了不少,年龄层次从婴幼儿到耄耋老者都有之,多数都已建立了很好的信任感,自然也就当起了她们全家的家庭医生,做医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当然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下面选取几个各科典型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一3岁幼儿,何某,年10月8日初诊。因咳嗽月余未愈,反复发作,咳嗽有痰,查咽中红,扁桃体稍肿大,偶有鼻塞,平素食少,形体偏瘦。舌苔薄黄,纹红而滞。处以玄贝止嗽散3剂。处方如下:玄参12克川贝6克法半夏6克杏仁6克桔梗6克炙紫菀8克炙百部8克白前8克陈皮8克荆芥穗8克矮地茶4克薄荷6克连翘8克瓜蒌皮4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服完3剂,咳愈大半;10月14日前来复诊,再处以原方加减再进3剂,一个多月的咳嗽痊愈。后来再复诊过几次,以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加三仙汤补肺气,健脾胃,经过几次的调理治疗已很少感冒,食欲亦佳,体重正常。该幼儿的妈妈还介绍了很多朋友和宝妈们前来咨询问诊。案例二17岁青少年,庄某,男,年1月14日初诊。面部痤疮,面部散发,前额成块成片,个别硬结而肿大,背部亦发,大便秘,舌苔薄黄腻,脉细滑数。处以消风败毒散加味7剂。处方如下:黄芩10克栀子10克连翘20克荆芥6克防风6克赤芍10克黄柏10克天花粉15克木通6克牛蒡子10克滑石粉15克蝉蜕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丹皮10克车前子12克金银花10克蒲公英10克浙贝母15克酒大黄2克甘草6克。7剂服完,稍有减轻,但有新的痘痘发出,原方加减再进7剂,嘱其清淡饮食,多喝温水。这样复诊6次,严重的痤疮彻底治愈。后来在超市有偶遇,观其痤疮再无复发,亦未留印痕。案例三42岁中年,张某,女,年11月17日初诊。就诊时,咳嗽,干咳无痰,声嘶,夜寐欠佳,月经量正常,行经时间长,一般8天左右干净。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燥咳,处以桑杏汤加减5剂。处方如下:桑叶10克杏仁10克浙贝母15克南沙参15克麦冬15克栀子10克炙枇杷叶10火麻仁15克炙紫菀10克炙百部1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木蝴蝶6克甘草6克。5剂咳嗽痊愈年12月22日复诊。症状:疲乏,经前夜寐欠佳,大便秘,3天一次。舌苔薄黄,脉细稍数。拟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参芪5剂。处方如下:西洋参6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茯神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炒酸枣仁20克知母10克川芎6克龙齿15克火麻仁10克。5剂而失眠愈半,精神转佳,便秘亦好转。随后,还前来复诊几次,诸症皆愈,月经亦调至正常。每个月或两个月,该顾客都会来医馆找我把把脉,吃几副调理的药方,也成为她生活的必需,并说这是“一种养生的意识和生活的享受”。自己的家人不管有哪方面需要咨询问诊的,都会前来。案例四65岁中老年,毕某,男,年10月15日初诊。当时医院看诊完,并且拿了些口服西药和外用的药膏,给我电话询问中医药有什么好的方法?我说当然有啊,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中药汤剂,并且不会遗留后期的神经性疼痛。听我这么一说,医院赶来,就诊时:4天前发带状疱疹,右侧下肢兼右侧臀部明显疱疹,成串成束,疱疹处发热,疼痛。舌苔薄黄腻,脉细滑略数。处以龙胆泻肝汤加减5剂。处方如下:龙胆草8克栀子1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地黄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10克木通6克当归10克板蓝根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6克。服完2剂后,原疱疹处有好转,但有新的疱疹发出,嘱其不用担心,放心服完药再来复诊。5剂服完,如约前来复查,疱疹开始结痂,无局部发热和疼痛。原方加减再服5剂,而痊愈。回访至今未遗留神经性疼痛。该患者的女儿是旅澳归国的高级营养师,家人有什么小毛病之类的一般首选营养剂调理,如果效果不理想就会前来找我把把脉,处一两剂药。她是对品质非常考究的人,说中药只选和顺堂!我们现在也成了很好的朋友,彼此信任,私底下我们也会交流些中医养生和营养方面的知识,互相学习和提高。案例五80-90岁的耄耋老人,陈某,男,88岁,年6月5日初诊。医院诊断为慢性胰腺炎,就诊时症见:右胁肋部胀痛,无恶心呕吐,便秘,食欲佳,舌红,苔薄少而花剥,脉滑略数。处以新加黄龙汤合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3剂。处方如下:生晒参8克当归10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夏6克枳实8克白芍10克生大黄1克延胡索15克川楝子10克炒建曲10克。6月10日复诊,精神转佳,右胁肋部疼痛已缓,大便每日一次。舌质紫,苔薄少,脉细略数。原方加桃仁10克,再进5剂。共服8剂药,老人家感觉良好,有趣地对老伴说“感谢你啊,带我看中医”,这句话就是对医生最大的肯定啊!听着心里暖暖的!刘某,女,83岁,年2月16日初诊。初诊时:咳嗽,少痰,咽痛,流涕,有高血压,颈椎病,舌苔薄少,脉弦数。桑杏汤2剂愈。6月4日复诊,咳嗽,干咳少痰,鼻涕,偶有咳则漏尿,舌红苔薄少,左脉细弦数,右脉细。桑杏汤加五味子2剂愈。老人家属阴虚体质,肺燥咳嗽,每次皆以桑杏汤清燥润肺止咳,疗效显著。6月17日复诊,高血压,BP:/70mmhg,现症:头晕,口干,左右手抖,舌苔薄少,上有裂痕,左脉滑数,右脉细滑。镇肝熄风汤3剂。处方如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代赭石15克炒龟甲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炒白芍12克川牛膝15克川楝子10克炒麦芽10克天麻15克钩耳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服药3剂后头晕口干稍减,随后还时不时前来吃几付药调节血压,稍有不舒服就会前来叫我给把把脉。这两位老人家是一对夫妻,凡有个三病两痛的都很信任地交给我,对我这个年轻医生能如此地信任,也是吾辈前进路上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f/76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