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会穴
[董师原文]
部位:在头顶之正中央。主治:四肢颤抖、各种风症、身体虚弱、小儿惊风、眼斜嘴歪、半身不遂、神经失灵、中风不语。取穴:正坐,以细绳竖放头顶中行,前垂鼻尖,后垂颈骨正中,另以一绳横放头顶,左右各垂耳尖,此两绳在头顶之交叉点是穴。手术:针深-分至三分。
穴位定位
[诠解发挥]
穴名:在头部正中央,为多条经络之交会,故名。定位及取穴:即百会穴,在头顶之正中央。正坐,以细绳竖放头顶中行,前垂鼻尖,后垂颈骨正中,另以-绳横放头顶,左右各垂耳尖,此两绳在头顶之交叉点是穴。现代解剖:肌肉:由皮下组织通过帽状腱膜到腱膜下组织。神经: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前头神经及侧头神经。血管: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维杰新用:回阳固脱、平肝息风,能治疗昏厥、休克、精神分裂症、癫痫发作、舞蹈病、大脑发育不良、神经衰弱、癔病心悸、怔仲、失眠健忘、脱肛、久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子宫下垂、胃下垂、小儿尿床、足底痛、头痛、眩晕及高血压。解说及发挥:本穴位置与督脉之百会穴相符,治疗上述各症确有特效。本穴与百会相重,为足太阳、手足少阳和足厥阴督脉之会(因有三条阳经和肝经督脉共五条经脉会于此穴),所以又名三阳五会。督脉能温阳镇定,肝主风,太阳主表,故主治疾病甚多。本穴主要具有急救开窍、健脑宁神温阳升提固脱平肝息风的作用。一般与前会或后会穴倒马并用尤佳。主要作用可有下面几大特点:1.急救开窍是抢救许多危急病症的重要腧穴。对于一些脑窍闭塞的危重疾患,如中风、昏厥惊风、休克等病症,多取正会(百会)穴急救治疗。在本穴点刺出血,效果更好,为治疗脑出血的特效穴。2.健脑安神(1)健脑: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许多顽固的脑部疾患,具有显著的效果。如癫痫发作、舞蹈病、大脑发育不良等。(2)安神:为治疗神经衰弱、癔病心悸、征忡、失眠健忘的常用穴,本穴为诸阳经所聚之处,精神之疾多火热炽盛,灼津为痰,上涌清窍,耗精扰神。对于阳热炽盛的精神疾患,刺之则泻火开窍,热除神安,脑清神明,治精神分裂有效。
3.温阳升提(1)本穴温阳作用极好,董师常用治半身不遂,配灵骨、大白疗效更高。
(2)本穴治中风不语,配合在总枢穴点刺,疗效更好。(3)升提则能固脱,主治中气下陷所致脏器下垂诸症。居一身之最高,为督脉与三阳经之交会穴,督脉又是人体诸阳经脉的总汇统领-一身之阳气。具有提举一身之气,升下陷清阳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脱肛久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子宫下垂、胃下垂、小儿尿床等症。艾灸正会,升气血,举清阳之功尤大。
(4)治疗足底痛,由于肾阳虚,真阳下陷,肾虚显著,而致足跟痛,针取正会为督脉与诸阳之会,可升提下陷真阳,调补肾气,通利三焦,强壮腰膝,畅达气机。此亦系上下对应之应用。4.平肝息风厥阴经与督脉合于巅顶而交会于百会(正会),故本穴可有平肝息风之功效。(1)凡肝郁气滞、肝阳上亢、实热内蕴等所致的头痛、眩晕及高血压等病症皆可治之。既可用于清阳不升、头失所养的虚证,又可用于头窍阻痹不通或肝阳上亢的实证。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种证型的高血压病,是治疗头痛、眩晕及高血压等病症的有效穴。(2)本穴镇定作用甚强,善于治疗风病及抖动病。
一堂课轻松掌握五大技术!(董氏奇穴、针雕美容、雷火神针、腹针、扶阳罐)
源于大清宫廷太医”宫廷无痛正骨术”高级研修班
元学习小儿推拿精准辩证、手法、配穴、食疗特色实战班
整脊扶正脊柱与四肢关节矫正术
董氏奇穴四四后臂部位肩中穴。
董氏奇穴三三小臂部位心门穴。
董氏奇穴三三小臂部位三其穴(其门,其角,其正)。
董氏奇穴二二手掌部位手解穴
课程介绍:董氏奇穴集各家精华打造最全面简单易懂的董氏针灸。
邀请资深军医林君医师授课
朱老师
雷主任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