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鹤壁市文联、鹤壁市作家协会、医院、鹤壁日报社联合举办“崛起的鹤医”第三届“医院杯”文学创作大赛,历时两个多月,专家评委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对现代诗、散文组和小小说、剧本组两个组别分别进行评判,最终确定了34篇(首)为获奖作品,鹤之声于3月10日已发布获奖名单。今发布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以飨读者。
“崛起的鹤医”
第三届“医院杯”文学创作大赛
部分获奖作品展示
一等奖作品
多幕情景剧
出院之后
张新亮
第一幕
背景显示图片或视频(时间显示:年10月28日):
一个殷实的农家院落,人们正在围桌喝酒庆贺,场面十分热闹。
主人公刘超边上台边高兴地打着
对,对,是个千金,是个千金呀!对,对,正在家里办九天儿喜宴呢!
刘超面向观众告白:
俺这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生的是二胎,想要个贴心小棉袄儿,就来了个贴心小棉袄儿,你说能不高兴吗?你说能不让亲朋好友喝个喜酒吗?
正说到兴头上,手机铃声响起,刘超接听
是个千金,是个千金!高兴呀!啥?啥?你不是俺妮儿她二姨家的三表姐?你说啥?你是谁呀?
背景画面切换到医院电话回访中心的工作场景,工作人员李芳的声音在现场响起(可以是现场工作场面,也可以是提前录好的视频在此起彼伏的回访声音背景中凸显出来),语音十分柔和亲切:
您好!这里是医院回访中心,请问您是赵燕的爱人吗?能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对您做个回访吗?
刘超带着不耐烦的语气说:
那你得快点啊,俺还要忙着待客呢!
李芳语速平稳、周到细致,像对待亲人一样说:
这次回访既是我们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是受妇产科牛医生之托,因为您的爱人产后出院时,血压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牛医生一直放心不下,所以特别叮嘱我要重点对您进行回访。请问您的爱人现在的血压稳定下来了吗?情况怎么样?
刘超继续表现出想赶紧结束通话的神态和语气说:
好着咧,好着咧。啊,放心吧!
“吧”字还未落音,刘超妈妈急切的声音响起:
刘超,快来!快来!你媳妇又犯病了......
就在刘超转身离开时,似乎故意让回访员李芳听到,他用手摇着没有挂断的电话,用自嘲的口气说(边转身走边潇洒地挂断电话):
还“重点”呢,这不“重”出事来了吧!
画面转至刘超急奔回屋,赵燕正在一边不停地恶心呕吐,一边非常难受地叫喊着。
哎呀呀!头疼啊,眼前咋模糊一片啥也看不清了,这是要俺的命呀!
看来赵燕的高血压又犯了,而且比先前的要严重。刘超此时却表现得很镇定,从兜里掏出一张纸,一边看,一边大声念起来:
第一条,经常测量血压,注意低盐饮食......咳,这些可以隔过去不管。第二条,若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的症状,需马上舌下含化硝苯地平。对,对,赶紧含化硝苯地平。药呢?
刘超妈妈边带着怨气唠叨着刘超,边忙着去拿药:
这孩子,燕儿的血压不稳定,你不去拿药,在哪儿念的那是啥?
刘超边帮妈妈给赵燕喂药边说:
妈,这是临出院时,牛医生给咱写的出院注意事项,说这张纸能救命,一听说和命连在一起,所以俺把它一直放在了身上,俺要看看是不是像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刘超妈妈一边为赵燕拉拉被子,一边说:
看来这医院的大夫想得真周到呀!
刘超起身走向观众,一边走一边用疑惑的、难以相信的语气告白:
你说,医院的医生咋会对俺这么好呢?……
随着刘超陷入沉思,灯光由明转暗,进行画面切换。
第二幕
医院妇产科(背景时间显示:年10月21日),牛丽丽医生正在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地对刘超说:
你想让赵燕出院?我再跟你说一遍情况,她不仅是高龄产妇,而且头胎就是高血压,因为当时没有得到治疗,现在二胎还是高血压,昨天才生过孩子,现在血压没有稳定,如不进行正规治疗,情况会比头胎更严重,你可不能急着出院啊?
刘超以无所谓,甚至用不屑的神情和语气对牛丽丽说:
牛医生,您就让俺媳妇出院吧,您说得都对,她的血压高那是老毛病了,生第一个孩子时回去养养就好了。这次母女都平安,还是老样子,回去养吧,回去养吧,以后的事就不麻烦您了。再说了,您能管俺们一辈子?
话已至此,牛丽丽只能是无可奈何地直摇头。这时,刘超向前两步,面朝观众压下声音说:
医院黑着呢,净是想办法挣钱,这其中之一呀,就是夸大病情,还有这之二呀,就是乱检查,医院,所有设备都让给你过一遍,黑呀,那可是真黑!就说刚入院吧,也没有让俺媳妇用什么NST,停了两天,给俺用上了什么T,20分钟38元,俺去问问这是咋回事儿?猜猜护士怎么说?说是前两天给忘了。你看看,你看看,这充分说明这什么T用不用都行。现在还不让俺出院,要俺上当,没门!停,你仔细听,果然不出所料,还真有杂音。你说俺没钱,看看这是啥(同期,刘超用手指向一位观众,并从兜里掏出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在手上甩得啪啪响)?咱不缺的就是钱,总理都说了,有钱不能任性,但有医院里是不是?
牛丽丽走上前,继续真诚地劝说刘超:
刘超,你可别忘了,医院不到20分钟就抽起来了,高压,低压,医院抢救及时,那可是有生命危险的。你再考虑考虑吧!
刘超很决绝地,拖长声调说:
三个字儿:俺出院。
牛丽丽没有放弃,再次很诚恳地对刘超说:既然你执意要出院,我就针对你媳妇的情况,给你写几条注意事项吧,出院时还要记得把这几样药买好拿走,关键时刻说不定能够帮到你。
牛丽丽坐下写好后递给了刘超。刘超接过后连个谢字也没说,转身就走,表现得一分钟也不想再停留下去,一边走还一边说:快点给俺办理出院手续吧!
刘超、牛丽丽先后离场,灯光由明转暗,进行画面切换。
第三幕
画面切换到刘超家,赵燕服药后情况已明显好转,全家人都很高兴的样子。此时,刘超的电话响起,声音传出:
喂,我是医院妇产科的牛丽丽,刚才听回访中心的李芳说,您好像遇到了紧急情况,是赵燕病了吗?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刘超激动无比,却又无地自容地向牛医生表示感谢:
牛医生,太谢谢您了!刚才我媳妇的高血压又犯了,脸发白、出虚汗、呕吐恶心,要不是您给俺留的锦囊妙计发挥大作用,那可就真麻烦了!您可真神啊!
牛医生谆谆告诫,有情有理有据:
不是我神,这是科学。赵燕的病情只是暂时得到缓解,还是我跟你说过几遍的老话,如果头胎高血压没有治好,二胎的高血压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有可能终生就是高血压,将会给赵燕带来一辈子的痛苦。现在咱医院的急救车可以在半小时内到达,如果出现了注意事项的第三条,一定要立即入院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还是建议你,等赵燕满月后,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可不能再耽搁了!
刘超服服帖帖地说:
好的,好的,这回俺全听您的。牛医生,过去都是我做得不对,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可别跟我一般见识呀!俺自己打脸行不行?你要是不让打俺就不打了。好,那您先挂吧。啊,不是,我的意思是您先挂了电话,我再挂。
放下电话,刘超羞愧难当、真心实意地告白:
看来牛医生真的是替俺着想的呀,过去确实误解了牛医生,误解了医院。牛医生都比俺对赵燕上心,叫俺这老脸往哪儿搁呀!大家伙儿来说说,关键是俺这脸他还没有老啊,哎......
说着,刘超无奈地蹲下身子,把脸埋在双腿间,几秒钟后,他毅然站起身,大声对观众说:
去,一定要去医院给俺媳妇看病。
话音刚落,一个年轻人一边跑一边急促地向刘超大喊:
二叔,二叔,俺爸喜酒喝多后,老毛病又犯了。医院给他看病吧!
背景展示医院的新大楼、新设备、新服务场景,同时刘超像是对着年轻人,又像是对着观众,满含感激之情、发自肺腑地大声说:
慌啥呢?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去医院了,瞧你二婶儿从出院到现在,人家的医护人员比咱想得都周到,就跟咱的亲人一个样儿,不,是一家人,真是能医院啊!所以,必须的,赶快拨打医院的急救电话。
背景显示医院的急救电话,年轻人一边拨打电话一边对观众说:
让俺仔细瞅瞅,今儿老阳儿打西边出来了?能让医院这还是头一家。二叔说中,肯定中,
随着话音,背景显示医院的急救车出诊、紧急抢救等方面的精彩内容。在急救车的鸣叫声中,年轻人转向刘超激动地喊起来:
二叔,您快看,急救车来了,我们快走吧!
刘超和年轻人离场。
二等奖作品
小小说
长翅膀的红包
秦黎阳
王老汉守在老伴儿病床前,心急如焚。让他担心的不仅是老伴儿的病情,还有揣在衣兜里的那个送不出去的“红包”。
其实王老汉也不想送,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家里本来就拮据的很,现在老伴儿突发脑梗住了院,真是雪上加霜!但他听村里的亲戚们都说,如今求人办事那样不得送礼啊,医院手里了啊!万一人家都送红包了,咱们没送,医生不好好给咱们手术可怎么办哪?
于是王老汉将元现金用报纸包好,硬着头皮去找主治医生刘主任。没想到被刘主任坚决地拒绝了:“大爷,救死扶伤是我们应该做的,这钱一分一厘都是你们的救命钱啊,我们收了就是伤天害理!”
手术前的这天晚上,刘主任值夜班。王老汉为送“红包”的事儿越想越不安,“不行,这礼我非得送出去不可!”
推开医生值班室的大门,刘主任不在,可能是去查房了。桌子上放着一件白大褂,上面别着一个胸牌,是刘主任的名字和照片。
“真是个好机会呀!“王老汉想。
于是,王老汉把那个卷着红包的报纸团塞到了白大褂的衣兜里。
第二天的手术很成功。王老汉在手术室外等,等了足足5个小时,等来了老伴儿,却没有见到刘主任。听护士说,刘主任又继续下一台手术了。
看着一天天康复的老伴儿,王老汉的心里反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管怎么说,“红包”没被退回来,就说明刘主任已经收下了,手术也很成功,这不正是王老汉想要的结果吗?可是……
看来社会上说的真不假啊,医生一个个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收“红包”、拿“回扣”,不然就不给好好治病,他们还有没有良知呀!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啊!
老伴儿的身体一天天好转,眼看就能出院了。这天,护士长送来了出院清单。
咦?账目上怎么多出了元钱?医院想着法子多记账,多收钱,怎么还多出钱来了呢?这钱还能长出翅膀来了?王老汉百思不得其解。
护士长笑着把王老汉请到一边:“您不知道,手术的第二天,刘主任就交给我一个报纸团,让我把里面包的元交到您的账目上。还一再交代我,让我到出院前再告诉您,就是怕您担心,怕您不信任我们!大爷啊,您就放心吧!回去让大娘好好养病!”
“这,这,唉……”王老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小小说
红包
张同森
一
包主任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推醒身旁的妻子:“快起来看看,我眉心是不是长了红包?”睡眼惺忪的妻子拧亮床头灯,定睛看了他一眼:“这不好好的嘛,发什么癔症?”
他趿拉着拖鞋跑到镜子前,额头正中果然突出一堆绿豆大小的红包,相互簇拥着象一丛紫色的葡萄——跟刚才梦里面一模一样!他踌躇了好大会儿:上午有个重要手术要做,下午再去皮肤科看吧。
二
手术室出来,他长出了一口气。门口照例等着几个神情紧张的病人家属。一个小伙子笑着迎上来:“包主任,您辛苦了。我就是昨晚的那个不化的冰。”
他没有心思去听小伙子在说什么,点点头就匆匆赶回办公室,因为他已经感到前额处的帽子被顶得紧紧的。费了好大劲他才把帽子摘下来,偷偷一照镜子,大惊失色:额上的包又大了不少,现在看上去象一丛朝天椒了。不等下午了,马上去看。
好在皮肤科就在楼下。老赵摘下眼镜端详了一阵他的脸,又把镜戴上:“老同学想红包想疯了?还是跑这儿编故事逗我玩哪,难得的雅兴啊。”
三
回到家,他再次冲到镜子前:现在,“小辣椒”们已变成了“大香蕉”,摇摇欲坠在脸上左右晃悠。妻子走过来:“哪儿不舒服?”他有气无力地答:“嗯……替我请个病假吧,”“啥病”,他想了想:“就说我头疼。”
四
傍晚时分,他已经无法看见任何东西了。那些红彤彤的“香蕉们”争先恐后而肆无忌惮地疯长着、膨胀着、无声地喧哗着、低调地渲染着,组成一堵饱满而绵密的“气球墙”挡在他面前。他不能仰卧,那样气球会压扁了鼻孔让他无法呼吸,他只能侧卧着,两手努力稳定着气球们的平衡,象一个守财奴小心翼翼捧着一堆价值连城的瓷器。
五
“爷爷,我放学回来了”,上小学一年级的明明蹦蹦跳跳来到床前。“你病了?”“嗯。”“爷爷,手机再让我玩会儿吧,就一会儿”。
听着孙子叽叽咕咕的按键声,他心里感慨:7岁的孩子学玩手机,可比他们这些老家伙快多了。
孙子忽然叫起来:“哇噻,好多的红包。”他吃惊而沉闷地说:“乖孙子,别人都看不见,你真看见了?”“真看见了。”正在这时妻子走了出来:“行了,两个都没正形。明明,快写作业去吧。”
六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到了后半夜,红包们好象泄了气的气球,变得松松垮垮,一阵小似一阵。等天明时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红包竟然神奇的消失了。
为了确认这不是幻觉,他再次把孙子叫到跟前:“明明,看看爷爷的红包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