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庞某年庞某因非法经营人用二类疫苗,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50万元人民币。缓刑期间庞某“重操旧业”,其女孙某也加入,二人先后在聊城、济南一带非法贩卖疫苗,且规模较以前更为庞大。那些跟她们采购疫苗的机构,更是冷血与冷漠,注射这些疫苗的是我们的孩子啊!
疫苗虽正规,但存储不正规,风险确实存在据警方披露的案情,庞某自年起,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疫苗,未经冷链存储,就行销18个省份。
之所以说“非法购进”,因为庞某没有进行疫苗经营的资质。虽然这些数量庞大的疫苗,都是从正规厂商或其医药代表处购得,但不代表这些疫苗就没有风险。
最大的风险,来自控温。此次非法疫苗新闻曝光中造成最大恐慌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进行冷链保存导致疫苗失效并销往各地。
疫苗跟食品不太一样,很多时候跟保持时间关系不大,反而是保存条件最重要。因为疫苗是一种脆弱的生物制品,对温度敏感,存储要在冷库、运输要靠专用冷藏车。除极个别种类的疫苗需要在零下20℃的低温冷库中存放外,一般的疫苗,需存放在2℃到8℃的常温冷库中。
那我们来看看庞某是如何存储疫苗的。在警方抓捕庞某的当天,下了雨,有点冷,但她囤放疫苗的仓库内,室温也有14℃。这些疫苗,就这样静静地堆在仓库里,无冷库、无冰块。
这样破烂的仓库,存放着我们给孩子接种的疫苗!
其实,每种疫苗,都有一个在非冷藏环境下保证质量的时间极限。几乎每种疫苗在出厂前,也要做一个热稳定性试验。这样做,是考虑到在某些情况下,疫苗不得已暴露在自然环境时,也能保证一个有效性。
但是请注意,这仅仅是“不得已”“短暂”地暴露。而不是像庞某这样,长时间的让疫苗处在室温环境中。这样做的最大后果,正如北大专家所言,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
而无效免疫的最大后果,是死人,虽然概率很低。比如被狗咬了后,感染了狂犬病毒(低概率事件),又恰好打了失效的狂犬疫苗(低概率事件),然后只能死了。
除了“无效免疫”外,其他风险目前不好清晰判断。综合各类专家观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风险目前看来比较小。
“二类疫苗”地下销售产业链庞大国内的人用疫苗分为两种。一种是免费、强制的,叫第一类疫苗;一种是收费、自愿的,叫第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主要由国企垄断,个人无法倒卖。二类疫苗向市场开放,自由竞争。形成地下销售产业链的,是第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免费,二类疫苗收费。相对一类疫苗来说,二类疫苗由于是付费自愿接种,因此利润空间更大。
央视新闻公布查封疫苗名单
这次引发轩然大波的疫苗是自费疫苗(即二类疫苗)。国家买单、强制接种的免费疫苗(一类疫苗)渠道单一、统购统销、价格便宜,基本上国企生产,疾控部门接盘,全程垄断操作。自费疫苗便不同了,接种点可以直接从厂家要货,有利可图。自费疫苗是块“肥肉”。
大家都想分杯羮,竞争变激烈起来。如同很多药企一样,一些疫苗企业拼命地压榨自己的业务员,给他们布置很高的销售量,督促其完成。有的产品快要过期,有的制品存货太多,走正规渠道不好走,怕被罚款扣钱的业务员自然想尽一切办法。这时候,倘若有人来收购疫苗,便是一拍即合的事情。这样,通过疫苗企业的销售人员、没有资质的倒卖者,正规厂商生产的疫苗“走上了歪路”。有人称这是“体外循坏”。然而,最终疫苗又来到了正规的接种终端。实在很有欺骗性。
那么,难道不打自费疫苗了吗?又或者都出国打针。这显然不现实。自费疫苗暂时没有进入我国的国家免疫计划里,但是不代表不该打。例如HIB疫苗针对的是能够引发脑膜炎等疾病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将其纳入免疫计划。实际上,政府到底负责为哪些疫苗兜底也都是根据财力、公共卫生状况而计算出的一个方案,今天的自费可能变为明天的免费。
恐惧归恐惧,疫苗,该打还是得打!疫苗能不打就不打,是极大的误区。从总体来看,注射疫苗非常必要,而且非常安全。这两个“非常”,没有一点夸张的成分。怎么说国人才能相信呢?一句话就够了:这是世卫组织强烈推荐,各国强力推行的政策。发达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之所以没那么大大,很大程度归功于疫苗。
我们不想看到这样的新闻,也不想面对这样的现实,但我们更应该冷静,如果因为这次爆出的疫苗问题而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只会增加更多流行病爆发的风险,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处于更危险的环境。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我们还是需要对疫苗接种有足够重视,医院和防疫中心接种疫苗接种正常疫苗。
不少二类疫苗,虽然是自费的,不在国家负担的范围内,但并不是说没有必要接种,比如水痘,它能有效的防范宝宝得水痘的几率,以及成年后出带状疱疹的几率。不少在我国收费的二类疫苗在国外都是免费的一类疫苗,许多一线儿科医生和疾控中心的医生也都在给我们科普什么样的二类疫苗是推荐注射的。而如今爆出的种种疫苗管理漏洞让我们家长太揪心了,关于孩子生命健康的自费疫苗成了这些人谋利的工具,我们不能拿孩子的生命做赌注!
失效的疫苗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公众失去对疫苗的信心!我们冷静选择,不意味着我们要宽容犯罪,疫苗牵涉到孩子的生死,也牵涉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正是因为惩罚力度小,才有人为了利益,罔顾别人生死,将“兰菌净”、“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之类的假疫苗假药纳入疫苗销售,也正是因为犯罪成本低,才有人在缓刑期间再次铤而走险。
疫苗安全,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但凡出现一点问题,一不小心就引发群体恐慌,人们关心哪些疫苗不安全,也对疫苗到底还能不能打感到迟疑与焦虑。那么,到底疫苗安全在哪些环节存在薄弱之处呢?又是否有补救措施呢?
作为一个妈妈,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公布涉案的疫苗企业、地方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的名单,公布涉案的疫苗批次,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找到每一位受害者(每个孩子的接种记录医疗系统都有备案,这不难),评估对儿童健康存在的风险,为受害者补种合格疫苗并且赔偿!
而二类疫苗的管理办法也应该继续讨论和更新,疫苗接种机构必须公开二类疫苗采购渠道,不要等付出生命的代价后再去补救。
面对问题疫苗,我们该怎么办?这次疫苗事件,我和全国无数妈妈一样感到揪心和痛心,究竟自己的孩子有没有事?最近打过或将要打疫苗的妈妈们感到迷茫,打还是不打?!
从目前公布的名单看,我们还无法确认哪些诊所牵涉其中,但是包括上海、安徽、北京等地的疾控中心已经纷纷表态问题疫苗未流入,安抚公众情绪。
疫苗事件发生后,其实特别担心大家产生中国疫苗不安全、自费疫苗都不能打的误解;从大家的留言看,只打了一类疫苗没打二类疫苗的妈妈更坚定的认为二类疫苗是没必要和不安全的。其实,这才是本不该有的恐慌。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一类疫苗还是要正常接种,不要因为这个事件影响了正常的接种。对自费疫苗实在不放心,就再等等官方的信息披露,延迟几天也不会影响疫苗效果。不管是地处城市还是农村,不要怕麻烦,一定去正规的疫苗接种点接种。
接种完疫苗的家长和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要留观30分钟,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出现不正常的疫苗反应则应该马上就医: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最后,大家还是冷静下来静待官方披露更多信息。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腾讯新闻、凤凰卫视、小儿外科裴医生)
根据山东最新公布的买卖疫苗人员名单,涉及24省份。流入地区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湖北、江西、黑龙江等地,具体名单大家点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长大吧幼儿版」我们是一群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硕士,是引经据典的理论派;我们也是一群80、90后辣妈奶爸,是热衷行动的实践派。我们专注于您的需求,提供科学喂养、育儿干货、辣妈心经等教养知识与方法,用我们的原创和分享为您支招,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疫苗大案名嫌疑人名单曝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