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只存在于真理之后的追寻中。
----雅克.拉康
《当尼采哭泣》是欧文.亚隆发表的一篇心理治疗小说(D.亚隆,),借着这部精彩的作品,我希望和大家一起神入到年,看一看谈话心理治疗的开始之处。同时,一般来说我们很难向大众讲清楚心理治疗的过程和内涵,亚隆的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小说的故事情节
哲学家尼采和那个时代维也纳最著名的医生布雷尔开启了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情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布雷尔,在极富魅力的俄罗斯贵族女子路?莎乐美的要求下,试图治疗根本不愿意接受帮助的尼采的“绝望”:
就像《查拉斯图特拉》里的先知一样,尼采的疯言疯语不被大众接受。直到遇到了路?莎乐美,一个美丽聪明的自由女人,他认为她将会成为自己孪生的心智,他的门徒,他的学生,他的情人。尼采深刻地爱上了莎乐美,但是莎乐美并不只属于尼采,他还有一个竞争者保罗...最后当尼采向莎乐美求婚时,莎乐美拒绝了他,他顿时陷入深渊之中,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内心充满了孤独和绝望。
由于尼采的固执,在年轻的医学院学生弗洛伊德的建议下,布雷尔决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劝诱尼采接受治疗:他们互换角色,让尼采以医生的角色来治疗布雷尔自己的“绝望”:
布雷尔对自己的病人贝莎产生了幻想,他在道德与情感中不断的挣扎着。他每天陷入对她的无限想念之中。他享受着贝莎将失去父亲的痛苦转移到他的身上,对他作出的种种亲密动作,并且对她恍惚状态下的“你永远是我唯一的男人”的论调感到满足。以至于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幻想上面,心神不宁。
正常情况下的尼采非常难以接近,他几乎不让任何人进入自己的内心,只在偏头痛发作,进入恍惚状态的时候才会喊一声“帮助我”......但是当布雷尔让他做自己的心灵医生的时候,他却能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了,进入布雷尔的梦境中,进入布雷尔的自由联想中,寻找背后的意义。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在这样的心灵交流过程中,他也将自己的内在心灵打开了......
布雷尔在尼采对他的不断的梦和自由联想的分析中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
妄想贝莎意味着什么?背后有何意义?
布雷尔最终发现他爱的并非真实的贝莎,而是一种能自由的选择的感觉,以及,潜意识里挥之不去的对母亲的温暖安全的爱的依恋(布雷尔的母亲在他三岁时就过世了,贝莎在潜意识里链接着布雷尔对母亲的想像)。布雷尔最终走出了妄想,选择回到真正爱着的家庭,同时告诉尼采:你有没有意识到你对莎乐美的欲望也是基于你对于莎乐美的幻想:你看到了她吗?或者,你是否仅仅看到了一个猎物——一个弟子、一块你思想的园地、一个接班人?或者,也许像我一样,你看到的是美丽、青春、光滑如缎的枕边人、一具发泄情欲的化身。
故事最终以两个男人心灵的交汇结束,当布雷尔对尼采说出:“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时,尼采流下了眼泪。
最后尼采并不打算放弃他对于女人的讨厌心理,不打算放弃自己的孤独,去追求对于他最重要的东西,但至少,他清楚了自己的选择。
存在主义解读
欧文.亚隆早年系统学习精神分析,后来渐渐更多有了自己的存在主义思考,因此亚隆的心理治疗又被称为存在精神分析或者存在人本主义治疗。
此部小说中,充满了亚隆对于其存在的核心问题的探讨:自由、孤独和死亡。
布雷尔最终发现他要的自由是"自由以及自由背后有根绳子"。尽管留下了眼泪,尼采仍然选择了”孤独",并且将享受在世的“孤独”。人到中年,不管布雷尔还是尼采,或者任何一个人格独立完整的人,都开始面对和思考死亡的临近以及其带来的焦虑,这种思考本身也算是一种“存在”吧......
这三个主题都是欧文.亚隆思想里核心中的核心,亚隆在这部心理治疗小说里当然不遗余力做了很深刻的探讨。关于这一部分有赖于读者自己去阅读和体验,这里我要继续谈谈精神分析和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解读
这部小说叙述的事件和时期正好是弗洛伊德开始思考“谈话治疗”的前精神分析创立的时期,弗洛伊德那时是布雷尔的亲密朋友和助手,共同对贝莎(在弗洛伊德的很多案例报告里化名为安娜.O)进行谈话治疗。那时布雷尔会对贝莎进行催眠,他们发现经过催眠,贝莎的那些躯体症状(各种肢体的僵硬症状)神奇的消失了,但是,一旦醒过来很多症状又如往常一般。这触发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类潜意识的思考,并认为仅仅从意识层面来理解人类的心理是不足够的。弗洛伊德不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潜意识概念的人,但他是第一个系统探索和研究这一部分的人,随后的几年,弗洛伊德和布雷尔合著了一系列论文,并于年发表了《癔症研究》这部书,这部书提出的很多观点是和布雷尔的讨论中得出的,这部书也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开端(车文博,)。
这部小说暗示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自由联想是指让病人无控制的,自由地把进入脑海中的意象,念头描述出来给分析师,分析师保持均匀悬浮的注意力(这也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此处不展开),并在合适的时机向病人做出解析。
梦的解析顾名思义就是对梦境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他认为人类的梦境是潜意识的运作,需要通过梦境的分析来理解和诠释潜意识中被压抑的部分。
小说中的贝莎患有一种“转换型癔症”,在弗洛伊德时代这类病症非常常见。贝莎的肢体麻痹症状实际上是压抑的潜意识内容的反应,治疗的方法就是使压抑部分意识化。在催眠过程中,压抑解除了,病人的症状会暂时消失,但是清醒后又会回来。弗洛伊德因此逐渐放弃了催眠的方法,并更多采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实现潜意识的意识化过程。
布雷尔医生同样也有很多被压抑的内容:在尼采对布雷尔的“治疗”里,布雷尔不断呈现自己的自由联想内容,并且最终在自己对自己的一次梦境中完成了对自己的深刻理解和压抑的释放。这有点神似精神分析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将压抑的潜意识内容意识化,病人获得对自我的深刻领悟并因此获得疗愈(当然,这里讲的主要是经典的古典精神分析的场景,多年过去了,精神分析已经有了很多本质性的拓展,其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也可能已经很不相同,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