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医
这里没有鸡汤、偏方、谣言、广告,只有可信赖的道家健康养生知识!
人类养生核心思想—“十养”论述(五)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七、护生
1自然生态观由于现代化的发展,人类又有人为地改造自然的状况,无论是因人为地把地表破坏所造成的地下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矿物突露出来,或人为生产的工厂所发生毒害人类肌体的气体,都需要有防患意识。
生态是自然范畴的。生存是心性、思想、感性的。即是说,自然的生态,是由地理状况而形成。
大自然的生态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生态在于平衡。平衡不是单一人类群体的平衡,而是自然万物及人类所形成的生物链的平衡,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所需来源于地上的动植物和地下的矿藏,肆意的攫取,就会破坏这一平衡,而失去了某一点的平衡,都会给人类带来或大或小的灾难。而道家的自然全息养生观,正是把自然界中的一切,看作是上苍赐给人类恩赐。保护好自然生态中的任何一份子,是我们人类的职责,其最好的保护,即是保持生态的平衡,归根也是保护了人类自己。
2护生中的生存观生存观的正确与否,在于现实中对生活周围的正确理解。
护生对个体来说突出的是避险。护生主要体现对自然生态以及社会环境的维护。护,代表维护。生,代表着生生不息。其特点,是要把好的事与物传承下去。
人类是由个体走进集体,再由集体走向社会。而社会的形成,直接对生态、环境有着调整和改变的欲望,合理地顺应自然,即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个体,周围的环境、气氛、自然生态,都会产生对人类正面或负面的作用。而道家的“天人合一”生存观,正是让人类与自然相融合,在融合之中不忘避险。
3养生不忘护生养生不忘护生。蒙学《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盂子和他妈妈他们先是住在距墓地不远的地方。既然是墓地,就少不了挖穴筑墓一类的事情。此时孟子还是一个顽童,见人挖穴筑墓,觉得很好玩,就很高兴地做起这样的游戏。孟母从中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是要以一个干净无染污的环境为前提的。于是决定搬家。谁知孟子在新居住的时间一长,在玩耍时又模仿商贾,做一些买卖人的游戏。盂母一见,决定再次搬家,搬到离学校很近的地方住了下来。这时,孟子又仿效学校教授礼仪的样子,摆设礼器,进退很合礼节。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说:“这才是君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在学宫旁定居下来。后来,孟子果然不辜负母亲的厚望,刻苦读书,成为著名的教育家。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样样通,样样松。人能不能成才,与其目标的专注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触类旁通的前提,是一门深入。专注就需要制约,需要排除杂乱信息的干扰,需要放弃各种不利成长因素的诱惑。制约就是护生。孟子能成才,护生是保障。孟子的成功,首先应归于孟母护生的成功。
有诗赞《七绝》一首:
孟子成才赞护生
万世师表记母荣
三迁佳话传千古
苗育百年耀皇庭
自然的生态和心性思维的生存,人类应有一个全息的正确理解。这样才是道家的全息思想上的护生。
八、养生
1养生贵在持恒养生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张,突出文化传播普及。全民意识。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生的大目标是由无数个小目标组成的。生命的规律神秘而充满未知,从养生观念上讲,我们对养生的目标要执著,对养生的结果要淡然。发现养生的
规律和方法,一定能够实现最终的目标。发现很难,一旦发现,追求,一定能够得到。养生是科学,是艺术,一定要相信,一定要放下贪念。养生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可是越简单越不容易做到,它是持之以恒的。盘腿打坐很简单,可大多数人不容易做到。还有比打坐更简单的方法,比如调息,一时一次都可做到,持之以恒就不容易了。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说,善养者应持之以恒。近代科学家爱迪生也说:“天才来自99%的勤奋
和1%的灵感。”很简单的事情,你专注去做,就一定会出现奇迹,好比神仙点化一样。
2养生贵在行动中国的中字,含有“中庸”的意思。中国的读书人中,中士居多,观望者多。半信半疑者多。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上士,是指有最高成就的人。这样的人,都是不懈努力,执著追求真理美好理想并付之于行动的人。要树立这样的理想和人生观。这样的人生才是发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人应该优秀。
士即是有思想的人。可是,有思想并不等于是有概念。思想明晰了才是概念。十不是民。下士也是士,士是读书人。渎书人中最没有思想,没有成就的叫下士。
下士属于愚昧者。可是,下士对自己的愚昧不自知,反自以为乐。大笑之,笑话上士不懂得亨受,不懂得乐趣,把白己搞得很累。
士有判断力。民没有判断力。民只管吃饱,不管文化。笑都笑不出来。下士的判断力貌似聪明,实则错乱低级。投机取巧的、铤而走险的,都是有聪明但无智慧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用不到正地方,格局小,就是愚蠢。不付之于行动也是愚蠢。
九、救生
1救心为救生之本救生,医者分内之事。发自于母爱之心理,普及于医疗知识,掌握于医疗方法,应急于突发,普及于随地,方达于救生之实。道家救生首先拯救于人的心灵,开发其对方智慧,点燃生命之火。在当今时代,心因性疾病抑郁症在全病种死亡率高居榜首,死亡率达到20%,现已超出心脑血管和癌症的死亡率。其特点,主要突出在自杀。可见,人生的理念正确与否,大于疾病对人类肉体的侵蚀。“责任”二字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心理。丧失责任心的人,就不知为什么而活。一旦自身生活上出现了挫折,就引起悲观厌世,就会抛弃公民和为人之子、为人之父的责任,就会给社会带来了负担。现代国人,往往以攀比之心来教育子女,完全抛弃了责任的教育,从而导致没有涉世的学子之心的迷茫。人究竟为谁而活?自私地为己而活,本身
就是一种迷茫,也就是失去了人生的坐标。
2人生三大贵人所谓贵人,就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守护神。保守、保护生命安全不受到威胁和危险,是比养生还要重要的事情。
人生是时间性,有三大贵人不能轻慢:
父母是每个人的旧贵人。父母的养育恩情一定要报答。
你的领导是你的新贵人。领导是能够给你带来工作成就和效益的人。工作是人生最基本的责任,也是生存必须面对的现实需求。
你的导师是你最具成长性的贵人。一位是能够给你指明未来并有资格可信赖为你安排未来的人,是你开创美好未来、规划美好人生的最必要的保证。没有未来的人生是最可怕的人生。
十、延生
1生命的意义延生事关生命的意义。延生是全人类共同的需求。救生需要应用于一时,延生则需要多项保生的综合。人类个体生命的延续,道家首先提倡自身心性的修为,心性修为在于善念。在于寡欲。明代养生大家高濂在他的《尊生八笺》中明确指出:“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很多人的一生,换来换去,跳来跳去,不能有一个好的定位,事业难以成功,家庭不能安定。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从养生战略上讲,不管养生怎么养、养什么,养生的结果最重要。从前,很多人看人多,凑热闹,这是情绪上的热情。而养生需要持久的恒心。一个人要学好养生,重要的是掌握方法,付之于持久的行动。聪明人知道很多事,而智者先做好一件事。懂得养生,做好养生,你的人生将从此而改变,从此而升华,从此而超越自我。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怀,是生生不息的,祖先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去弘扬。养生智慧能给人类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养生,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为民族,也是为全人类。全息思维的养生文化足以令世界动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家养生文化。
2延生的传统夏朝末年,由于剧烈的气候变迁(《管子》“汤七年旱”),地力衰竭,收成减少,商族的生存遭受严重威胁,可上层贵族们却只图自己安逸,将民众的意见隐匿不报。商王盘庚了解真相之后,把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以及贵戚近臣们都召集到朝中来,开始向这些上层贵族训话。商王盘庚说:“你们这些人不要沉湎于康乐安逸,而要对民众的感受更多地体谅和了解。从前先王之所以任用前代的老臣参与国事,是因为这些人能够一言一行并不隐藏内心的意旨,因此,民众们的意见都毫无遗失地反映了上来。下层民众才是宗邦的根本。现在你们竞愚蠢自用地聒聒乱说,生造并且发挥险恶、肤浅的浮言以迷惑民众,我不知道你们这样争辩用心何在!不是我荒废先王任用老臣的原则不施行,而是你们不照先王训诫的那样做!你们聒聒乱说,根本不敬畏我,不听我的话。我像观火一样看得很清楚,我也有问题,是我不善于谋划,才造成了你们的过失。”
在这篇诰文巾,盘庚那锐利的词锋、充沛的感情、沉痛的自责都传达得活灵活现。《尚书·盘庚》是上古最早的文献之一,三篇文留下了不少使用至今的成语:如有条不紊、洞若观火、星火燎原等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在会议的末尾,盘庚警告贵族们不要贪图享乐,应把热情投入到建设家园中去:“去吧,去谋生吧!我现在就要带领你们迁移,在新的地方为你们建立永久的家同。”这“永建乃家”的祈愿竟真的成了现实,这就是有名的“盘庚中兴”。
3延生的使命《道德经》第八十章表达了道家对人类生命无限的爱:“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邻国相望,鸩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道家的社会理想,与道家母爱理想一脉相承,表达了道家对人类无限的爱。她对友邻国家的尊重,是一种原初的爱,不烦不腻之爱,无欲利之爱,无须法律保护之爱。唯有这样的爱,才能保持永恒。唯有这样的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得以无限的延展。
今天,宇宙与生命的奥秘远远没有被人类科学破译,人类的未来,地球的未来,究竟面临怎样的灾难与出路,一再引起世界的白癜风医院石家庄哪家好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