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文化,分享江苏水生非药物调理医案,通过针、灸、刮痧、埋线等非药物调理,达到治病效果,愿更多人受益。
欢迎进无锡中医爱好群,QQ群:
总群:
2群:
3群:
前言
我一直听到这么一句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夫妻者不知医为不敬。所以,大家能接触到中医,好好学点相关的养生知识,好好学点是有用处的。学中医,学的不只是医术,而是学习中医里包含的哲学含义,学的是人和自然的一个健康的大方向。
——水生
中风后遗症调理记录
老人七十多岁,中风十多年,右侧偏瘫,活动困难,这段时间突然右腿疼痛酸楚,只能曲缩,不能伸直,碰触即痛,夜不能寐,家人送医,在腿关节处贴膏药无效后又挂水治疗,最后甚至打三千多块钱一支的什么进口针,没减轻疼痛。经朋友介绍过来调理,经辩证为阳明经及膀胱经寒症,先取左侧束骨、承山、阳陵泉,再取右郄门和内关,三分钟后取左内庭和陷谷,五分钟后左脚可以慢慢的升直,又取气海、关元和右阴陵泉,十分钟后竟然打呼噜睡着了,她女儿和服侍她的阿姨说好久没见到老人这么舒坦的睡觉了!
症解:病人久病,筋缩痛,为寒所致,痛在承山和小腿,针灸所取穴为等高点、x对称取穴、循经取穴法,并嘱回去后注意保暖,勿再挂水,一周后来复诊。
往下看.....
医案穴位的具体详解
束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配肾俞、太冲治目眩。直刺0.3~0.5寸。
承山穴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
取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主治:1、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2、便秘、脱肛、痔疮等。人体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痔疾。直刺1—2寸。
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直刺0.8~1.2寸。可灸。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直刺0.5-1寸;可灸。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出自于《灵枢·经脉》,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齿痛,咽喉肿病,足背肿痛等。直刺或斜刺0.5~0.8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陷谷是足阳明胃经的输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直刺0.3~0.5寸;可灸。
气海是人体任脉上的穴位之一,肓之原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关元,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位于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直刺l一2寸。
学习中医文化,
收获身心健康。
——水生寄语
编辑者:轩轩
扫码白殿疯初期到底什么样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