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改编自服刑人员张某的真实改造故事,前后共历时14个月,天。
01回眸
我面向警官、面向监区,深深地弯下了腰。
脑海中,这14个月以来,内心的纠结、挣扎与感动,愈发清晰了起来。
而就在此时,眼角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
02自白
我,是一名服刑人员,今年26岁。
由于没什么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时,我长期处于无业与打零工的状态。这次因为“重操旧业”,盗窃,被判了7年6个月。
后悔?怎么会不后悔!谁也不想失去自由,哪怕在外面过得很辛苦。不过,现在后悔也没什么用了。
这次判了这么长时间,得好好打算打算,作为“二进宫”,对监狱生活算是有所了解,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在里面过得“轻松点”。
03陌路
“劳动,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服刑人员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谋生能力的重要方式。”这是监狱警官在入监第一天的集体教育上说的话。
坐牢,心情本来就不爽,我不想劳动,也不指望减刑,更拒绝改造!
这一切,警官们看在眼里,更是急在心上,一次次地跟我谈心,鼓励我积极面对。而我总是置若罔闻、满不在乎,甚至抗拒的心理越来越严重,违规违纪的频次也越来越高。
04恶之花
我的消极改造行为直接反映在了每月那“可怜”的计分考核分数上。
表面上看似平静的我,却总在其他服刑人员交流改造成绩的时候,假装毫不在意地默默离开。
第二次改造,没想到改造效果越来越差,心中的不平衡感夹杂着失落感,我渐渐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既然干,那就一步到位吧!
05失语
我,就此丧失了“语言功能”,成为了一名“哑巴”。
突然的状况让监区警官感到十分意外,他们担心我是因为改造压力太大导致了癔症性失语,于医院检查。
分管我的几个警官前前后后忙了四五天,可诊断结果始终是“一切正常”。
越是找不到原因,越是让警官感到焦急。他们不断尝试与我进行沟通交流,也给我请了心理医生,可我就是坚持“不开口、不讲话、无表情”。
看到警官们一个个在我面前“挫败”的样子,我心中有着莫名的得意,“怎么样,拿我没办法了吧!”
06识破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几乎以为计划已经成功。
有一天,分管警官对我说,“7年6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上次刑满走出大门时的感受,也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重新走进家门的那一刻你心里在想什么。这段时间,你不能说话,但希望你好好回忆回忆这些瞬间。”
警官的这番话,让我感觉到他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表现得更加谨慎。我虽然始终没有说话,但我的内心却异常活跃。
这样的“无声”改造,我虽然已经渐渐习惯,但长时间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内心的挣扎和压抑却是越来越明显。
这是我想要的“轻松改造”吗?
07窃喜
年1月,计分考核的政策全面调整了。
每个月看着自己越来越“惨不忍睹”的计分考核分数,我竟开始怀念起之前正常的改造日子。那时候的分数,可比现在拿的高多了啊。
“没关系”,我自我安慰道。“磕磕绊绊之下,计分考核的总成绩也已经接近分了,只要不违规违纪,下个月先兑换个监狱表扬再说,后面走一步看一步。”
……
今天的阳光真不错。这个月的计分考核分数果然在我的预料之内,虽然不高,但总分终于超过分,可以申请行政奖励了。
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这个“哑巴”装得也不是很亏,至少不用拼命参加学习和劳动了。
08落空
很快,行政奖励公示了。
那天,我的心情有点复杂,既期待又担心。我仔细看着名单,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看了好几遍都没有看到我的名字。
难道,警官说的是真的?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监区曾召开过计分考核政策解读专题大会,专门对计分考核的调整事项进行详细的解读。
“已经实施新的计分考核政策了,你要早回头啊,要不然拿满分也不能兑换行政奖励了。”而警官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提醒,此时也如同晴天霹雳,回荡在我耳边。
这一次,我是真的说不出话来。费尽心机的“装聋作哑”,到头来竟是这样的结局。
09面对
“跟我走,你父母来看你了。”
什么?我没有听错吧。我早就写信让父母别来看我,而且他们从家里过来光是坐车就要几天几夜,一路颠簸劳累,二老的身体能吃得消吗?
带着极其复杂的情绪,走进会见室,一进门,就看到了在会见窗口不停张望的父母。我侧过身,突然有点害怕被他们看到。这次会见,没有改造成绩,甚至没有语言交流,我该如何面对他们?
尽管我一个劲地通过点头、摇头、手势等简单动作示意父母别担心我,一个劲地表示自己没有问题,但父亲湿润的眼眶、母亲抽泣的声音,都深深刺痛我的内心。
我突然转身,冲着警官一个劲地摇头,要求终止会见。多名警官轮流开导我,“父母来一次不容易,不说话也没关系,见一见面,也好让父母安心。”亲人在眼前,谁又不想见呢?可我这副模样,哪还有脸去见面?
10融化
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分别时,我瞥见父母依依不舍的背影,泪水禁不住湿润了被褥。
“你如果现在回头,踏实改造,还是有减刑的机会,还是能够早点回家的,关键看你肯不肯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警官的劝说又一次回响在耳边。
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上一次刑满重回家门时父母的笑脸。
11悔悟
第二天一大早,监区警官就来找我谈心。
“今天我什么也不说,给你看两段视频。这段是昨天会见室的监控视频,这两位老人应该就是你的父母吧。”
顺着警官手指的位置,我看到父亲坐在椅子上摆弄着他那顶戴了好多年的帽子,母亲在一旁踮着脚尖不停地张望。
“你昨天不肯会见,你父母就一直在那等,直到会见室下班,他俩还是不愿意离去。你走得很潇洒,你知道他们有多伤心吗?”
警官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又给我播放了一段公益广告《你还能陪父母多久》。
“假如你一年回家两次,你还能陪父母……”
视频还没有放完,我内心最后的一道防线已经被彻底击垮了,泪水夺眶而出。
12开口
那天,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警官就在旁边静静地陪着我。
我想起了父母会见时满眼的心疼和期待,想起了警官对我的不放弃,最重要的是想到了自己以后的人生,不能再这样下去,是时候去改变了。
我鼓起勇气,说出了装哑14个月以来的第一句话。
“警官,我想通了,我想写封信。”
13一封信
尊敬的警官:
谢谢你们在这14个月来,对我的不抛弃、不放弃。感谢警官们与我的每一次耐心交流,感谢你们将政策讲透、把道理说通,感谢你们给我时间,把心结打开。
今天,我想通了,我还年轻,眼光应该向前看。我想好好改造,我多拿点分,毕竟父母还在外面等着我,毕竟我不想再来监狱。
希望能再给我一次机会……
服刑人员:张XX
14后记
教育改造服刑人员,
永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民警的睿智、耐心,
监狱的大爱、宽容,
亲人的鼓励、支持,
才最终唤醒尘封的良知,
融化内心的坚冰,
播撒下一枚新生的种子。
现如今,
张某,终于获得了减刑,即将回归社会。
每当谈起这天的“失语”改造经历,
他总是懊悔不已,
不过他现在已经想清楚:
改造,决不能投机;
生活,更没有捷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