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髎穴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素髎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素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渊。
取穴:
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
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操作:
针法:斜刺,针尖从鼻尖端斜向上刺入,深约0.5~1.0寸,使产生酸麻感,可扩散至鼻根及鼻腔。留针直到症情改善,留针期间宜间断运针。
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面王穴,面正穴,正面穴,面土穴。
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
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1)素髎。素,古指白色的生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则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2)面王。面,头面也。王,君也。面王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头面阳气冷降的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不断地液化为地部经水,此冷降之水如同化气的君王一般,故名面王。面正、正面、面土名意与面王近同,正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为面部气血的主流物质,土则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地部。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弱少水液。
水湿之气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督脉下传水沟穴。
除湿降浊。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禁灸。
水沟穴
水沟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水沟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名解、功能特性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水沟穴位的准确位置图及功能介绍。
水沟为经穴名(Shǔigōu)。又称“人中(rénzhōng)”。出自《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名人中。别名鬼宫、鬼市、鬼客厅。属督脉。水沟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水即水液,沟即沟渠,此穴在人中沟,形似水沟,故名水沟。
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以此得名。
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特异性:水沟穴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穴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功能作用: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水沟穴位于人体面部鼻唇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中风昏迷,口噤不开,口眼斜,面肿唇动,水气浮肿,小儿惊风,心腹绞痛;以及休克,晕厥,窒息,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低血压,急性腰扭伤等。还可以用于眼部诸肌痉挛、齿痛、鼻塞、鼻衄、休克、癫痫、精神病、癔病、及颈项强痛、急性腰扭伤;并可用于急救。如:昏迷,晕厥,抽搐等,对消渴,黄疸,遍身水肿,癫痫,虚脱,面神经麻痹,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晕船亦有很好的效果。
用拇指尖掐或针刺水沟穴,以每分钟揿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连续0.5-1秒为佳。
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溺水窒息加会阴穴,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透劳宫穴;配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配委中穴(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掐按;不做灸法。
取穴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昏迷、晕厥、休克、中暑、癫痫、急慢惊风、牙关紧闭
(1)急症:昏迷,休克,晕厥,中暑,中风,急惊风,牙关紧闭,癫狂痫。
(2)督脉病:落枕,腰脊强痛。
(3)面部疾病:口歪,牙痛,鼻塞,鼻衄,唇肿。
(4)神志疾病:癔病,精神分裂症。
(5)其他:如消渴,黄疸,水肿,口臭,呃逆,晕动病等。
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行强刺激。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可使患者很快苏醒。
此外,掐按水沟穴或针刺水沟穴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运用水沟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实为救命之法宝。掐水沟或针刺水沟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近年来有实验表明针刺人中穴可使血压缓慢回升,可使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增加,可促进组织液内流补充血容量、并有防止血液粘稠淤滞的作用。
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行强刺激。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可使患者很快苏醒。
特别注明:水沟穴的其他应用心得会专门开篇细讲……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以上内容如果对您确有裨益,请分享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