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可以很大,可以很小

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我撒下一些小石子,好让你们能看到一步步走过来的路。写了点思考,说了几个理论词汇,发现,撞到了“理解”的墙,好吧,停下,再说说这些个“词”,在拉康精神分析的体系里指的是什么。我们不得不用现实的词语来翻译精神分析所感知到的人性和人内心的所在,这样就会造成某些语意的错构和丢失。不过,这也正是考验主体欲望的时候,主体的欲望从不忌讳问题和不解,越是不明白越要搞明白,才显现出一个人的欲望强度。成长和改变不会仅让一句口号代表自己的,它存在于应对问题的动作之中,它是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态度。先说意象这个词,什么是意象?举例说明,你会刷剧吗?你会反复听一曲歌吗?你会特别喜欢吃一样东西吗?你会常常去旅行吗?你会喜欢看见、听见美好的事物吗?你爱它们吗?这些事物。你爱它们的感觉和爱一个人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你会做这些?为什么不是喜欢做另一些事情,听另一些歌曲,做另一些爱好?好像这样说有点不礼貌。我要说明的是,这些你喜欢的东西都是一个个的“意象”,是你建构的可以承载自己情感的意象。晚上刷剧,自己告诉自己要早睡觉,但刷着刷着就过了12点了,为什么?你会说,不能这样了,第二天还得上班,对身体也不好。嗯,意识出来了,理性出来了,也就是说,让你刷剧的不是意识,是另一个东西,它就是无意识的情感冲动,它不安分,需要一个意象承载一下溢出的情感,剧不重要,可以承载我的情感的"剧",是需要的。歌曲也是,有的人会单曲循环一首歌,几个小时,为什么?这首歌打动了你。它的什么打动了你?拉康的说法是它进入到了你的心里去了,也就是它“钻进了一个你内心的缝隙”,突破了防御的监察,成功到达了你的情感高压地带。想象一下钻井,打水或者采油,呼呼的往外冒。某个“客体”进入了你的内心,不管是专业操作,还是不小心触及到了,我们称之为“缘分”吧,动情,感动,莫名被吸引。如果你的心里没有这些“情感高压地带”,我觉的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人际关系”。但一旦触及了,情感的激情是盲目的,它会一下子冲出来,和这个“意象”粘在一起,让你“不舍”得关掉音乐,关掉电视。放不下,离不开。是它真的重要吗?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你的内心一定有“情感的蓄积”。它是不是唯一可以触及你内心深处的客体,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得了一种“病”,“成瘾性依赖”。一个“局部”可以调动起你全部的精神活力,它是唯一的,它承载着我全部的生命意义和快感。可以和吸毒做一个联接,一点小粉末成了一个生命的全部的时候,是一件看上去有点“可悲”的事情。“唯一”这个词在之前关于父姓的文本中解读过,再说一点,“唯一”很要命的。我们知道拉康说:爱是必须的,客体是任意的。不要仅仅理解为,某个人可以是随意的,不是这个样子的,他说的本质含义是,你还是你,客体可以不是“唯一”的,但客体又可以是恒久的,永在的。他这句话要打破的就是“唯一”的在,内心对唯一的“痴迷”,这个“痴迷”是一个接近妄想的地带,唯一意味着,没有一切,当然除了这个唯一以外。它与一个人“痴迷”长生不死是一回事。"唯一"的含义就是没有终点,没有结束,没有其他。不管现实是否会打压,这样的痴迷会让主体时刻处于被“泯灭”的位置。当一个人,可以依赖某一个“局部客体”承载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快感时,这个局部客体就会接近于成为他的唯一,我们会在母子的关系和热恋的关系中看到这样的期待,但是会有个反转,也就是说,你是我的唯一了,那么,我也得是你的唯一。从一个你是爱我的,到你只能是爱我的,你对其他人的爱都是不可以的,我们会说这是“嫉妒”。什么是嫉妒,是杀死所有对方爱的人,甚至是对方爱的东西,为什么?因为当可以做到时,杀死所有对方爱的人和事物的时候,我就是你唯一的爱了,我就确认自己是在“唯一”的位置上了。有人说,不是啊,很多人的嫉妒是他没有被爱啊。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微妙之处,我们说的不是现实,而是无意识的感受,或许在他的想象的世界里,我喜欢的人就应该是只喜欢我的,不能对别人有丝毫的动情。我说的是“只有”。你看现象,为什么不是对所有的人都嫉妒,而是指向与某些客体相关的“嫉妒”。这些都是人在无意识层面快速和迅捷的呈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寻求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正在发生什么的原因,当一个人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某些无意识意念的时候,有些无解的现实问题自然就脱落,是问题脱落了,也就是那个“迷”不在了,不是什么高明的办法解决了它,没有谁真的是上帝,真的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精神分析的治疗只不过是在解构“迷”。继续说刷剧,听歌。如果这个电视剧,这首歌曲不是唯一的,多久后,你会忘了这首歌?这部电视剧?或许今后会想起,但你记得它因为它是自己某个“时代”的见证,但不知道的是,它曾经承载了你多少“情感的溢出”。人的无情不是没有情感,而是不知道情感去了何处,消失了而不自知。人从来不缺少情感的制造,缺少的是看着情感流动的目光。这些意象都是我们情感的安身之处,承载之处。意象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东西。我不是说电视剧,音乐就是意象,不能这样的反推,而是我们会“不经意”的去找寻可以承载情感的东西,这个东西一旦成了我们情感的寄托,它也就升级成了你的意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事情,可以是一个动作,你去写一本书,吃一道菜,听一场演唱会,听一堂讲座,找个爱人,生一个孩子,建一个公司,干一番事业,包括看见自己,都可以是意象的意义,好好的爱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爱的情感的意象载体。这个意象可以很灵活的变换,也可以很具体,也可以很不具体,唯一可以让我们“看见”的,是你的情感的投注。情感投注也是我要说的一个词汇。也就是我们的无意识情感流转。比如,母子关系,一个妈妈和孩子的对话。一大早,孩子醒了,起床气,很难受,对吧。哼哼唧唧,赖赖唧唧的,孩子也很烦,这是正常的,很正常。那种立马就神清气爽的起床的到有点,有点“军事化”了,像个“机器”,一打火,就启动的,我觉得孩子很难做到,也许有吧。妈妈说:快迟到了,让你昨天早睡你不睡,是吧,很难受吧,今天早点睡,睡够了就好了。态度很温和,理论也很正确。没毛病,意识上的,但无意识在表达什么?一个因果关系。如果你不想要这个果,那么,听我的,早睡觉。用孩子现在的“痛苦”强化那个我说的对的“行动”,这是一个典型的正性惩罚,类似孩子迟到了被罚站。用罚站让孩子记住什么是应该做的。可当下孩子的感受呢?这些负性的情感怎么处理吧?被全部挤压到昨晚不早睡觉这个行动的意象上,之后,这个意象一出现,这些“负性情绪”也会一起出现,然后,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要早睡觉,早睡觉,能睡的着吗?或许可以,但是失眠的人知道,睡觉这个事情其实一点也不简单。而如果附着在这个意象上的情感是一个很大量的状态,我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他,睡不着。我说的不是单指一次这样的对话和互动,单一事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是一次次的积累,有的人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估计应该被这样“善意”的提醒过无数次,这可是现实版的积水成渊,聚沙成塔。情感在起床的那一刻,并没有被缓解,释放掉,而是被压抑回到了昨天,这个“昨天”在未来就成了我们的“早年”,我们的“成长经历”。一个碎片一个碎片的缝合,成了一张笼罩着我们的“天网”。妈妈在干什么?她想的是怎么爱孩子,帮孩子,但是她的无意识是在复制她自己的情感流转方式,压抑回刚才,压回到昨天,演绎下去,今天压到昨天,昨天的压到前天,始终让自己的情感“积蓄”着,最后生活变得越来越沉重,这是典型的“肛欲期特征”,情感得不到“现在”的释放,直到有一天心理过载,或者身体过载,或者现实过载,一步一步滑向“崩溃”的边缘,就看在哪里溃堤了。适当的方式呢?其实就是怎么让孩子的情绪被缓解,化解。无外乎哄哄他。你有当下的感觉,一定会知道怎么做。不多说。这就是我们的无意识,它不在我们的“检查”中,我们不知道怎么的就把它放出去了,哪个妈妈在意识上愿意给孩子造成“压抑”呢?这只是举的一个小细节。这样的细节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无意识从未缺席过我们的生活,反倒是我们的意识,偶尔会“不在场”。再回到"意象"这个词汇,我们喜欢某一类型的食物,音乐,影视作品,我们喜欢和某些人在一起,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投什么?情感。这些人或者物都是我们的感觉找到的意象代表。所以,我们喜欢什么,我们愿意和谁在一起,不是因为他是谁,而是因为他与我之间,有某些“意象”是通的,是通的就可以挂搭,挂搭上就可以流转,流转就可以卸载超载的情感,可以说是相互的承载和相互的卸载“高压”情感,这就是拉康精神分析所说的意象的功能,让情感可以流动。再说一下关于结构,癔症结构,强迫结构,恐惧结构,不是你有癔症,有强迫,有恐惧,它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形态词汇。比如,医生说你的呼吸系统有点问题,严重了会得肺炎,要注意多喝水,多运动,少抽烟,多吃健肺的食物。说你呼吸系统有问题,不是代表你有肺炎的症状,而且,除了呼吸系统,你还有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都是结构,不是具体指某一个器官或者是症状。同样,精神分析的这些结构词汇也是指的精神结构,只不过早期发现这些结构时都是从有症状的个体体验中提取的,约定俗成的就命名为这个名字,但理解的时候要注意不是指什么症状,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精神结构系统。我们说一个人有癔症结构,并不代表他就没有强迫结构,只是他的强迫结构运作良好,可以有效的帮助他生活和处理现实的事情,但癔症结构就处理不了问题了,在这里形成了情感过载,成了心理冲突,也就是我们看到有大的“凸起”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性格表现。拉康精神分析把人性说的很“理性”,但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要你用这样的理性去压制你的感性,恰恰相反,它最为尊重的恰恰是人的感性。我们能活到现在,是一定少不了理性的存在的,而拉康精神分析的目的是用这样“不同视角的理性”,去对冲你早年习得的或许有些苛刻的理性存在,以缓解早年习得的理性对自己的压制,给自己的感性更多的空间,让感觉可以自由的生发,可以自由的呼吸。做一个感性的人,是拉康精神分析所追求的事情。写到这里,后文继续,谢谢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s/76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