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上定义,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以中医的养生法则及中医的病理医理来讲,主要体现在“正气”。
5个迹象提示“敌军入侵”
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帮助我们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病毒、细菌阻挡在外,免受疾病入侵。如果身体免疫力低,人就容易生病。那么,免疫力低下有什么迹象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个字累,两个字很累。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做事没有兴趣,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或是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后出现头痛、失眠,感觉全身肌肉酸痛,并且一时半会儿恢复不了时,说明你的免疫力降低了。
2.胃口差、闹肚子
肠胃功能一段时间内变弱,表现为吃饭不香、没胃口、消化不良、易拉肚子、腹胀等症状。
3.容易感冒,换季就病。
不管是淋个雨还是天气变化快了点,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就来了!不仅是这样,周围有人感冒了,第一个被传染的总是你。
4.接二连三感冒
成年人每个季节感冒次数一般为1到2次,每次病程持续时间约为1周,如果短时间内超过这个频率或者感冒久治不愈,反复感冒,这就是你的免疫力变差了。
5.伤口愈合很慢
有没有觉得年轻时磕磕碰碰很容易恢复,但是年纪一大,有时候伤口就愈合得特别慢,甚至会出现伤口感染。这是机体愈合能力下降,导致血小板凝血因子减少而造成的。
邪气入体如何解决
方法:打通经络即可。凡病者皆体现为经络不通,只要打通经络,正气就上升,正气升则邪气降,直至阴阳平,阴阳平则百病消。打通经络的方法很多,但上古之人以外治法为主,药用在最后。下面介绍几个增加免疫力的穴位,供大家参考。
内关穴
穴位: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摩方法: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慌、心悸、心痛、心烦、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癫痫、癔病、失眠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合谷穴
穴位:合谷穴(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曲池穴
穴位: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咽喉肿痛、高血压、肩肘臂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教你7招,激活身体免疫力
1.充足的睡眠能保证醒来时体力恢复、精力充沛,一般成人每天睡眠时间应在7~8小时,老人也不能低于6小时。
2.酸奶可以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降低,并将尿路感染的风险降低47%。
3.常吃大蒜不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防止心脏类疾病。
4.蔬菜搭配鸡汤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能够消除因感冒所引起的炎症。
5.温热水能让毛孔打开、发汗,维生素C也能缓解发烧时肌肉酸痛的症状。因此,在感冒后,多喝蜂蜜水、柠檬水也有助于感冒症状的缓解。
6.运动能够帮助“冲洗”肺部细菌,使白细胞流通更迅速,还能提高免疫系统检测疾病的能力。
7.常晒太阳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及其它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黄帝内经》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通俗地说,就是人体正气足了,就不容易得病,也就是免疫力增强了,病原体就难以入侵。
文/中医科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