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鬼楼让我们来个了断吧

猫儿胡同·第辑

劲松鬼楼让我们来个了断吧

劲松鬼楼,恐怕大家都听说过吧。它与朝阳门鬼楼等几个地方,现在还被称为北京的几大鬼地。究竟劲松鬼楼是怎么来的呢?

真的不愿意写下面的这些东西。为什么呢?鬼楼是很罕见的现象,说大了,好像在宣传封建迷信;说小了呢,明明我们的世界有着无数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

那么,咱们就去看看,劲松鬼楼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吧。什么?劲松鬼楼还在?是的,有北京晚报为证。年9月19日,晚报的古城纵横栏目,有这样一篇极其不起眼儿的小稿子。来函照登-劲松饭庄后面一座楼房,编号,迄今未见住满人(只有少数几户)。北京住房紧张,而这座楼房却不派用场。据说是有些单位的“有些问题”没协商好。大家都在讲效益,这一事例却相反,不应该。

这个稿子很短。仔细看来,有一些奇怪的地方。其一,劲松饭庄后面编号的楼,这不合常理。劲松小区是北京改革开放后相当重视的一块地方,几乎是样板小区,难道这里会有一栋仅仅带有编号,却不带地名的楼吗?其二,稿子原文中“只有少数几户”被括号括了起来,这又是为什么?这句话本身与上一句衔接流畅,为什么要加括号呢?其三,“来函照登”?为什么记者没有去采访呢?

慢着,继续说之前,让我长呼一口气,各位也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家里孩子,先哄着了再往下看。嗯,其实,北京晚报记者是去了的。但是,但是,那个记者,死了。大家知道,猫儿胡同作者本人,可就是晚报的记者啊。

先说说劲松鬼楼的鬼故事吧。网上摘抄,劲松附近这栋鬼楼,说相声的李文华先生曾经居住于此。年前后,每天晚上,楼里能看见鬼火闪烁,里面有凄惨的哭声,灯光则是忽明忽暗。人们进入梦乡,楼道里似乎热闹非凡,有聊天的,有搬东西的,还有打架的。

然而开门看去,什么都没有啊,什么都没有。

当时那栋楼似乎刚刚建好,有人搬进去,却又搬出来,据说就是因为闹鬼,没人敢来住。某日,一个老太太晚上遛弯至此,上楼梯发现,有个披着长发的女人,站在一个门前;老太太打个招呼,女子慢慢地,慢慢地转过身来,老太太当场吓晕。醒了之后老太太回忆,那个女子没有正面,转身过来的,仍然是披着长发的一张背脸。

女鬼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还有碎尸案之类的传言。有网友说,劲松鬼楼于年被拆了重建,从此鬼楼的故事才基本结束。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劲松鬼楼,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

准备好了吗?

那首先就得说,这所谓的劲松饭庄后面的号楼究竟是哪里。劲松饭庄早已拆迁,虽然向老人打听也能找到,但没必要了。因为——

第一篇报道之后的半年,即年3月13日,北京晚报再次刊登了这栋楼的新闻,劲松鬼楼,正式得名。各位,晚上点个蜡烛吧,祝鬼楼30岁生日快乐。

文章的第一句就说了,劲松二区有座号鬼楼。该楼年建成,市一建公司将其作为单身宿舍,后来该楼被批给水电部,要求原住户搬走。

由于楼房有电路问题,一直没电,居民们只能靠蜡烛取光。结果,一些小商贩夜宿于此,还有流氓窜来栖身;小孩子在楼里跑上跑下,淘气怪叫。楼里有一位身患癔病的人,他犯病,就被说成鬼魂附体。有的居民按照规定搬走腾退,被传谣成闹鬼害怕所以搬走。楼前围着数百人,对着一动不动的楼房围观……或者更像是发呆吧。为什么说那个记者死了呢?大家看到,稿子后面两个署名,分别为本报记者屈俊峰和宋汐。屈俊峰老师因病,实际上是于年去世,与鬼楼没有任何关系。屈老师是北京晚报文革后复刊的主力记者,写过很多记录社会时代的稿子,在此用屈老师开了个玩笑,渲染鬼楼,无不敬之意。过世之前,屈老师已是北京晚报汽车版面的主编,业界影响力挺大。而宋汐老师嘛,其实大家站在北京晚报楼下往上看,找对了窗口,就能看见他今天上午还在晚报做版呢。

接着说劲松鬼楼。劲松二区号楼,很好找。这是一栋六层的板楼,四个单元,极其普通。但是,其周边的楼,都是刷成红色,只有它的颜色不同,稍微有点儿发黄。

问了几个居民。这里的居民,大都是水电部当时的职工家属。所有的人答案统一,哪有鬼啊。可是无风不起浪,究竟为什么有了这么一个传说呢?一位居民说,之前一些年,楼里确实住着一位精神有问题的男子,大概这个鬼指的就是他。但现在,他已不在这里,去向未知。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男子是一个日本人。哇,不会吧?劲松鬼楼,闹了半天居然是闹日本鬼子?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年,老天给了我这么好的素材?

号楼2单元,有一间老干部活动室。在这里我找到了王大叔,王大夫。热情的王大叔,带我找到了今年84岁高龄的前任老楼长,肖金芝老奶奶。老奶奶也是鬼楼被腾退后,分房分来这里的,按理说错过了鬼楼最火热的时候;然而搬来这里之前,肖奶奶其实就住在劲松一区,距离这里不过一两百米远,因此当时的事情,她都记得。

劲松二区号这栋楼,建设的时候,劲松小区至少是二区还未见规模,这就解释了晚报报道中所说,一建公司将其用作宿舍、办公的原因,因为它先盖好,工人得有地方住嘛。肖奶奶回忆,这栋楼还曾用作建筑工人的食堂。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年,劲松二区的小楼基本都已经完工、住人,只有这栋楼,仍然住着工人——其实,是被工人们霸占了。

这种事情当时算不上新鲜,我小时候妈妈单位分房,还有那种直接撬锁进屋,占了房子就不走了的人。都是一个单位的,你拿我怎么办?但毕竟这是少数。就是在年,肖奶奶来到这里看房,发现这栋楼不仅没有水、电,窗户上连玻璃都没装。

此时,劲松鬼楼的消息已经在社会上传开,大婶曾听说,还有外地人特地坐火车来北京,参观这栋鬼楼。邻居一位大叔也说,当时劲松鬼楼的火爆程度,恐怕不亚于现在任何围观,年初那会儿,每天都有无数人来这里看热闹,以至于劲松中街完全被堵死,连自行车都快推不动了。其实,哪有什么热闹,不过是一栋普通楼房。

劲松中街,红色的楼就是号。

也正是由于极少数居民霸占房屋、不愿搬走,该楼空着,被一些商贩占据。他们没有钥匙进不了屋子,都生活在楼道里,在楼道里点火做饭、睡觉。据说警察也曾经多次来到楼里,每次白天警察来,楼道里的人就走了,然而晚上警察走了,他们还回来住在这里,打起了游击。然而在外人看来,一栋鬼楼,警察天天来,我靠,这里边一定有大秘密啊。于是,警察来得越多,围观的人也就越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30年之后咱们看来,大概是人们业余生活贫乏,又多少还有点儿迷信鬼神之说罢了。无论是这位邻居大叔和肖奶奶,当时都对鬼楼之说嗤之以鼻。

既然这栋楼没水没电,为什么那些人还要霸占这里呢?住房紧张问题,其实一直伴随着北京这个城市。用肖奶奶的话说,有个地方住,就算没水没电,总比住大街上强啊。

至于那个所谓患有癔病的人,肖奶奶回忆,年至年,该楼里并无这样一个人。那个患有精神疾病的日本男子,其实是在90年代搬来的,与鬼楼的故事并无任何关系。好吧,闹鬼和闹日本鬼子不是一回事儿。

不用谢,这次错怪你了,下次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在该楼腾空之前,确实有一户住户,格外对得起钉子户这个称呼。肖奶奶回忆,这户人可能就是建筑工人和其妻子。这位妻子可能是做小买卖的,每天居住在这里,晚上拿着蜡烛手电在楼里走动。前面说了,当时楼还没有安装玻璃,外面看起来,里面的烛影摇曳格外清楚。而楼道中栖身的商贩们,不仅使用蜡烛,还会在一起聊天唱歌。您想想看,30年前连路灯都没装好,这栋漆黑的楼里,传来歌声和烛光……不被说成是闹鬼才怪呢。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这栋楼的问题,为什么到了年初,还迟迟没有解决呢?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王大叔,恰好在前两年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当时,有房管人员打算加固楼房,通过仪器寻找墙内钢筋未果,无法继续工作。工人们来到了老干部活动中心所在的房屋,打算把墙凿开,看个究竟。结果,横着凿开了1米,竖着凿开了1米,居然真的没有找到钢筋。足见当年这楼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也许正是因为了解到这些质量问题,这栋楼才迟迟没有正式交付使用。北京晚报的报道,确实是管了用。见报当天也就是年3月13日下午,北京市委特地为此召集房管、产权单位等部门开会,市建委副主任万嗣铨,给在座的人读了晚报的报道,要求尽快解决,此事被北京晚报于第二天,也就是年3月14日追踪报道。于是,号楼开始维修。

十几天后的年4月1日,工程完工。肖奶奶说,当时楼里被喷了喷漆,只是局部还有烧黑的痕迹。窗户上安装了玻璃,接好了水电,钉子户也全都被轰走了。尽管听说有人因为鬼楼传言,挺不乐意搬来这里,但绝大多数的住户还是高高兴兴拿了钥匙住了进来。

十几天修复这么一栋楼,还算挺快的。于是,屋子里堆放着不少建筑材料、油漆桶,厕所坑里都是大木头棍子。此后的十多年,楼里的厕所都经常堵塞,住户们下手抠坑里的脏东西,结果抠出来的都是木头渣子。

至今,这栋楼相比劲松二区的其他楼,产权仍然有所不同,具体的咱不必说,就说这楼外刷漆、更换窗户的工作,也是由上级单位与劲松的房管部门协商出资完成,都迟于其他的楼。所以,号楼楼体的颜色,也会稍微有别于其他的楼。

劲松鬼楼的故事,到这里咱就说得差不多了。每次在图书馆合上那厚厚的北京晚报合订本,都有一种畅快的感觉。能有晚报这样一份报纸,伴随一个城市,走过这么多年,能记录这么多身边的事情,真是一种福气。

不不不,还没说完。鬼楼的故事其实直到现在还在进行着,三个证据。第一个是,在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电脑里,王大叔给我找号楼维修的资料,那是一份年居民们写给房管等部门的感谢信,因为楼房修缮加了保温层,居民们明显感觉冬天暖和了。在那份word文档里,还写着“昔日劲松鬼楼的居民们……”这样的称呼。第二个是,有居民说,去年曾有几个附近做买卖的外地商户的孩子,对着号楼地下室的窗户扔石头。居民报警后,警察到场,孩子们说,都知道这是一栋鬼楼,而他们看到地下室的窗户中有鬼在动。后来证实,其实是住在地下室的居民家里养的狗,趴在窗户上往外看,恰好让孩子们以为见到了鬼。通过这个事儿可以确定,劲松鬼楼的说法,在附近仍有流传。

第三个是,居民们反映,现在极偶尔,还有网友,因看到劲松鬼楼的故事,前来追访。这些人都被居民们认为比较二缺。好像……这种说法也包括我。

谢谢观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f/94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