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请江苏、安徽两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指导推动政策会商和项目对接,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原则上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在国家层面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也意味着全国首个通过自我认知探索形成的跨省都市圈协作成果获得了肯定。此次国家层面的规划获批后,南京都市圈能否借助连通东西的区位优势更好地传导上海和长三角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全国两会期间,新华日报联合安徽日报,邀请苏皖两地代表委员,围绕如何跨省共融,建好“南京都市圈”,为长三角助跑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宣城市市长孔晓宏:
把握“组圈”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
都市圈发展已成全球竞争的主竞争单元、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高质量发展下行稳致远的强引擎。南京都市圈作为率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规划,将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更好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全国人大代表、宣城市市长孔晓宏表示,作为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宣城市将把握发展机遇,主动做好融入对接,推动都市圈规划落地落实。跨省“组圈”勇开先河作为全国率先跨省级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将与上海大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等都市圈形成互动发展格局。同时,南京都市圈处于长江经济带核心位置,近年来经济、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的辐射作用日渐增大,影响日益明显。“南京都市圈的发展使南京不仅可以辐射影响江苏本地,还对地处皖南和皖东的宣城、马鞍山、滁州等地带来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孔晓宏认为,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能有效衔接中东部地区,有助于中部地区对标东部地区加快崛起,加速长江经济带循环发展,更好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孔晓宏介绍,宣城将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参与都市圈建设。宣城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G60科创走廊等重大战略的叠加区,享受诸多国家级和省级支持政策,并拥有示范区先行先试权,将积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宣城是安徽唯一与苏浙两省交界的市,随着合福、商合杭、黄杭等高速铁路及宁宣杭、扬绩、宣南铜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运营,以及芜申运河、水阳江航道整治和芜宣机场的建设,宣城将打造成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宣城拥有区域面积大,丘陵、荒岗地等可供开发的土地多,境内现有上海军天湖、白茅岭农场等多处可利用“飞地”。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电网规模位列全省第二。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为南京都市圈提供更有力的要素支撑。宣城生态环境优良,是安徽省三个生态环境最优城市之一,境内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同时,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主要城市,宣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以山水生态、文化历史等融为一体的旅游板块特色明显,正积极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及康养基地。协同协作融合发展不管是都市圈还是城市群,实际上都是通过区域化来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更大范围的均衡发展。孔晓宏认为,南京都市圈是国内首个跨省都市圈,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除了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外,还必须解决省域之间、成员城市之间在体制机制、产业分工等方面的对接融合问题。增强都市圈认同感和推进合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问题、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生态补偿利益共享机制问题等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推动解决。宣城市积极参加都市圈规划、交通、经信、旅游、卫生、农业、信息合作等专业委员会,与都市圈城市签署了一系列框架协议,与南京、淮安签署了《共建宁淮宣生态经济发展带框架协议》,为都市圈发展增添了新动能。要共同按照都市圈同城化为目标,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壁垒,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各市叠加效应。推动实现都市圈各城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都市圈各市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加强统筹谋划成为重中之重。宣城是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经济辐射的重要通道,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在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可以为南京等长三角特大城市疏解非主导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提供广阔的承载空间和合作基础。推进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深化都市圈产业分工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关键要找准突破口,打造主载体。近年来,宣城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重大项目招商和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组建了12个驻外招商办事处赴沪苏浙等重点招商区域开展专职招商。年以来,宣城市新建省外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中,来自沪苏浙的投资项目和到位资金占比超80%;郎溪、广德、溧阳三地共建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高淳经开区与宣州经开区签订园区合作共建协议;与南理工等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4家企业入选“南京都市圈最具投资价值文化企业30强”。要积极探索共建合作园区模式,坚持市场主导和行政引导相结合,建立产业转移地与承接地之间利益分享机制,促进产业布局和统筹发展。瞄准蓝图推动落实南京都市圈规划获批,标志着都市圈建设的蓝图正式绘就。孔晓宏介绍,宣城市将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建设。推动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依托,重点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加快宣州经开区与高淳开发区,水阳镇与高淳区阳江镇的合作共建。协同推进“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共建共享,协同开展“南京都市圈技术转移联盟”建设,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科技成果拍卖季活动。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装备等现代产业集群,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宁宣(黄)铁路宣城至南京段、宁杭高铁二通道及宣镇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协调对接南京市、常州市加快建设宁宣杭高速(高淳段)和扬绩高速(溧阳段)省外高速“半截路”。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动建立沪苏浙皖四省边际相关城市公共卫生战略合作框架,医院预约挂号平台的应用,实现异地就医平台直接结算。积极医院等开展学科共建,医院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加快推动文旅合作,联合开展南京都市圈四季自驾游推广活动,举办长三角城市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扬子鳄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持续改善南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加快推进与南京市高淳区“河长制”工作达成合作协议框架,建立边界河流共建共管机制,形成生态环保良好格局。来源:新华日报安徽日报
往期精彩▲陶方启赴上海市招商考察
▲央媒点赞!快来宣城这里打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