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拳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慢而柔缓,然后真正内行的人却深知,一旦学到精妙处,随着手眼身法步的灵活运用,它一下子从优秀的养生运动转变为精微的格斗技艺。这种技艺与年轻人看到的拳台上的拳腿、摔打大不相同,因为它专门攻击人体的薄弱穴位、经脉、节膜而使对方瞬间知难而退。拳经言:“节膜、拿脉、抓经、闭穴,此四功,由尺寸分毫得之而后求之。膜若节之,血不周流;脉若拿之,气难行走;筋若抓之,身无主地;穴若闭之,神昏气暗。”故若被有德之人掌握得当就是一门非常有效的防身自卫的高深技艺。
本篇我们要介绍的是《武当太极28势》第五势“正单鞭”中出现的拿穴要点,这个穴位叫内关穴。这里我们只着重介绍其对于头痛、心绞痛、胸肋痛、上腹痛和睡眠不良等方面症状的调理和养护作用。
何为内关?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灵枢经脉篇》中言:“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备考《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位置和功效说ΔΔ按揉内关穴,应对四种病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①之一,其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内关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其穴络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对心、胸、胃、神经性疾病均有效。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可以经常按压,舒缓疼痛症状,解除疲劳。
手厥阴心包经
网络
治疗机理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
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
临床运用举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次以上,患者自觉心悸、眩晕、头昏眼花等。针刺两侧内关穴,取中等刺激,平补平泻。使针感在经络末端应答,以治原发心疾,使心率得平。
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增快,针用平补平泻,刺激不能过强以免反而抑制心率。
心绞痛:当心绞痛发作时,若身边无药可针刺内关穴。取双侧穴位,用较强刺激同时行针,可使心绞痛很快缓解。
胸胁痛: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高血压病:舒张期血压升高的患者,伴有头昏、胀痛、颈强、胸闷痛等症状,而动脉硬化尚不太严重者。针刺内关穴治疗效果很好。用较强刺激可使舒张压下降。
胃痉挛:发作时胃痛剧烈,针利内关穴同时配用足三里,双侧同时进针,取强刺激。具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作用。
胃脘痛(寒邪犯胃):针双侧公孙、内关,快刺入,强刺激,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呃逆、呕吐(胃寒型):针刺双侧公孙、内关,行捻转泻法,强刺激,并保持针感。以行气降逆,温胃散寒2.7梅核气:与合谷、少商组合,能明显地开郁化痰,消除梅核气。
癔病:本病多由情志所伤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其症状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重者不言、不食。针刺内关穴强刺激,重者配人中针刺。
阴虚火热:与合谷、少商、三阴交、太溪组合,可使津液上输咽喉,达到润燥作用。
眩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症多因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用内关与天枢、太冲组合,内关理气和胃,降逆化浊为主,天枢醒脾化湿,太冲平肝降逆为辅,三穴相合,一补一收,一化一运,一降一和,配伍精当,故能全收。
咽喉痛:与合谷、少商组合有良好效果,尤其对急性患者甚佳。
落枕:以内关透外关,两穴相透,交通气血,调补阴阳,故病可愈。
痛经(气虚血亏型):取双侧内关用捻转补法。三阴交、素髎②均用平补平泻法,三穴共用可理气养血,活血止痛,升阳固脱。
注:
◎免责申明:以上部分内容、图片选自百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涉及经络穴位护养、治疗应先咨询当地专业医师,切勿擅自用针、盲按,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注:
①腧穴: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在临床上,医生利用腧穴的功能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在疾病发生时,相应的腧穴往往可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等各种反应。
②素髎: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别名面王。属督脉。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往期精彩回顾
◎张三丰祖师醉酒施道法,巧除恶霸,智救民女而大快人心!
◎张三丰真人:如何从红尘“污泥”中提炼出纯清的精神与性情
◎《张三丰祖师辑说》:信息量大,里面还有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
◎张三丰祖师:性命如何像日月相互依存,生命之光如何永远不灭?
◎张三丰真人《打坐歌》注解版,修炼打坐的不二心法,值得收藏!
◎张三丰祖师道德隆盛的感召:明永乐帝敕建武当,自此该山玄风大振
◎张三丰真人有两大著名预言应验,其后逝而复生,三大谜题等你来解!
◎张三丰真人为商圣沈万三面授保富、积德避祸之道,值得当代企业家学习践行
◎青年张三丰故事:十四岁就被荐为茂才异等,列名上闻,以备擢用,但结局令人意外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您的随顺分享,或许正是他人最需要的!
小编提示
⊙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功德无量,道气长存!
⊙欢迎大家在本微号后台留言交流或咨询
⊙太极宫文化工作室:-
-TheEnd-
学武,弘道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