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易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博主推荐

11月14日河南微创穴位埋线技术综合班-点击查看

11月15日-17日

王老师:

颈椎病易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颈椎病是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包括相邻椎节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及相关组织,并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主要病理:本病最基本变化有髓核突出和脱出、韧带骨膜下血肿、骨赘形成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等。动力性改变包括颈椎不稳,如椎间松动、位移和生理弧度的改变。器质性改变加重了动力性改变,动力性改变又促进了器质性改变,互为关系。这些改变,构成了颈椎病病变的实质。

简易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管压迫性),专科分型(期)分为颈椎间盘症期(颈椎病)、骨源性颈椎病期、脊髓变性期。

各种不同类型颈椎病早期表现都可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颈酸痛、乏力、头昏或上肢和手指麻木等、行走困难或步态不稳等。已为临床医生所熟悉,但由于颈椎病变对邻近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组织刺激和压迫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症状,使得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临床上常发生误诊,因此,有必要了解、熟悉这些易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以指导治疗。

颈心综合征----颈椎病引起的心脏症状、心电图改变称为颈心综合征。由于颈椎病和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被误诊为冠心病。

颈心综合征----临床表现 

①心前区为针刺样痛或胀痛,持续时间多在15min以上,有时可达数小时;其发作常与头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②表现为胸闷气短、头昏、胸背刺痛、心悸心烦、眩晕、乏力;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部分患者伴有早搏、心动过速或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③硝酸盐类制剂不能终止颈源性假性心绞痛,经常规扩管、抗心律失常药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异常无改善。

④颈椎X线片有生理弯曲变直、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等明显病理改变。

⑤按颈椎病治疗后,随颈椎病的好转,心脏异常表现可获改善或消失。

颈心综合征----发病机制 

①颈椎病可引起C8~T1的胸前神经内侧支和C6/7的胸前神经外侧支受压,而引起假性心绞痛;

②颈椎病引起的前斜角肌痉挛,压迫臂丛神经,或斜方肌痉挛压迫脊神经后支时,可造成左侧肋间肌痉挛性疼痛,产生假性心绞痛;

③因颈椎病压迫C7/8神经根可直接引起左侧胸大肌痉挛,造成假性心绞痛;

④心脏、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神经丛是由交感神经干的C3~T4节段发出的交感神经纤维和迷走神经的分支一起组成,分布于心脏,支配心脏的活动和冠状动脉的舒缩功能。颈椎病时,颈交感神经经常受到骨赘的激压和慢性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受累,冲动向下扩散并通过心下和心中交感支产生内脏感觉反射,引起心肌缺血、节律不齐,以致引起心绞痛,出现心电图异常;

⑤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或前屈后仰时,骨赘刺激颈椎动脉引起血管痉挛或激压颈脊髓,或脊髓血管,引起侧角内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致使心血管调节中枢缺血,而对冠状动脉产生反射性影响,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失调,供血不足而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以及头昏眩晕,甚至一过性昏厥等。

颈性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以血压增高者较常见,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与高血压病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两者并存的机会不少,易误诊。

颈性高血压----临床表现 

①有颈椎病典型症状和体征,血压增高超过正常标准;

②常同时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或颈心综合征;

③颈椎病病程一般在1年以上;④降压药通常无效,治疗颈椎病后,血压常随之降至正常。

颈性高血压----发病机制 

其发生可能与颈椎病所致脊髓受压或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和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由于人体组织的复杂性,尤其是中年以后的机体,各个器官可能患有各种疾患,难以将其归于脊髓型颈椎病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来解释,只有那些检查阴性者方可考虑,但明确结论尚需通过治疗(包括手术)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颈性晕厥----颈椎病可发生突然晕厥,称为颈性晕厥,易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等。

颈性晕厥----临床表现 

①常有典型颈椎病史;

②多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在地,倒后由于颈部位置改变,可很快清醒过来,不伴意识障碍,无后遗症,这是颈椎病发病的一个特殊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③常伴有反复发作的眩晕,其发生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④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⑤颈椎X线片可见肥大性颈椎病征象,椎动脉造影、TCD检查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情况。

颈性晕厥----发病机制 

由于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变位,加上颈椎骨质增生,当颈部的位置发生改变时,波及两侧上下椎间孔,以致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痉挛、狭窄或折曲改变,突然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颈性吞咽困难----颈椎病引起的吞咽困难又称颈性吞咽困难,易误诊为食管癌或癔病。

颈性吞咽困难----临床表现 

①主要表现吞咽困难或食管异物感;

②吞咽困难时轻时重、非进行性,常伴有程度不同的颈肩疼痛、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的其他表现,常与颈部位置有关;

③少数患者有吞咽疼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

颈性吞咽困难----临床表现

④颈椎侧位片可见明显向前突出的骨赘等改变,食道钡餐检查可观察到狭窄部位,CT可清楚显示颈椎前缘增生情况及食管受压程度;

⑤激素、抗炎药(如消炎痛)等治疗后可缓解,但易复发。

颈性吞咽困难----发病机制 

①食管后壁受颈椎前缘骨赘直接压迫而引起狭窄痉挛;

②颈椎病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食管痉挛或过度松弛;

③骨赘形成过速引起食管周围软组织刺激反应;

④骨赘位于C6附近,相当于食管开口处水平,极易妨碍食管运动,即使骨赘小亦产生症状。

颈源性头痛----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称为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临床表现 

颈源性头痛患者往往伴有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治疗颈椎病后,头痛可以缓解或消失。在诊治时大多简单地处理头痛,却对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则忽略了,以致于头痛缠绵。

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 

①从颈枕部穿刺出的C1、C3及C3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分布于相应同侧头部;

②颈部的C1、C3及C3神经及其分支与某些支配头面部的神经节或神经核发生联系或汇聚。头痛起于颈枕部或(及)肩部单个或多个组织结构的异常,造成局部神经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

颈性视力障碍----颈椎病可引起视力下降、眼胀痛、畏光、流泪、瞳孔不等大,甚至视野缩小、视力锐减,少数患者还可引起失明,称为颈性视力障碍。

颈性视力障碍----临床表现 

①视力减退、复视、头痛、头晕、共济失调、眼胀痛、阅读困难、失眠、记忆力下降,常伴颈椎病症状,且视力障碍加重与减轻与颈椎病症状成正相关;

②早期呈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继之出现眼部其他症状;

③眼科检查找不出原因,按眼科治疗无效,按颈椎病治疗后,随颈椎病的缓解视力可有显著改善;

④颈椎X线片和CT显示颈椎病表现。

颈性视力障碍----发病机制 

其机制可能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①颈椎骨赘激压椎动脉,引起脑、脊髓缺血缺氧,出现脑组织、脑神经功能障碍,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轻者出现视雾、一过性黑朦、眼前闪辉、或一过性幻视,重者可突然失明。脑干内第三、四、六脑神经核缺血或内侧纵束缺血,可出现复视、眼肌麻痹,症状可短暂阵发性出现,亦可持续发生。

颈性视力障碍----发病机制

②颈椎骨赘激压或反射性激压颈部交感神经,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眼胀痛、眼干涩、视物模糊、易疲劳、眼裂增大和瞳孔增大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亦可出现流泪、眼睑下垂和瞳孔缩小等交感神经抑制症状。而且,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导致或加重椎动脉痉挛和脑缺血症状,加重视觉障碍,且视觉障碍随颈椎病症状改变而改变。

颈源性乳房疼痛----颈椎骨赘压迫支配乳房区域的C6/7神经根时可引起顽固的乳房痛或胸大肌疼痛。

颈源性乳房疼痛----临床表现 

①起病缓慢,疼痛程度有时和颈部位置有关,并常与其他颈神经症状呈正比;

②多为单侧乳房或胸大肌痛,往往同时存在颈肩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

③可有胸大肌压痛或受累神经根支配节段的肌力、感觉等改变;

④乳房和胸大肌本身以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⑤按颈椎病治疗,随颈椎病的好转,乳房和胸大肌疼痛可改善或消失。

颈源性乳房疼痛---发病机制 颈椎病后,支配乳房区域的C67神经根受压。

颈源性低血糖症候群----糖尿病与颈椎病同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当两者同时合并存在时,可因颈椎病所致颈部血管神经的继发性损害而出现交感神经受刺激症状,临床上出现酷以低血糖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尚未充分注意,易致误诊。

颈源性低血糖症候群----临床表现 

早期多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出现饥饿、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多汗、乏力、头晕、肢体震颤、焦虑及紧张等临床症候群。

颈源性低血糖症候群----发病机制 

颈椎病的骨质增生或骨关节炎等病变,可直接压迫或刺激邻近交感神经,而引起类似的交感神经兴奋症候群,而出现低血糖症候群。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是各种原因所致脊髓前动脉供血障碍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病因多样,颈椎病作为病因之一已日益受到人们的







































白癜风的危害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yf/55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