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津液生成、输布、代谢的过程,以及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和相应治法,并就“温阳利水法”选一代表方剂稍作分析。
NO.1理论论述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津液的生成
1
脾胃腐熟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主升清,上输心肺,输布全身。
2
小肠主液:小肠泌别清浊,清者上输于脾,浊者经肾下输膀胱,糟粕传入大肠。
3
大肠主津:吸取津液,糟粕形成粪便。
津液的输布
1
心主血脉:津血同源,环周不休。
2
脾气散精:脾既可将津液上输于肺,由肺宣发肃降而输布周身;脾又可“灌溉四旁”,直接将津液布散周身。
3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既可宣发津液,输布肌表,又可肃降津液,输至肾与膀胱。
4
肾主津液:肾阳推动脏腑参与津液输布,又可直接蒸腾气化津液,清者经三焦上输于肺而输布周身,浊者化成小便经膀胱而排出体外。
5
肝主疏泄:肝可调畅气机,气行则津行。
6
三焦决渎:三焦为津液流注的通道,三焦气畅则津行。
津液正常代谢
1
小便:肾与膀胱共同气化形成小便。
2
汗液:阳气蒸腾气化津液而成汗。
3
大便:大便虽为糟粕,仍有部分津液,泄泻伤津。
4
呼气:呼吸时带走少量津液。
津液代谢失常
1
津液不足,则为“津亏”,治宜“养阴生津”。
2
津液停聚,则为“痰、饮、水、湿”,治宜“祛痰、逐饮、利水、化湿”等。
“温阳利水”是治疗“水肿”的常用之法,而“真武汤”是“温阳利水”的常用方,就此方稍作浅析。
NO.2参考资料
印会河,童瑶.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
音频:棠梨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