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娃,爸妈发现接种疫苗就成了日常必修课,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社区报个到,有些心大的爸妈还要设置提醒,才能让宝宝按时接种。
可有的时候爸妈就会很纠结:宝宝感冒了,还能打疫苗吗?
小南自医院打疫苗时,都会被问一句:这几天没生病吧?可见宝宝生病对打疫苗的影响,疫苗接种确实有禁忌症。
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如果有这几种情况,还是推迟接种吧。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疫苗是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也称为菌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它的目的就是防病灭病。
接种疫苗时,如果宝宝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不巧生病了,疫苗就有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副反应。
所以,禁忌症就是那些不应该接种疫苗的情况,指既往剂次接种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变态反应)或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比如对卵清蛋白过敏的话,接种含卵清蛋白的疫苗(流感等)后可能会引起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你说要不要重视?
就禁忌症而言,它又被分为一般禁忌症和特殊禁忌症两类。
一般禁忌症是相对的,指适用于各种疫苗接种的禁忌症。比如最近6周内进行被动免疫,像注射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很可能造成被动抗体的干扰,就要推迟活疫苗的免疫接种。
以及宝宝有发热、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癫痫、癔病、脑炎后遗症等)、重症慢性疾患(包括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急慢性肾脏病等)、急性传染病(包括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和恢复期)、严重营养不良及过敏性体质,也要先进行疫苗接种的评估。
小南就以发热举例,如果这个时候还去接种疫苗,发热性疾病不但会加剧,还会把发热性疾病的症状和疫苗反应混淆,结果就会掩盖病情,甚至妨碍以后的免疫。
特殊禁忌症呢,也叫绝对禁忌症。啥意思?说人话就是,根据各种疫苗的性质,对该疫苗所规定的专门禁忌症。
还是举例说明问题吧,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白血病、恶性肿瘤以及应用皮质类固醇、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脾切除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的宝宝,都不能使用活疫苗。
比如严重的腹泻的宝宝,要暂缓使用轮状病毒疫苗。
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婴儿痉挛、无法控制的癫痫和渐进性脑病,应推迟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直至患儿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稳定后方可接种。
如果接种百日咳疫苗或百白破混合疫苗后,宝宝出现了严重的意识改变、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或溶血性贫血等严重异常反应,怎么破?
不能再接种余下的剂次,以防意外发生。
各种疫苗的接种禁忌症:
说了上面那些,小南意犹未尽,那就继续。
疫苗毕竟是一种异体物质,被接种在人体内,肯定会引起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这些对人体不利的反应,就是传说中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根据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类。
一般反应爸妈不妨淡定,这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不会造成生理功能障碍,无非是局部反应,比如轻微红肿和疼痛,有的疫苗注射后局部还会出现硬结、化脓、结痂、疤痕,偶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或者是全身反应比如发热(一般是低热)、头痛、乏力、不适,个别宝宝还有恶心、呕吐、腹泻,有些疫苗可以出现过敏性皮疹等。
要重视的,是那些异常反应。
比如?
比如特异性反应,像继发感染、无菌性脓肿等。精神性反应比如晕厥等,这和宝宝的精神因素、身体素质有关。
还有最常见的过敏反应,一般有过敏史的宝宝容易高发,常见有各种类型的皮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少见的有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跟疫苗相关病例的合并症倒是挺罕见的,一般由减毒活疫苗引起,还跟宝宝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有关,像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会引起一些相关病例。鉴于罕见,小南略过不提。
以及预防接种的偶合症,疫苗接种后偶合、诱发或加重其他原有的疾病,啥意思?就是接种时,宝宝处于某一疾病的潜伏期、前驱期,或某种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接种后使某种症状明显或加重。
宝宝接种后妈妈要注意的事项:
除了前面小南说的留观30分钟,没问题了再带宝宝回家。
回家后呢?
接种疫苗30分钟后再喂奶、喝温开水。
宝宝的注射部位可能发生红肿等都是常见的局部反应,以及个别宝宝可能出现低热,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很快恢复,妈妈们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是,如果宝宝发生高热,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或者有其他比较严重的情况,医院。
不过大部分宝宝都没啥状况,妈妈们注意接种部位清洁不要弄湿,以防感染。
接种当天宝宝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多喝温开水、多休息、注意保暖,就差不多了。
关于宝宝疫苗接种的这篇干货,爸妈们可还满意?觉得有用就记得转发哦。小南也祝宝宝们顺利接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