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

作者:李雨雷1罗君雨1徐振平2刘静宇1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引用格式:李雨雷,罗君雨,徐振平,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一家系19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8(4):-.DOI:10./cma.j.issn.-..04..

先证者(Ⅳ13)男,44岁,汉族。从30岁左右开始出现听力下降,38岁开始使用助听器,偶尔出现耳朵疼痛。纯音测听结果显示其耳聋为混合性耳聋,左耳的听力为75分贝,右耳的听力为74分贝,属于重度耳聋。鼓室导抗测量显示有鼓室积液和中耳粘连。除耳聋之外,不伴随其他症状,临床诊断为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调查(图1):该家系来自于河南省新乡市,汉族,无近亲婚配。该耳聋家系共6代54人,19例患者,所有患者都是学语后的进行性耳聋,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听力下降的年龄,从12岁到48岁不等。Ⅲ2,女,79岁,40岁时出现听力下降。Ⅲ8,女,65岁,48岁出现听力下降。Ⅳ4,男,48岁,18岁出现听力下降。Ⅳ8,女,52岁,35岁时出现听力下降。Ⅳ9,女,46岁,12岁出现听力下降。Ⅳ16,男,41岁,35岁出现听力下降。Ⅳ19,女,38岁,30岁出现听力下降。Ⅳ20,男,33岁出现听力下降,偶尔有耳鸣,像鸟叫一样。Ⅳ21,男,45岁,40岁出现听力下降。V2,男,20岁,15岁时出现听力下降。V5,28岁,16岁时开始出现听力下降。在所有的患者中,只有Ⅳ1,Ⅳ4和Ⅳ13使用助听器。并且在所有患者中,除耳聋外,无前庭功能障碍和其他临床症状,其中Ⅳ19还从事高空作业。该家系内每代均有患者,并且男女发病率相等,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图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家系图

讨论

耳聋(hearingimpairment),也称为听力障碍,是指人们感受声音的能力下降以至于消失的一种临床现象。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患有先天性的双侧听力大于40分贝的听力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年的统计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jc/93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