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功效介绍小麦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

小麦和浮小麦的来源相同,都属禾木科植物小麦的种子。不同的是小麦饱满、质重,入水下沉;浮小麦粒干瘪、体轻而浮于水面。小麦和浮小麦都可作为中药使用,但药性功用有所不同,不宜混用。

小麦性味甘、凉,入脾、肺、心经。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胃功效,能除热止渴、宁心安神、止虚汗。安神除烦”是小麦的重要功能,如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即是以小麦配伍甘草、大枣,用以专治妇女脏躁症。脏躁症指由于心血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悲伤欲哭的一系列等症状,类似现代医学的癔病。常用量是30~60g,煎汤服。

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入心、脾、肾经。有止汗、退热除烦功效,但止汗是其主要功能。凡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可单用,如独圣散。气虚者,可与黄芪、牡蛎、麻黄根配伍,以益气固表止汗;阴虚者则配知母、黄柏等以清热滋阴敛汗。浮小麦还有益气养阴功效,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同用,起到养阴清热、敛汗除蒸作用。此外,浮小麦还可用于妇人回乳。作煎汤用,常用量为15~30g。一般炒焦研末服,每次3~5g,以米汤调服效佳。

中药材分淮小麦、浮小麦两种。浮小麦即淘洗时轻浮瘪瘦的麦粒。小麦具有养心神、敛虚汗、治心慌、自汗、盗汗等功效。小麦有什么功效呢?又有什么食方呢今天小编介绍一下小麦的功效和有关食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麦主要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糊精、脂肪、谷甾醇、卵磷脂、尿胆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分解酶及维生素b等成分。巧食小麦,可防治多种疾病。

小麦功用和药效

1.养心神,敛虚汗。陈小麦粉外用消疮肿有良好的功效。

2.痈疮疖肿,一切无名肿毒,初起未溃者:陈小麦浸泡水磨取淀粉,将淀粉炒焦研成细粉,以米醋调成糊,涂于患部,有效率达到98%。

3.妇人脏躁(癔病)、悲伤欲哭,神经性心悸,怔忡不安,失眠怎么调理

失眠:浮小麦15-30克,甘草9克,大枣4-6攻,水煎服。

4.心慌,自汗,盗汗:浮小麦30克,茯苓、麦冬各9克,水煎服。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碧桃干9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

5.白天出汗,如精神紧张尤易出汗:淮小麦30克,红枣6个,甘草6克,桂圆肉5个,水煎渴汤,吃枣和桂圆肉。

温馨提示:存放时间适当长些的面粉比新磨的面粉的品质好,民间有“麦吃陈,米吃新。”的说法。面粉与搭配着吃最好。

小麦食方

1.甘麦大枣汤:甘草10g,大麦10g,加水煎汤服。

源于《金匮要略》。方中小麦养心阴而安心神;甘草和中缓急;大枣补益中气,并润脏躁。三药合用,甘润滋养,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用于思虑过度,心阴受损,脏阴不足所致的脏躁,症见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精神病,更年期综合症,或辨证属于心阴不足者也可应用。

2.小麦粥:小麦30-60g。加水煮成稀粥,分2-3次食。

源于《食医心镜》。此用小麦“除热止渴”(《名医别录》)之功。用于烦热消渴、口干。

3.小麦通草汤:小麦30g,通草10g。加水煎汤服。

源于《养老奉亲书》。本方以小麦除热、利小便;通草为清热利尿药,故配伍应用以增强疗效。用于老人小便淋沥,滞涩不通,烦热不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jc/9161.html


当前时间: